xinde

袖珍教堂 巧手打造


2008-09-05 10:20:05 作者:杨建正、姜燕 来源:信德报(总第348期)

    见到这幢手工制作的微缩徐家汇天主教堂,首先想到了《核舟记》。这篇古文记述了明代一个能工巧匠,将一只桃核雕成小船,刻的是宋代文豪苏轼偕二友泛舟游赤壁的故事。而能把一座精美的大教堂逼真地还原出来,制作人不仅得有精湛的手艺,还要有奇思妙想的头脑。
    欧阳刚、国之军和陈瑶红3人,都是美工出身,来自不同的单位,为了这座大教堂,受命于徐汇区图书馆,从今年1月份正式开工,已经忙了半年多,现在教堂后部尚未完成,预计还要3个月时间。


尺寸对照,力求做到精确无误

粉笔雕刻精巧小人

    教堂正面有一些白色的人物雕像,你肯定猜不出聪明的制作人用的是什么材料。答案是:粉笔。为了想出这个材料,雕刻的人脑袋都快想穿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突然发现了粉笔最适合,既是圆柱形,又可雕琢。可是,小人像雕出来了,中间的耶稣又把人给难住了。耶稣向两侧伸展的双臂,是一支粉笔没法完成的任务。怎么办?雕刻者灵机一动,把两支粉笔用胶水交叉粘在一起。虽然加大了雕刻难度,但毕竟解决了问题。粉笔容易掉片,一不小心就会功亏一篑,雕刻者只能蜻蜓点水般雕琢,那段时间,他们经常刻得眼泪汪汪的。


国之军在粘装只有半粒米大小的装饰物

短铜丝粘出十字架

    还有这个精美绝伦的十字架,看上去像是铁艺,其实它是用铜丝一段段粘制而成。如果用一根铜丝弯制,叠加部分就相对厚一些,影响十字架的美观。唯一的办法,只能将铜丝一截一截按图纸定好的尺寸切出来,用胶水定型,最短的一根,只有2毫米左右。


短铜丝粘出的十字架十分精美,几乎与原建筑上的一模一样

    还有小尖顶上几十个装饰用的兽头、香蕉,这些“小零件”难坏了制作人。这么多一模一样的“零件”,不可能一个一个雕,那样很难保证“如出一辙”,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办法“批量生产”。可是,什么东西才是浇铸模具最好的材料呢?3个制作人把能想到的东西都试了一遍,软陶、硅胶,最后想到了橡胶。橡胶柔韧度最好,将橡胶浇在刻好的兽头上,凝固后翻出,再倒入石膏浇铸。这样,一个翻两个,两个翻四个,“批量生产”的优势立显。
    还有弯弯的窗棂,其实是截断的牙签。


“徐家汇天主教堂工程”已进入装饰阶段,“盖瓦”施工将更加费力

生活闪现灵感火花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个折磨人的过程。那段时间,3个人无论做什么,都会往这幢建筑上想。年初下雪的时候,欧阳刚正在考虑教堂顶上大面积的瓦片如何处理,看见雪地上汽车轧过后留下的车辙,他马上就想:“能不能把瓦片轧出来呢?”做窗棂的时候,陈瑶红一边吃羊肉串一边想,这个竹签也许能做窗子的边框呢。说起做兽头用翻模具的办法,原来是国之军做牙模时得来的灵感。
    把徐汇区的优秀历史建筑制成微缩景观,是徐汇区图书馆老馆长的创意。已经做好一个,是有“小白宫”之称的汾阳路79号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现在在徐汇区图书馆4楼的门厅里展出。老馆长的愿望是建成10座这样的微缩建筑。看来,3个人还有得忙。
    方宁/荐自7月27日《新民晚报》

 

本文标题:袖珍教堂 巧手打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