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
2017-07-28 16:14:30 作者:卢景荣 来源:《信德报》2017年7月9日,25期(总第729期)
孝敬父母是基督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通用原则。天主十诫中前四条是人对天主的,后六条是人对人的,孝敬父母是人对人的第一条诫命,也是唯一有奖赏的一条诫命。因为你不杀人,没有奖赏;你不奸淫,没有奖赏;你不偷盗;没有奖赏……唯独孝敬父母有恩许,有奖赏。“孝敬你的父亲和母亲,这是附有恩许的第一条诫命——为使你得到幸福,并在地上延年益寿。”(弗6:2)
但是,从今天的社会来看,许多人都把精力放在培养子女身上,娇惯子女,望子女成龙成风,很少顾及到父母的感受,如果按郑板桥所说:“把父母当儿女养就好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这样做呢?
一般人认为,孝敬父母,就是给父母吃、穿、住,有病医治。可是,有很多人连给父母吃、穿、住都很难做到。从吃的方面来说,如果子女和父母一起吃饭,很难做到注重老人的饮食习惯,除非老人自己做饭。从住的方面来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房、新楼多了起来,但大多数老人没有住进新楼新房,而是住在偏房或旧房。就拿电视节目来说,也是先小孩,再大人,最后才轮到老人。今天的大部分子女认为不打骂父母,父母活着给予吃、穿、住,死后风光大葬就算孝敬。这离真正的孝敬相差甚远,那么,怎样才算真正孝敬父母呢?
一、 听从父母。听从父母,就是顺从父母,称为孝顺。一个子女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从,又何能言孝,今天做儿女的,有几个听从父母的教训呢?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儿女,是父母的责任,听从父母的教训,就是听天主的话,这是子女的责任。
二、奉养父母。俗话说:养儿防老。对父母活着养,死后葬,是做子女的本分。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就有:子路为亲负米、江革行拥供母、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等典故。其实,奉养父母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还算不得真孝,因为古人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为人呼?
三、尊敬父母。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孝,在于“尊敬父母”。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亦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真正的孝子,不但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应尊敬别人的父母。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圣保禄宗徒对罗马的信徒说:“请问候蒙主拣选的鲁富和他的母亲,她也是我的母亲。”(罗16:13)按照古人和宗徒的教导,“孝”需要延伸。
在孝敬父母上,我们该学习两个榜样,一是圣经上蒙主祝福的孝媳卢德,她对婆母不离不弃,靠拾麦穗供养婆母,她成为耶稣家谱中达味的曾祖母。人世间最难处的关系是婆媳关系,本文再此呼吁主内的姊妹们,要效法卢德,挑战世俗,都能做个好儿媳。第二个榜样是古代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因子骞母亲不幸病故,其父另娶的后母生有两子。后母对子骞轻看,使子骞缺衣少食。一冬日,子骞帮父亲卸车,父亲触到子骞手冰凉,再看身上衣少且破,父亲回家对其后母说:“吾所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当时,子骞忙跪求父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深感亏欠,后待子骞如同亲儿一样。后人评价子骞为孝子说:“一言其母还,再言三子温。”我们该效法卢德和子骞,作为尊亲,孝敬父母的榜样。
四、把握当下孝敬父母的机会,就是要及时行孝。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孝”心 ,一位名叫毕淑敏的女作家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终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报答不完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些事情,我们年轻时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就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不能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有一个不孝之子的悔恨诗是这样写的:“父母恩情重于山,为子不孝兽一般,知恩欲报亲不在,此恨终身悔已晚。”
孝敬父母是带有祝福的天主诫命,我们每一位主内的兄弟姊妹都要把握住行孝的机会,做大孝子,大孝女,为社会提供正能量。我们不要学习那不孝子,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