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主拣选 为主所用
2016-12-01 10:06:50 作者:孔喜慎 来源:《信德报》2016年11月3日,40期(总第698期)
曾经有一位母亲对即将步入修院的儿子说:“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到头。”由此可见,修道人给予父母的最好回报,就是在上主的葡萄园里辛勤耕耘,争结硕果,愈显主荣。神父是天主的特选之器,是人灵之父,他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他脚下的路是辛苦的。他的使命就是为羊群寻找山青水秀的丰美牧场,以慈父的胸怀为羔羊疗伤,以不懈的坚持寻找每一只迷途亡羊。把福音传遍四面八方。辽宁沈阳南堂的本堂王建信神父牢记使命,不忘承诺,圣召路上勇往直前,堂区牧灵不遗余力。
一、家庭背景 圣召萌芽
1977年,王建信神父出生于辽宁阜新民主村一个热心的老教友家庭,三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父亲在教堂服务,母亲务农,父母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从未放松对三个孩子的信仰教导。有智慧的姑姑也常给他们讲《古经大略》,讲天主爱人的故事。儿时的王建信常在弥撒中辅祭。那时,他就喜欢教堂,喜欢神父。本堂霍清文神父,不善言词,非常严肃,但做事严谨、负责,深得教友们尊重。王神父说:“当时在我心里,神父就应该是这样的,我喜欢。”这个“喜欢”成了他圣召的萌芽,使他对修道生活产生了向往,以致多年后,他也成了一位严谨、负责的神父。
1993年,初中没读完的王建信改读了职业中学,“当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才去读这种学校,这让我很受打击,更不服气。”王神父回忆说。那时,他萌生了进修道院的想法。当时只有16岁的他,还不够进修院的年龄,但他不想放弃。碰巧,那年正好有一位考上修院的学生突然不去了,王建信把握机会报了名,但因为年龄不够,只能当旁听生。
二、修道生活 工作体验
“严守规矩、认真学习、听命、改毛病”是王建信6年修道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他说:“当时我认为,修道就要守规矩,通过院规来改变一个人。”当他看到一些同学蔑视规矩的时候,心里很不舒服,不能接纳,不能认同。这期间他对自己的圣召产生过怀疑,内心也有挣扎和恐慌,以致在学习上,在与天主之间的关系上都很受影响。后来他跟作修女的表姐分享此事,姐姐他说:“不要过多关注别人的缺点,要把精力放在学习、祈祷以及自己与天主的关系上。修道是来修德行,是来答复天主的召唤,不是来挑剔,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有毛病,而是彼此接纳、相互扶持,一起走圣召之路。”听了姐姐的劝导后,王建信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天主,调整了情绪,接纳了弟兄们,并学会了把不接纳别人转为为其代祷。人与人之间,接纳永远胜于指责,为其祈祷才是最好的做法。
1999年,王建信从沈阳神学院毕业,被安排到抚顺耶稣圣心修女会教书。虽然走出了修院,但他严守规矩、听命侍主的心没变。修女院里大部分是与他年龄相仿的修女,为了表达对修女的尊重,也为了不影响彼此的圣召。修女们的生活区域他从不轻易靠近,他着正装上课,课后从不与修女乱开玩笑,私下从不与修女谈与信仰、学习无关之事。十几年来,王神父至今仍保持着严守规矩、生活严谨的作风。
三、晋升铎品 初受考验
2001年10月18日,是王建信生命中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家人期待的目光中,在教友们的见证下,他穿上神父的祭披走上了神圣的祭台。从此,在人生的旅途上开始了一个新征程。如今他是一位司铎,更是一名战士。一个用青春和生命诠释信仰,奔波在福传路上的战士。这条路不是只有鲜花和掌声,还有坎坷和风雨。不是只有成功和祝福,更有磨砺与考验。
灵修是传教的灵魂,知识是传教的工具,身体是传教的本钱。
2001年,刚成为司铎的王神父被派遣到抚顺堂区作副本堂,当时的他,福传、牧灵心火旺,为了体现神父的价值,也为给教友的灵性生命输送营养,凭着年轻气盛,他经常超负荷工作,行圣事、讲道、下会、探望教友,忙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他身体渐弱,心口常疼。但他从未叫过苦,喊过累。
2003年王神父受教区指派,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青年司铎学习班。一年的学习中,王神父最受触动的是耶稣会神父带领的那次避静,其间他领悟到:不是自己选择了天主,而是天主先向他迈出了第一步。作为一位神父,不是努力、听话,凭着自己的本事就能做好天主的事,而是把自己放在天主手中,依靠主来做每一件事。“我是天主手中卑微的器皿,主要用我,我愿为主所用。”王神父说。
结束北京的学习后,2004年王神父被调到朝阳松树嘴子任本堂神父,这段经历虽然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由于身体的原因,又被调回抚顺堂区。但从离开到归来,王神父表现出了司铎应有的服从。
王建信神父带领大学生外出活动
四、重视合作 开展福传
“我栽种,阿颇罗浇灌,然而使之生长的却是天主。” (格后3:6)王神父说:“我们这些领受恩宠的人,要像撒种一样四处播撒天主的圣言。”在抚顺堂区服务的近七年中,他与其他司铎、修女共同努力,在宣讲圣言、广传福音上尽心尽力地工作,用行动彰显主的荣耀。
抚顺堂区每个主日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全堂区共同读经,每个年度都开展两次大型的圣经研讨和圣经知识问答活动。重视家庭聚会点的读经和讲经,组织教友在将临期、四旬期抄写圣经。
抚顺堂区有近一万教友,分布在四区、三县,教友集中学习难度大。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圣言,更好地领会福音的精神。堂区成立了家庭聚会点,通过神父、修女、片长、联络员、传道员的共同配合开展福传活动。 堂区当时有31名传道员,分布在市内48个家庭聚会点,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家庭里聚会,宣讲福音。
五、使命在肩 继往开来
2011年,王神父在结束抚顺堂区七年多的服务后,被调到辽宁教区主教府(南堂)任本堂神父。在这里,除了继续抚顺的福传优势外,王神父还特别关注、扶持了三个团体的成长。
1.在沈务工团体:沈阳是省会城市,有很多外来务工的教友。王神父初来主教府,主日弥撒后,他发现很多外来务工的教友三五人凑到一起聊天、抽烟。他就主动走过去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的情况,关注他们信仰生活的需要。他说:“这些远离家乡的兄弟姊妹,需要当地教会的接纳和灵性上的喂养。必须要让他们像在家一样,找到信仰的归属感。”王神父通过堂区修女联系在沈务工人员,每到大瞻礼,他把这些弟兄姊妹们聚到一起,邀请他们在教堂聚餐、办活动,帮助他们成立团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工作和生意互通的平台,更为他们服务教会、深化信仰找到了方向。
2.慕道团体:“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慕道班是宣讲、福传的一个窗口。2011年,王神父从新加坡系统学习了慕道理论知识后,在堂区实践中推动慕道团的发展。他更新了慕道团的硬件设施。多个班组配合慕道团的工作,神父、修士、修女共同分担慕道课程。每遇主日天,王神父结束弥撒后,便马上脱下祭披走进慕道教室,为慕道者讲解教会的道理。很多时候,为给学员们答疑解惑错过了用餐时间。现堂区为慕道学员在慕道阶段举行收录礼、甄选礼、恳祷礼和洗礼。整个慕道期礼仪已基本规范完整。
3.大学生团体:王神父于2013年成立了大学生团体。他深知青年是教会的未来和希望,这一代肩负着信仰的传承。为了带好这些大学生,每周六邀请他们到教堂来。为他们提供住宿,让他们自己动手做饭,晚饭后7点,他组织青年人办专题信仰讲座,每次三人主讲,一人20分钟,他和修女做督导。这样的方式增进了青年人对教会道理的学习和认识,同时也带动了他们的信仰热情。很多青年人也参加了教会的服务。一些在学校没有自信的学生,在教会的培养下找回了自信、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王神父也偶尔利用假期,带他们外出爬山、郊游,培养他们合作、建立团队的意识。
王神父说:“我是一个无用之人,是天主的大爱和拣选,让我成为今天的我。蒙主拣选是我的恩宠,为主所用是我的使命。晋铎十五载,满是天主的祝福。未来的路,我将善用恩典,回报主爱。
祈愿每一位修道人不辜负天主对自己的这份信任,满怀感恩之情,高举牧灵旗帜,奏响前行足音,在牧灵之路上,踏出美丽的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