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生活劝谕
2014-12-05 13:09:03 作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1996年3月25日
绪论
第一章 宣认天主圣三
第二章 手足之情的标记
第三章 爱德的服务
结语
附注
绪论
1﹒献身生活深深根植于主基督的表率与训诲,是天父经由圣神赏赐教会的一份礼物。藉着福音劝谕的誓约,耶稣容貌的特征-贞洁、贫穷、服从-便经常在世间显示出来,而众信友的眼睛也被引向天国的奥秘;此奥秘已在历史中运作,而终将止其至善于天堂。
每一时代不论男女,总有人听从天父的召唤和圣神的推动,选择这条特有的追随基督之路,为的是以不二之心忠于祂(参格前七34)。这些人和宗徒们一样,放下了一切与主同行,并效法他为天国服务,为周遭的兄弟姐妹服务。藉着圣神所赋予他们在灵修和传教生活上的各种神恩,他们使教会的奥秘和使命发射光彩,并因此对社会的革新有所贡献。
献身生活赞词
2﹒在教会中献身生活的角色是如此的重要,本人决定召集一次全球主教会议,以便深入探讨其含义及其远景,特别是面对新的一千年的来临。我曾表明在主教会议中,除了主教以外,要有相当数目度奉献生活的男女参与,以便在共同反省中有所贡献。
我们都知道,献身生活的恩赐,在其多彩多姿的神恩及组织中,表达着教会团体的特色;而这的确是一宝藏。让我们一起为各大小同的隐修或显修的修会、使徒生活团、在俗团体以及其他的献身族群,还有一切各自在内心深处向天主作个别奉献的个人感谢天主。
献身生活延伸于普世,林立于全球各地方教会;这次主教会议,便是此事实一个确实的记号。献身生活激发并陪伴世界各地的福音传播;这些地方,外来的修会受到欢迎,而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表现的新修会也在诞生。
某些地区,修会似乎经验着一些困难,但在其他一些地区,则如雨后春荀般地兴盛。这一点说明在基督内将自身全然献给天主,并不与任何人间文化或历史状况相对立。献身生活也不仅在天主教会内兴盛;其实东方正教的隐修院生活极为生动而有力,是他们生活上的基本特色。在基督教会的各教派中,也开始兴起或是再现言样的生活。这表示所有基督信徒所共享的一份恩宠。这事实是一种走向合一的原动力,培养着一分基督徒之间愈趋共融的心愿,「为使世界相信…。」(若十七 21)
献身生活:赐给教会的一份礼物
3﹒献身生活遍及普世,并作福音性的见证,充分说明它不是边缘性或孤立性的,而是影响着整个教会的事实。会议中的主教们经常强调:「这是与我们大家都有关系的事。」(注一)事实上,献身生活位处教会的中心,是教会使命的决定性因素,它彰显「基督徒圣召的内在本质,」(注二)以及全教会以新娘身分,力求与其净配相契的努力。(注三)主教会议中多次声明,献身生活非但在过去帮助、支持了教会,它更是今日及未来的天主子民一份可贵而必需的礼物,因为是天主子民的生命、圣化和使命中极亲密的一部分。(注四)
一些地区的某些修会组织,其目前的困难,不应引发质疑以下的事实:福音劝谕的誓约是教会整体生命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更精进地忠于福音所必须有的一股力量。(注五)从历史角度而言,献身生活的形式或许有所改变,但就实质而言,经由选择而彻底自献于主基督,并在祂内自献于人类大家庭,这一点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这分确信,在过去一直激励着无数的人,至今仍持续着使基督徒保有信心,他们知道他们可以从这些慷慨大方者的贡献,获得有力的支持,继续他们的天国之旅。
收集主教会议的果实
4﹒为了回应主教会议在讨论<献身生活及其在教会、在世间的使命>之主题后,所表达的意愿,本人愿在此劝谕宣布该会议的各项结果(注六);并向全体信徒:主教、神父、执事、献身者和平信徒,以及其他任何有兴趣的人,指出至今上主仍愿意藉着献身生活完成的奇妙事情。
继上次主教会议探讨司铎职及平信徒之后,这次的全球主教会议,完成了对主耶稣所愿意的某种教会生活形态特质的处理。梵二大公会议强调了教会共融此一深度事实,所有的恩赐都集合以建造基督的身体,并奉行教会在世的使命。近年来大家觉得有必要澄清各种不同生活形态的特有身分,他们的圣召和他们在教会内的特有使命。
教会内的共融,并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圣神的一份恩赐,他临在于多彩多姿的神恩及生活形态中。不同的、特有的身分,越受到尊重,教会及所负的使命,也就越能受益。圣神的神的每一恩赐,其目的都是在博爱及福传上成长,为上主结出果实。(注七)
圣神运作于不同形式的献身生活
5﹒回想圣神在历史中所兴起的,和今日教会仍存有的多彩多姿的献身生活,我们能不心存感激吗?它们实在犹如桠枝繁盛的一棵树,(注八)植根于福音,在教会生命的不同季节,结出丰硕的果实。多么不寻常的富藏!这次全球主教会议结束之际,本人觉得有需要强调教会历史中,这个常存不朽的元素:多少男女修会的开创者,超凡的男女人士,选择了基督,彻底奉行福音之道,为身边的人服役,特别为贫穷者、被遗弃者服务。(注九)这样的服务,其本身即是一标记,说明献身生活在彰显爱的诫命的合一根本,即爱天主和爱人二者之间是相联而不可分割的。
主教会议重提圣神这份永续工作,他在每一时代,藉着多样的神恩,显示奉行福音劝谕的丰硕果实。他也藉着这个方式,时时处处,在教会,在世间,显示基督奥迹的临在。
东西方教会隐修院的生活
6﹒主教会议中来自东方天主教会的神长们,和其他东方教会的代表们强调了隐修院生活的福音价值,(注一○)这种生活早在基督信仰的初期便已产生,至今在他们的地区仍是蓬勃兴盛,尤其是在东方正教内。
教会初期就有男女信友觉着被召唤,效法降生成人,取了奴仆形体的圣言。这些人以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经由隐修式的圣愿跟随基督,活出受洗时所参与的死亡和复活的踰越奥迹。他们从十字架的背负者,自勉成为圣神的负载者,成为名实相副的属灵之人;以其持续的赞颂和代祷,并以灵修辅导及慈善行为赋与历史隐密的丰盛果实。
为了改变世界、改变生活;为了期待瞻仰上主的面貌,东方教会隐修制度中特别看重的是梅改、自我舍弃、寻求内心的平静、持续的祈祷、斋戒和守夜,静默及作灵修上的奋斗,在主内享踰越的喜乐,期待他最终的来临,奉献自身及一切所有物,在修道院的团体共融中生活,或是独自隐居。(注一一)
西方教会同样在教会初期便有人奉行隐修制式的生活,同样也有团体共融,或独居等不同形式。现有的形式,最重要的是受圣本笃的影响。西方的隐修制式生活,承继无数先人的足迹,这些先人有男有女,舍弃世间的生活,一心追求天主,「以爱基督为最优先。」(注一二)今日的隐修者同样藉由福音生活的悔改、服从、固定性,忠诚默想上主之言、举行感恩祭等礼与祈祷,努力求取内心世界与工作之间的和谐平衡。对教会和世间来说,修道院始终是一个打动人心的共融标记,是寻求上主及灵性生命的理想处所,信仰的学校;是学习、交谈、文化交流等的真实场所,以建树教会及人间城市,由之而展望天国的城市。
贞女、隐居者和寡妇
7﹒在我们这个时代,能眼见远自宗徒时代的古老的贞女团体绽放的新花,的确是一喜桨与希望之源。(注一三)这些女性经教区主教的祝圣,便和教会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联,虽仍在俗,但却投身服务教会。她们独自一人或是与团体一起,构成一幅天国新娘与来世生命的末世形象,届时教会将圆满地活出它对基督新郎之爱。
男女隐居者,归属古老修会或新的组织,或者是直属主教者,藉着他们内心和外在的与隔离,在为现世之无常作见证;藉着斋戒与苦行,他们表明人不仅靠面包生活,也是靠上主的话生活(玛四4)。如此的「荒野」生活,是在邀请同时代的人,以及教会团体,切莫忽略那至高的召唤,即经常与主同在。
今日再度实行的是始自宗徒时代的寡妇之奉献(注一四)(参弟前五5另9-10;格前七8),以及鳏夫的奉献。这些男女以贞洁愿作为天国的标记,自献于热心祈祷和服务教会。
纯然专注于静观的修会
8﹒纯然专注于静观,不论是男修会或女修会,都是教会引以为荣的,也是它蒙受天恩的泉源。这种修会的成员,藉其生活和使命,效法基督在出上的祈祷,为天主是历史的主人作证,并预期末日的荣光。
他们在静独中倾听天主之言,参与神圣的崇拜,个别的苦行、祈祷,苦修和共融互爱;以全部的生命和行动静观参悟天主。如此,他们向教会信众提供一个独特的证据,证明教会对上主之爱。并为天主子民的成长,提供隐而不显的使徒性的成果。(注一五)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盼不同形式的静观生活。会在新兴的地方教会,经验到持续的成长;而这是一明显标记,表示福音已往深处扎根,特别是在其他宗教为主导的地区扎了根。这也足以说明基督徒苦行和神秘生活传统深具活力,且对宗教交谈有所贡献。(注一六)
使徒性修会生活
9﹒数世纪以来,西方教会以多种类型的修会生活闻名,无数的男女舍弃世间种种,依据某种特有神恩和固定的共同生活形式,公开宣发福音劝谕的誓愿,献身天主;(注一七)其目的在为天主子民履行不同的使徒服务。因此产生了如正规司铎会、乞食修会、正规神职会等修会大家庭;还有一般的男、女修会,都投身于使徒或福传工作,以及不同的慈善工作。
这是一种多重而壮观的作证,反映了天主赐给不同的男女创会人的殊恩异宠;这些开创者的开放接受圣神的运作,成功地诠释了时代的讯号,适切地答覆了新的需求。成群的后继者步武芳踪,在自己的生活中以言以行具体呈现福音,将基督-父所派遣的,最杰出的献身者-带入自己的时代。每一个世代度献身生活的男女,都应踏着时代的脚印,持续地呈现出主基督的面貌,藉着深度的祈祷,使自己与他怀着同一心志(参斐二5-11)。这样,他们的生活将浸润着使徒精神,而他们的使徒工作也将浸润着静观默祷。(注一八)
在俗团体
10﹒赐与各种神恩的圣神,在我们这个时代又使献身生活兴起新的表现;这正是上主在眷顾教会回应在今日世界进行福传使命所需的新要求。
首先我们想到在俗团体的成员,他们在俗世现况中,宣发福音劝谕圣愿,为了在世俗中献身天主的生活;他们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在文化、经济、政治等生活中,作智慧的酵母,作恩宠的见证人。他们藉着自身在俗世中特殊的临在和献身,谋求基督王国的新貌及其德能在社会上呈现出来;努力以真福八端的力量改变世界的面貌。以此方式他们全属于天主,并完全为主服务,使得他们的俗世生活借助圣神的力量,能让福音之光普照俗世现况。在俗团体各依其特有的性质,确保教会是实际而有效地活于社会中。(注一九)
在俗的圣职团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属于教区的司铎们,甚至其中有的是在团体中晋升铎品的,他们秉持同一的特殊神恩,奉行福音劝谕而自献于基督。他们在所属团体的灵修宝藏中,找到极大助益,以更深入地活出司铎特有的灵修生活,进而能在司铎中成为共融和使徒工作的酵母。
使徒生活团
11﹒同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使徒生活团或共同生活团,由男性或女性组合而成的。各有其特属的使徒或福传的目标。他们中大多数做一种清楚的对福音劝谕的承诺,且为教会正式认可。虽然如此,他们的奉献有别于修会团体或在俗团体。这种特殊的生活形式,要保留也要推广;近世纪以来,这种生活团产生许多圣善的及使徒性的果实,特别是在慈善工作上及在传教区的广传福音上佳果累累。(注二○)
献身生活的新表现
12﹒ 教会历久弥新,至今仍是很明显的。梵二之后,近年来新形式或革新形式的献身生活,相继产生。有些看来与现存的修会很相似,但却被一股新的灵修和使徒动力所激励。他们的活力必须由教会审断;教会有责任明辨新创团体的正确目的,以免在多产的相类似的组织中,最后造成过多分裂的小族群。另一情形,则是这些新的尝试要在教会内找到自己的身分,并期待宗座的正式批准;这类事情唯有宗座能作最后的裁决。(注二一)
这些新形式的献身生活,加入原有的众修会的行列中,共同证明全然献身上主、使徒性团体生活的理想,以及创会神恩等,至今仍继续不断地在吸引着人们。这些在在显示圣神的赐与是彼此互补而充实的。
当然,圣神绝不会在此自我矛盾;事实证明新形式的献身生活并没有排挤或取代原已存在的。在如此众多的种类下,其根本的一致性却非常功地得以保持;这要归因于跟随基督同一的召叫,藉贫穷、贞洁、服从而谋求圆满之爱。这一召唤,在所有现存的献身生活中找得到,也应在新出现者中出现。
宗座劝谕的目的
13﹒我收集了主教会议辛苦工作的果实,把它放在这一通宗座劝谕中,藉此我愿向全教会讲话,为的是不仅向献身者,也向众主教和信友们提供一个经过激烈讨论的结果;这些都是圣神以其真理和爱的恩宠引导下获得的。
在这些革新的年代中,献身生活和其他教会中的生活形式一样,经历了辛苦和艰难的时期。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期,新的尝试和新的计画,为了给福音劝谕的誓约注入新的活力。但那也是紧张和挣扎的时期,善意的努力并不见得产生积极的效果。
困难不应令人气馁。相反的,我们应以崭新的热诚再投身,因为教会需要经过重整、复苏的献身生活者,提出灵修和使徒工作的贡献。但愿我在此劝谕向修会团体和献身生活者所说的话,是秉持当年耶路撒冷宗徒会议向安底约基教友写信的同一精神;而我也希望会得到相同的回应:「人们读了,对这劝勉的话十分欢喜」(宗十五31)。不仅如此,我还希望能加天主子民的喜乐;就是当他们能进一步地认识献身生活,他们便更知道如何感谢全能天主所赐的这一大恩典。
我真心诚意地看待此次主教会议的全体神长,我非常肯定大会期间的辛劳工作的贡献,而本人也坚持全程参与。大会期间我也曾设法向全体天主子民-发表了有关教会献身生活的系统谈话。我重新提出梵二文献中的一些教导,这些教导足以照明在大会中,相关问题在信理上的发挥,以及会中的反省譣讨等。(注二二)
我深信教会的儿女,特别是度献身生活者,定会以开放的心胸接受此劝谕。并希望大家会持续做反省,对献身生活的三重含义作更深入的了解:奉献、共融、使命。我也希望度献身生活的男女,与教会及其训导权相和谐一致,从这劝谕找到进一步的鼓励,以灵修和使徒态度面对今日的新挑战。
第一章 宣认天主圣三
在基督与圣三奥迹内献身生活的起源 显容的基督肖像
14﹒献身生活的福音基础,来自耶稣旅世的生涯中与某些门徒所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祂不仅召唤他们将天国迎入生活,还要求他们为天国服务,放弃一切而效法祂的生活之道。
历史中有许多人,受到邀请度这「肖似基督」的生活。但也只有一种特殊的召唤,而且在圣神的特恩下,才可能兑现此生活。因为在此生活中,圣洗圣事的献身发展成为彻底的回应,追随基督,接受福音劝谕;而其首要和基本则是为天国而守贞洁愿。(注二三)如此特别的追随基督之路,其起始常是出自天父,并有基本的基督和圣神论的含义;它以极其生动的方式,展现基督徒生活的圣三属性,同时也预示了末世的实现;整个教会正走向这末世的圆满。(注二四)
福音中基督的许多言行,照亮了这个特殊的召唤,但若要窥其全貌,那么就得将焦距调向显圣容时的基督的光辉面貌。古时圣贤的灵修传统将静观祈祷和「上山去祈祷」的耶稣相联时,便提出这显容之像。(注二五)其实献身生活动态的一面也能涵盖于此;因为显圣容不仅揭示了基督的光荣,同时也在准备迎接十字架。其中包含「上山」和「下山」。享受与师傅有如此亲密经验的门徒,在短时间内也被圣三生活的光华和诸圣共融所围绕;但当他们被永恒所摄之际,随即又被带回现实人生,眼前只见耶稣一人,带着平实无华的人性;且被邀请回到村庄,与他一起分担天主的工程,勇敢地迈步走向十字架之路。
在他们面前变了容貌…
15﹒六天以后,耶稣带着伯铎、雅各和若望。单独带领他们上了一座高山,在他们面前变了容貌;祂的容貌发光如同太阳,衣服洁白如光。忽然梅瑟和厄里亚显现,同耶稣谈话。伯铎便开口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此张搭三个帐棚:一个为你,一个为梅瑟,一个为厄里亚。」他还在说话时,一片光耀的云彩遮蔽了他们,云中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祂。」门徒听了,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稣便前来抚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他们举目一看,任何人也看不见了,只有耶稣独自一人。他们从山上来的时候,耶稣嘱咐他们:「非等人子由死者中复活,你们不要将所见的告诉任何人。」(玛十七1-9)
显圣容此一事迹是耶稣的服务生涯决定性的时刻。这是件启秘性的事,它强化了门徒的信心,准备他们走向十字架的悲剧,也预示复活的光荣。教会及众子女在走向末世与主相遇的路上,不停地重活如此的奥迹。教会和三位蒙召选的门徒一样,静观基督容而坚固自身的信仰,并在面对十字架上被毁的面容时,不会困惑惊吓。在两种面容前,她都如新娘面对着新郎,共享其奥迹,并为其光辉所围绕。
这光普照教会的众子女。人人都同样蒙召追随基督,在祂内寻找自身生命的终极意义,以致能和保禄一样地说:「在我看来,生活原是基督。」(斐一21)但蒙召度献身生活的人,对那降生成人的圣言的光会有某种特别的经验。福音劝谕的宣誓,使这些人成为世间的一种标记和先知性的陈述;因此,他们可以重复伯铎在出神时所说的话:「主,我们在这里真好。」(玛十七4)这句话道出了基督徒生活中以基督为核心的取向;但同时也表明了献身生活圣召的彻底性质:与主同行,忠贞不贰,以祂为生活的唯一焦点,何其佳美!诚然如此,凡享有与基督有独特的爱的共融之恩的人,总觉得被祂的光彩所攫获,祂是「世人中最为美丽」者。(咏四五3)祂是无与伦比者。
「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从祂。
16﹒三位门徒在欣喜忘形中,听到父的指示,服从基督,全心信靠祂,以祂为生活的核心。这从上而来的声音,为基督的召叫,即基督在公开生活之始,要他们跟随祂,舍弃原来的生活,并和祂建立亲密关系的召叫,赋与了新的深度。在献身生活中,就是因为有这分与主同行的亲密之情,才足以使人作出彻底的奉献,而宣发福音劝谕的誓愿。这些劝谕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割舍,而是刻意地接受教会所活出来的基督奥迹。
不同种类的圣召生活,诚如基督此一真光所射出的许多光线,其光辉「映照出教会的面貌」。(注二六)平信徒因其圣召的在俗特性,反映出降生圣言的奥迹,特别在于祂是世界之本与末,是一切受造物的价值之衡量基础。神职人员则是基督-教会的头及牧人的生活形象,祂在这「已经却尚未」的时期,引导着祂的子民,期待着祂的光荣来临。度献身生活者的责任,在于显出降生的天主子是万物终向末世目标,祂的光辉使其余的光黯然失色,祂的无限美妙是唯一能满足人心的。因此,在献身生活中,不仅是全心跟随基督,爱他胜于爱亲人(参玛十37)-这是每一个门徒所必备的-并且应以自己全方位投身,以整个存在与基督相契合,以此预示末世之圆满是可能的,只要适时并与不同神恩相配合。
修道人士宣发福音劝谕的誓愿,除了以基督为生活的全部意义之外,还应努力重度「天主子承行父命降世时所采取的生活」。(注二七)藉贞洁生活,他们以基督纯洁的爱居心,并向世人宣报祂是父独生子,与父为一者(参若十30;十四11) ;藉着效法基督的贫穷,他们宣报祂是子,一切受之于父,并以爱还爱地将一切归还父(参若十七7,10);放下私人的自由而接受基督对父的服从,他们宣报基督是永远的被爱者和爱者,他只以父的旨意为喜悦(参若四34),与父为一体,一切信靠父。
度献身生活的人,就是如此与基督「同面貌」,而宣认圣三,就是所有的基督徒生活的标记;赞赏并公认父子圣神的无人佳美,同时为天主对世人的慈爱关怀做喜乐的见证。
一、颂扬圣三 「出自父而归于父」:天主的主动
17﹒在显圣容像上默观主耶稣的光荣,首先启示给献身者的是父,一切美善的创造者及赠与者;祂以一种特殊的爱和使命,吸引受造者归向祂(参若六44)。「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从祂。」(玛十七5)凡是蒙召的人,一则回答这句话,一则回答相随而来的内在引力,便将自己信托给上主之爱;上主愿意这些人全然为其服务,而这些人也为祂和祂的救恩计划献出自己。(参格前七32-34)
度奉献生活圣召的意义即在于此︰这完全是父的主动邀请(参若十五16),祂要求蒙召者以全心全意回应。(注二八)蒙召者对天主的慈爱深刻而有力的体验,使其自觉有必要作无修件的奉献,将现在和未来一起交托上主手中。因此,我们可以和圣多玛斯同样了解,奉献生活者在其自我奉献之初,便可比做是真正的全燔祭。(注二九)
「藉着圣子」︰紧随圣子的脚步
、18﹒圣子是走向圣父的道路(参若十四6),祂邀请所有圣父托付给祂的人(若十七9),一生都跟随祂。但对那些蒙召度献身生活的人,他所要求的则是全然的投身,放下一切(玛十九27),以便在他身边,(注三○)随时与他同行。(默十四4)
从耶稣的面貌「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哥一15)、「天主荣的反映」(希一3),我们能一瞥永恒而无限之爱的深度;这爱就是我们存有的根源。(注三一)凡容许自己被这爱所攫取的人,情不自禁地会放下一切追随祂(参谷一16-20;二14;十21-28)。这些人和保禄一样,视一切为损失,「只以认识主耶稣基督为至宝」,毫不迟疑地以一切为「废物」,以「赚得基督」(斐三8)。他们努力以主的心思为心恩,以他的生活为生活,尽量与祂结合为一。对祂他在每一时代所召叫的人而言,放下一切跟随基督(参路十八28),是有价值的生活计划。
藉着福音劝谕,基督邀请某些人分享祂的经验,也成为贞洁、贫穷、服从者,要求凡是接受的人,都展现一清楚的心愿,愿意完全与祂相结合。献身者「以服从、赤贫和贞洁的生活」,(注三二)宣称耶稣是诸德的典范和圆满。他的贞洁、贫穷与服从的生活之道,便是在世上将生活福音化的最最彻底之道。此道可称之为「神道」,因为它是神而人的基督所拥抱的;藉此表达其「独生子」与父及圣神的关系。因此之故,基督信仰的传统都会谈及献身生活的客观优越性。
无可否认,奉行福音劝谕,是参与基督使命的一条深入且能结果实的途径;也是效法纳匝肋的玛利亚的善表,她是主的第一位门徒,全然自献于上主,以表彰主的工程。任何使命的奉行,都以圣母领受天使报喜时的态度为起点︰「上主的婢女在此,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路一38)。
「在圣神内」︰因圣神而圣化
19﹒「一片光耀的云彩遮蔽了他们」(玛十七5)。显圣容时所出现的这片云彩被视为圣神的形象,是很具象征意义的灵修诠释。(注三三)
献身生活像整个的基督徒的生活与圣神运作的紧紧连结。在每一时代,圣神推动不同的男女辨识这样的一种召叫。这些人藉圣神的德能,重活耶肋米亚先知的经验︰「上主,你引诱了我,我让自己受了你的引诱」(廿7)。圣神唤醒人心回应召叫,也引导人增强这个心愿,牵引出人的主动性而忠实地化心愿为行动;圣神塑造蒙召者的心,使之转换成贫穷、贞洁、服从的基督面貌,并以基督的使命为使命。献身者在这条无止境地净化自己的路上,放手让圣神带领,日益肖似基督,在历史上延续着复活之主的特别的临在。
教父们以其深度的见解,称此灵性旅程为「喜爱天主的美」(philokalia),天主的美也反映天主之善。蒙召叫的人在圣神的潜移默化下,越来越肖似基督,逐渐在身上反映出无与伦比的光辉。在世上的朝圣之旅中,他们朝向无尽的光源奋勇前进。因此献身生活变成一种很深的表达,表明教会之为新娘,在圣神激励下尽力肖似她的净配,亮丽地在祂面前「没有瑕疪、没有绉纹,或其他类似的缺点,她是圣洁和没有污点的。」(弗五27)
对于父所召叫的人,圣神不但不将他们引离人群,反而引导他们各按其特殊的生活情况而为人类服务;激励他们,按照各团体不同的特有神恩,针对教会及世间的需要,而承担不同的任务。因此之故,不同形式的献身生活相继出现;教会则「由其子女的各种才能而美化,就如一位为丈夫装饰好了的新娘」,(默二一2)(注三四)且因履行其在世使命所需的多种方式而愈显充实富足。
福音的劝谕,圣三的恩宠
20﹒在一切之上,福音劝谕确实是圣三的一份恩赐。献身生活在宣报父以祂的爱和美善,经由子而在圣神内所做的种种。其实「修会生活特别显示天主之国超越一切,及其对一切的要求;又向人类表示基督君王的超群伟大,以及圣神的无限德能在教会内的奇妙做为。」(注三五)
献身生活者的首要职责,便是显示出天主在其所召叫的脆弱的人身上所成就的奇妙作为。这些人不是以言辞,而是以变化气质后的生活为这些奇妙作为作见证,使世人赞叹。面对人们的赞叹,献身生活者宣示天主在祂所爱的人身上所成就的奇恩异宠。他们放手让圣神带领,走向圆融极境而能宣称︰「我观看你恩宠的美,静享它的灿烂而反映它的光;我为这光华所摄;我出离自己而看清昨日的我和今日的我。奇妙啊!我觉醒了,充满了自尊、虔敬和畏惧,我在你面前成为透明的;我手足无措,我为敬畏所摄,不知该坐在那儿,不如该去那儿,不知在何处安放这原属你的肢体;我该在何种行为,何种工作上用它们呢?这今人赞叹的神圣奥秘」(注三六)因此献身生活变成圣三在人类历史中所盖上的一个有形可见的印记,使众百姓能感受并期盼天主之美。
福音劝谕中圣三生活的反省
21﹒从与圣三、圣德之源相关联这观点来看福音劝谕,其最深的意义便昭然若揭了。其实他们就是在表明子爱父,并与圣神联合。献身者藉着奉行福音劝谕,以特有的强度活出整个基督徒生活所特有的圣三论和基督论的幅度。
独身之贞洁,显示以不贰之心自献于上主(参格前七32-34),这是在圣三生活的奥秘深度中联合三位无限爱情的反映;降世之圣言以不惜牺牲生命来作证此爱;这爱「藉着圣神倾注在我们心中」(罗五5),激发人心还爱于天主及众人。
贫穷则宣报天主是人的唯一至宝。若以基督的榜样,祂「原有富有的…却成了贫困的」(格后八9)而度贫穷的生活,则贫穷变成了在表达圣三之间相互彻底的自我给与。这个给与倾流到受造物身上,并在圣言降世及其救援性的死亡中全然揭露。
服从乃是实践效法基督的榜样,以父的旨意为食粮(参若四34),显示出一种依恃的自由之美,一种非奴仆性的,而是子女般的依恃,带有深度责任感,也为相互的信任所激励。这是圣三之间仁爱和谐的反映。
献身生活因此蒙召不断地以爱加深福音劝谕中的恩赐,此爱在圣三论的幅度上日趋真诚有力︰爱基督而与之更亲近;爱圣神,祂开启人心接应他的感召;爱圣父,献身生活的起源与最终目标。(注三七)献身生活因此变成圣三的表白和标记,教会视此奥迹为任何一种基督徒生活形式的模范和泉源。
献身生活中,彼此努力「一心一意」(宗四32)在基督内度手足情谊的生活;这一点同样为圣三作有力的见证。它宣报父,有意使全人类成一大家庭;宣报降世之子聚集得救者为一体,以自己的榜样、祈祷、言语,尤其是死亡,为众人铺了一条道路,祂的死亡是分裂四散的人类和好之源;宣报圣神、教会合一的原动力,祂持续不断地在教会内兴起灵性家庭和具手足情谊的团体。
像基督一样,为天国而献身
22﹒献身生活在圣神推动下,「更切近地模仿着,并在教会内继续重演着」(注三八)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最高的献身者和为了天国的缘故而为父的宣报者耶稣,祂自己所采取并介绍给门徒的生活方式(参见玛四18-22;谷一16-20;路五10-11;若十五16)。根据耶稣的奉献,我们可以在父、一切圣德之源的主动中看到献身生活的最终源头。耶稣是「天主以圣神和德能所傅油的」(宗十38);是「父所祝圣而派遣到世界上来的」(若十36)。子在接受了父的祝圣后,又为了全人类而将自己奉献给天父(参若十七19)。他的贞洁、服从和贫穷的生活,表明祂完全以子女般的孝心接受父的计划(参若十30;十四11)。祂的完美奉献为祂在世上的一切作为加上了受祝圣的意义。
耶稣是服从的典范,祂由天降下不是为行己意,而是要奉行派遣祂来者的旨意(参若六38;希十57)。祂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及行动全都置于父的手中(参路二49),以孝顺之心接受仆人之身;「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体…听命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7-8)。基督以如此顺服的态度,度其独身而贞洁的生活;虽然祂仍肯定并维护婚姻生活的尊严和神圣性。祂如此揭示了童贞生活的超然优点,及其神妙的灵性丰盛果实。祂全然接受父的计画,也可从祂超然世物之外看出来,「祂本是富有的,为了你们却成为贫困的,好使你们因祂的贫困而成为富有的」(格后八9)。祂贫穷的程度,从祂将所有一切完全托给父的举动上揭露无遗。
献身生活的确是降世圣言耶稣上对天父下对世人的生活与行动之道的活生生的记念;是救世者的生活及其讯息的生活传统。
二、复活与完成之间 自大博尔到加尔瓦略
23﹒显圣容的灿烂事迹,是为那虽是悲剧但在荣光上毫不逊色的加尔瓦略山事迹预做准备。按照路加的记载,伯铎.若望和雅各,凝视耶稣和梅瑟、厄里亚的相聚,他们「在谈论耶稣的去世,即祂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九31)。所以,宗徒们的眼睛注视着耶稣,而耶稣正想着十字架(参路九43-45)。在十字架上祂对父和全人类的贞洁爱情将得到最完美的表达;祂的贫穷将到达完全的自我空虚;祂的服从使祂付出生命。
基督的门徒都被邀请来静观十字架上孤独静默的耶稣,「尽在不言中的圣言」(注三九)先知性地肯定了天主的绝对超越性;祂以自己的肉躯克胜了我们的罪,吸引每一个人归向祂,给与每人复活的新生命(参若十二32;十九34-37)。所有的圣召都从观想被钉的基督找到灵感。任何恩赐都源自这份瞻想,再加上圣神的基本恩惠;献身生活的恩赐尤其是这样的。
继圣母之后,若望宗徒也领受了这样的恩赐。他是耶稣的爱徒,与圣母一起伫立十字架下。(参若十九26-27)他决定全然献身,是那支持他、围绕他、充满他心坎的天主之爱所结出的果实。自教会之初直至末日,整条献身路线上,圣母和若望是走在最前头的;在这条路上的男男女女,都为天主之爱所感,而觉着蒙召跟随那曾被牺牲、如今却仍活着的羔羊;祂走到哪里他们便跟到哪里(参默十四2-5)。(注四○)
献身生活的踰越含义
24﹒历来凡受圣神激励而献身者,不论采取何种生活形式,他们都发现,越是驻足于十字架下,越能体认天主是爱的真理。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一位,在人前显得容貌受损,又无俊美,以致人们掩面不顾(参依五三2-3);正是祂在那儿展现天主之爱的美妙与德能。圣思定表示︰「天主、天主圣言是美丽的…在天上、在大地、祂是美丽的;在胎中、在父母怀抱里是美丽的;在祂的奇迹、祂的苦难中是美丽的;在给人生命、不惧死亡,献出生命又取回它中,祂是美丽的;在十字架上、在墓穴中、在天上都是美丽的…聆听歌中的含义,莫因肉身之脆弱而混淆视线而看不见他的美丽光彩。」(注四一)
献身生活反映着这美妙的爱,因着对十字架奥迹的忠诚,献身者表白信任父、子及圣神的爱,并赖此而生活。藉此帮助教会时常觉醒︰十字架是天主满盈之爱倾注于大地,是基督救援性临在的伟大标记,特别是人面临困难与考验之时。许多献身者不断地并以令人惊异的勇气为这一点作证,他们生活在困境中,甚至遭受迫害,以身殉难。他们对此「爱」的忠贞因下列诸事得以显示并坚定︰即在谦卑退隐的生活中;在接受苦难以在自己身上「补充基督的苦难所久缺的」之时(哥一24) ;在沉默中牺牲自我以成就天意上、在即使能力与意志衰退时仍忠诚不二等。对天主的忠诚也启发对人的关怀。这份关怀要求献身者的牺牲;他们要经常为他人的需求代祷,慷慨大方地为贫病者服务,分担他人的困难,并且参与教会的事务及困难。
在世为基督作证
25﹒踰越奥迹也是教会福传使命的泉源,教会的整个生命都反映此性质。在献身生活上更有明显的表示。撇开各修会的独特神恩,我们可以说,福传使命感是任何一种献身生活的核心。因此献身者的生活是完全忠实于父(参路二49);为基督所拣选固守(参若十五16;迦一15-16);为圣神所鼓舞启发(参路廿四49;宗一8;二4);他们实际地与主耶稣的使命合作(参若廿21),并为世界之更新提拱深远的贡献。
献身者的第一个福传责任是针对自己,具体之道便是向基督之神的激励开放心胸。他们的见证能帮助整个教会牢记,最重要的事是经由基督的恩宠而能自由地侍奉天主;而基督的恩宠则是经由圣神的恩赐通传于信者的。如此他们向世界宣报来自父平安,子所见证的奉献,以及圣神所结出的喜乐果实。
献身者之能成为福传者,最重要的是持续加深自己的被召叫、被拣选的觉性;因此自己必须将一切所是与所有,毫无保留地奉献于召叫者,并摆脱任何足以阻止此答覆的障碍。这样,他们便成为基督在世的真实标记。他们的生活方式应清是极为有力地在宣报福音。
教会必须随时努力,使自己明显可见地临在于每一天的生活中,尤其在当代的文化中,这文化相当俗化,但对标记语言仍是敏感的。教会有权利在这一点上对献身者寄以厚望,既然这些人蒙召,就是要时时处处证明自己归属基督。
会衣既然是献身、贫穷以及归属某一修会团体的标记,因此我和主教会议的神长们一致,大力推荐男女修会的会士们穿着适当的会衣,合乎时代及所在地的环境。(注四二)若在使徒工作上有正当的理由,修会人士可按所属修会的规章,穿着朴素而端庄的衣着,配以特殊的记号;这样也可辨认出他们是献身的人。
有些修会自始或是基于会宪的条例,而没有特定的会衣,就应确保成员的穿着要符合其圣召的尊严和纯朴。(注四三)
献身生活的末世含义
26﹒今日使徒工作的要求越来越急迫,对现世事务的投入也越来越深入;在此再次提醒献身生活的末世性质是很恰当的。
「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玛六21)。天国此一独特的财宝激起人的心愿、预期、投身及作证。教会初期信友生活在强烈地期待主的来临。数世纪之后,教会仍未停止培养这个希望,它持续地邀请信众展望那有待揭示的救恩,「因为这世界的局面正在逝去」(格前七31) (注四四)
这样的透视能让人清楚了解献身生活末世性标记的角色。事实上,我们常说献身生活是来日天国的预示。梵二大会议又再次提出这一点,它表明献身生活「更能预示将来的复活及天国的光荣。」(注四五)为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藉着贞洁圣愿,传统上也认定这是未来世界之预尝,并已为人类的全然蜕变进行工作中。
已献身基督的人总是活在与主相遇的希望中,为求能与主永远相偕。因此便强烈地愿意「深深地投入在心中燃烧着的爱火;这爱火即是圣神」,(注四六)天主自由地赐与那些渴望天主之事的人各种思赐,以加强此意愿(参哥三1)
沉浸在主的事情中,献身者总记住︰「在此没有常存的城邑」(希十三14),因为「我们的家乡在天上」(斐三20)。唯一必要的事是「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玛六33),为主的来临而不停地祈祷。
积极的期望︰投身与警醒
27﹒「主耶稣,请来!」(默廿二20)这个期望毫无被动的意味。虽说是相指向未来的天国,但经由福传与工作,天国能藉真福八端的精神在此时此地出现;因为真福精神能够促使人类社会实际谋求正义、和平、团结与宽恕。
献身生活的历史清楚说明了这一点,献身生活经常成果丰硕,甚至为今世亦然。因为不同的神恩,献身者成为圣神的标记,以信心和希望,指向一个光明的未来。末世的期望变成了福传使命,如此天国在此时此地的建立就更圆满了。「主耶稣,请来!」的祷词常伴随着另一句:「愿你的国来临」(玛十八10)
警醒着期待基督许诺得以实现的人,能够将希望带给为明日而沮丧悲观的人。期待者的希望奠基在天主的承诺:人类的历史是走向「新天新地」(默廿一1),届时上主「要拭去他们眼上的泪眼,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默廿一4)。
献身者就是为了彰显此光荣而服务,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上主的救援(参路三6)。所以东方教会视隐修士为上主在地上的天使,宣报世界在基督内更新;即在强调此服务。在西方隐修院的生活是记忆和期待的庆祝:记忆上主的神奇化工;期我们希望的最终兑现。隐修院的以及静观祈祷的生活经常不断地在提醒人:天主居首位时,人间生活才有充分的意义和喜乐。人毕竟是为天主而受造的,人在心系天主之前是得不到安宁的。(注四七)
童贞圣母,献身与作门徒的典范
28﹒圣母自她无玷受孕的剎那开始,便完全反映天主之美。教会以「至美者」称呼她。「每一信友从与基督的相契中,与圣母产生的关系,在献身者的生活中更为明显确实…圣母的临在,不论对献身者个人的灵修,以及其团体的坚实团结和进步,都是最重要的。」(注四八)
事实上,圣母是完全献身的至高典范,因为她既完全属于天主,又完全专注于天主。她为上主所简选,以完成降生的奥迹;在此她提醒献身者,天主的主动是首要的。同时,她同意圣言在她体内成胎,树立了人类接受恩宠的楷模。
圣母与耶稣和若瑟隐居纳匝肋,而耶稣公开生活中的关键时刻她也都在场;
她展现了无条件地跟随并勤于服务的榜样。在圣母这「圣神的宫殿」(注四九)内,全新的受造光辉四射。献身者以她为至高模范,向父自献、与子相契、向圣神开放;在接受基督的「童贞的和贫穷的生活」(注五○)之同时,也自然地包含效法圣母的生活方式。
献身者在圣母身上又能找到独一无二的母性。如果说在加瓦尔略山上,赋于她新的母职是为全体基督徒的,那么,对献身者而言,则更具价值。「请看,你的母亲」(若十九27),耶稣对「祂所爱的门徒」(若十九26)所说的话,对度献身生活的人而言,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如若望,他们同样受命接纳圣母到自己家中,按照自身的圣召孝爱她、效法她,同时也经验她特殊的母爱。童贞圣母与献身者共享的一份爱,足以使他们将每日生活献给基督,并与祂合作拯救世界。由此看来,圣母赤子般的关系,是忠于圣召的街路,也是在此路上精进而止于至善的有效助力。(注五一)
三、在教会内并为了教会 「我们在这里真好」:教会奥迹中的献身生活
29﹒在显容事迹中,伯铎代表其他门徒发言:「我们在这里真好。」(玛十七4)虽然他整个人经验着基督的光荣,但却未使他脱离,反而是使他更紧密地凝聚于宗徒间的「我们」。
这个「我们」的含义邀请我们思考献身生活在教会奥迹中的位置。近年来,由于梵二的训示,在献身生活的神学反省上有了深入的洞察。在训示的指引下,福音劝谕的誓愿被视为不容置疑地归属于教会的生活及其圣德(注五二)。这表示自教会之初便已出现的献身生活,始终是教会基本的和特有的元素之一,因为它表达了教会的根本性质。
从事实足以说明这一点:福音劝谕的誓愿,是与基督奥迹紧密相联的,而且有责任多少要呈现耶稣所选择的、具有末世价值的生活方式。耶稣召唤某些人放弃一切而跟随祂,如此祂树立了一种生活模式;在圣神的导引下,此生代代绵延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献身生活。教会只由其圣职人员及平信徒组合而成,这个概念并不符合其创建者的心意,福音及新约的其他部分,都揭示了这一点。
新而特别的奉献
30﹒按照教会的传承,修道生活的誓愿确实是圣洗誓愿的加深及强化。始于圣洗的与基督的相契相似,经由福音劝谕的誓愿,能进展为更真实的更圆满的肖似基督。(注五三)
然而,这种进一层的奉献,有别于圣洗圣事中的奉献,而且也不一定是它必然的后果。(注五四)诚然,凡是在基督内重生的人全都蒙召,而神恩赐下,按自身的生活型态度一合宜的贞洁生活,在生活中服从天主、服从教会,对物质财产等要有某种程度的舍弃;因为人人皆蒙召成圣,即臻于爱之圆满。(注五五)但是,圣洗本身并不包含福音劝谕的特有形式上所要求的独身生活,财物的舍弃和对上司的服从。因此福音劝谕誓愿的先决攸件是天主的一份特恩,这特恩并不及于每一个人;正如耶稣谈及自愿守贞者时所特别指出的(玛十九10-12)。
这种召唤因有圣神的一份特别礼物相伴,蒙召者方能履行其圣召及使命。所以在东西方教会的奉献礼或矢愿礼仪中,教会呼求圣神降临被选者身上,并将他们的奉献与基督的牺牲相融合。(注五六)
福音劝谕的誓愿也是坚振圣事恩宠的延展,但远超坚振圣事所要求的一般性的奉献;因着圣神的特别恩宠,能为圣德和使徒工作开展新的途径,产生新的果实。从献身生活的历史中可以清楚看出。
至于司铎而宣发福音劝谕圣愿者,经验颢示圣秩圣事在这样的奉献中产生其特殊的果实;因为此奉献要求并培养一份与主相契相融之情。矢发福音劝谕圣愿的司铎,基于所属修会团体的灵修,及其特有神恩中之使徒性含义,更有利于在生活中重现基督奥迹的圆满。其实,在司铎身上,司铎职的召叫和献身生的召叫,二者极深、极有活力地凝聚在一起。
全然致力于静观生活的修会司铎,他们对教会生命的贡献也是无价之宝。特别是举行感恩圣祭时,他们践行了教会的行动,也为教会而行动;而在其中又加上自己的奉献,与基督共融,为普世之得救而上献于天父。(注五七)
不同形式的基督徒生活之间的关系
31﹒按照耶稣的计划而形成的不同生活方式,组成教会的生活;他们之间关节相连,值得细心考量。
所有的信徒,因为在基督内的重生而共享同一尊严,也都蒙召成为圣者,每人各按其来自圣神的特恩和召叫,而共同合作建立基督奥体(参罗十二3-8)(注五八)。教会各成员的平等尊严出于圣神的作为,它根植于圣洗及坚振圣事,并由圣体圣事加以强化。但是相异别同样也是圣神的作为,他以不同的圣召、神恩和职务,将教会建树成一共融相通的有机体。(注五九)
在俗、圣职及献身三者可视为圣召的典型,因为所有的特殊圣召,不论是单独的或就整体而言,按照天主恩赐的丰富,多少总是出自上述三者,或是归向它们。种种圣召都是相辅相成,以建设基督奥体,并履行它而上的使命。教会内的每一成员都是藉圣洗、坚振而被祝圣;圣职及献身的人则各以其特有的召叫为了特殊的使命而作特别的奉献祝圣。
对在俗信徒而言,他们的本有的任务是,「在世俗事务中,照天主的计划加以安排,而企求天主之国。」(注六○)圣洗及坚振圣事的祝圣为他们是足够的。在这基本的祝圣之上,圣职人员领授圣职的奉献祝圣,以便履行使工作的职务。度献身生活者,奉行福音劝谕,另有特别的奉献;虽不是圣事性的,但却藉贞洁、贫穷、服从三愿,将主耶稣亲身奉并推荐给门徒的生活方式,视为己有而生活之。不同种类的生活各司其职;所彰显的则是同一的基督奥迹,平信徒在世界中有其明确但非排他性的活动,圣职人员为天主子民服务,男女会士与贞洁的、贫穷的和从的基督特别相契合。
献身生活的特有价值
32﹒在众神恩的和谐光辉中,每一生活形式都受委托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同一的基督奥迹的不同面。平信徒有其特殊的使命,确保福音信息在俗世得以传报;而在教会共融的层面,则由圣秩人员履行其不可缺少的职务,特别是由主教们担当。主教们的任务是藉着宣讲福音、施行圣事,并在圣统架构下的教会共融中执行他们的神圣职权等方式,领导照顾天主的子民。(注六一)
献身生活既反映了基督的生活,成为表彰教会的圣德的一个方法,那么,我们应该承认献身生活本身具有客观的卓越性。它对福音价值作特别丰富的展现,对教会圣化人类的目标也给与更完全的表达。献身生活宣报也预示现今已现初果,而将在来日圆满实现的天国,(注六二)届时复活的子女不娶不嫁,都像上主的天使一般(参玛廿二30)。
教会一向推崇为天国而独身的杰出性(注六三),并视之为整个献身生活的「门户」(注六四)。教会也同样重视婚姻生活的圣召,度婚姻生活者「成为慈母教会繁殖力的证人与合作者,他们象征并且分享基督钟爱祂的净配,并为之舍命的爱情。」(注六五)
对各种的奉献生活而言,都有许多不同而互补的途径。度完全静观生活的男女修会,特别反映的是山上祈祷的基督(注六六)。从事使徒工作的修会团体则反映基督「向群众宣布天国,治愈疾病与苦痛,使罪人洗心革面,祝福儿童,向一切人施恩行善」(注六七)。在俗团体的献身者对天国来临有其特殊的贡献,他们将献身的价值和置身俗世,综合为一。他们的献身既是在世俗中,也是离开世俗。(注六八)「他们努力在一切事上注入福音精神,以增强基督奥体的成长」(注六九)。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分担教会的福传使命,亲身为基督徒生活作见证,尽力按天主的旨意安排俗务,同时也各按自己的在俗生活岗位参与教会团体的服务(注七○)。
为福音的真福八端作证
33﹒献身者的一项特有责任,是提醒受洗者有关福音的基本价值,并「用他们的身分显着地证明,没有真福的精神,不能改造世界并奉献与天主」(注七一)。度献身生活的人在生活上反映圣洗、坚振或圣秩等圣事中的祝圣奉献,促使天主子民醒悟,必须以圣善的生活回应天主藉圣神注入人心的那份爱情(参罗五5),即把圣事中的「圣」演化为生活上的「圣」。献身生活藉着在教会内的真实存在,设法使所有信徒,不论是圣职人员或是平信徒的生活都得到祝圣奉献。
但也不要忘记,度献身生活者同样需要其他人的生活见证,来帮助他们实实在在地活出与基督、与教会奥迹相契相联的生活。基于这样的相互充实,献身者的使命就变得更感人、更具影响力︰这使命是提醒人们,双目注视那要求到的和平,而努力谋求在主内的真正幸福。
教会的新娘形象
34﹒献身生活中净配的含义有其特别的重要性。它唤醒教会的责任是全然专注地忠于她的净配、一切美善的来源。献身生活中这层净配的含义本为一切人,但对女性来说,其意义更为特殊,她们能从中找到某种女性的认同,好似发现了她们与主的关系上的独有特质。
新约中的一段记载呈现此生动的标记,即圣母和宗徒在楼房上热心祈祷,等待圣神(参宗一13-14)。在此我们看到教会的新娘形象,全心专注于新郎,等着接受祂的赠礼。在伯铎及其他宗徒身上,主要产生的是结果实;藉着在教会内的职务成为圣神的工具,透过讲道、举行圣事和牧灵的照顾,为教会产生新的子女。在圣母身上,净配善于接纳的性质则特别显明;教会便是从这个层面,以全然贞洁的生活,在其自身内让天主的生命结出果实。
献身生活一向都以圣母为例-童贞与新娘。这份童贞之爱是一种特有果实的泉源,它养育着人心中的天主之爱(注七二)。献身者步武童贞圣母、新厄娃的芳踪,藉着对圣言的接纳而产生灵性的果实;以自身无条件的献身和生活见证,贡献于新人类的开展。如此,教会便充分地揭示了她的母姓;一方面传递委托给伯铎的恩宠,一方面则像圣母那样,信赖接受天主的恩赐。
天主子民在圣职的服务中找到救恩的方法;而在献身生活里则找到原动力,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基督徒的服务,作一完全而充满爱的回应(注七三)。
三、圣德精神所领导 「变容」的生活︰迈向圣德的召叫
35﹒「门徒听了,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玛十七6)对观福音在报导显圣容事迹上,以细征的差异道出门徒所受的惊吓。眼见耶稣圣容的惊喜,并不免除他们在天主威严前的惊吓!人一旦觉察到天主的荣耀,也随即觉察到自身的眇小,因而经验某种怕惧。这种怕惧是有益的,它让人想到天主的完美圆满,同时也敦促人迈向圣德。
教会的子女服膺天主的召叫,「听从」基督,必然会感觉到悔改与圣德的深切需要。而主教会议则强调,献身生活者更有此种需求。事实上,献身者先寻求天主国的圣召,首要的就是一种全然悔改的召唤;在舍弃自我下,完全为主而活,使天主成为最爱。蒙召度献身生活的人,固然被邀静观基督的显容,并为其作证;但也被邀请作一「容貌改变」的存在者。
第二届全球主教非常会议的最后报告中,对此提出了有意义的观察︰「在教会的历史上,有圣德的男女人士,是教会面临难关时,重整或革新的泉源及开端。今日我们非常需要圣人,我们必须为此而孜孜不倦地向天主哀求。修会团体由于福音劝谕的圣愿,势必意识到自身对今日教会的特有使命;我们必须给与他们相称的鼓励」(注七四)。第九届全球主教会议回应了这个信念︰「纵观教会历史,献身生活始终是圣神化工强而有力的临在;是一个超然爱天主爱人的特别处所;也是为天主聚集众人进入爱的文化,进入天主子女的大家庭而作证的场所。」(注七五)
教会一向视福音劝谕的圣愿是成圣的一条特别途径。用以描述它的辞句,诸如服务主的学校、爱与圣德的学校、全德之路或状能等,都明示此种福音生活特有的效力和诸多方针,以及凡奉行此生活者所作的特别献身。(注七六)历来有这么多的献身者在圣德及在福传和服务上鞠躬尽瘁,留芳不朽,这些并不是偶然的。
忠于神恩
36﹒在追随基督、爱基督的道路上,有几点关系着献身者的成圣,今日尤其值得强调。
首先是忠于创会神恩,以及修会一脉相承的灵修遗产。正是这份对创会者所得的、来自圣神的灵感的忠诚,使得对献身生活的一些基本元素能有更清楚的明辨、更热诚地奉行。
每一神恩基本上都有三重方向︰首先,神恩指向圣父,人以赤子之心、在不停的悔改过程中,探寻父的旨意。过程中服从是真自由的源泉;贞洁表达一颗心不能满足于有限之爱;贫穷培养育着对正义的饥渴,上主曾允诺祂将给人这方面的满足(参玛五6)。每一修会的神恩必然地引导它的成员全然归属天主,与天主交谈或谈及天主,就像圣道明那样(注七七)。这样,不论男女都能时时处处品味着上主的美善(参咏三四8)。
其次,献身生活的神恩必定引人走向圣子,在他服务天主、服务人群的学校里,同他培养一份亲密愉快的共融生活。这样献身者的心态「逐渐与基督的相一致,学会舍弃一切外物,放下所有的感官情结,放下足以阻挠心灵自由的种种,任由圣神牵引」(注七八)。因此而能承担基督的使命,与他一起工作,一起受苦以传扬天国。
最后,神恩当然引人走向圣神。它让每个人接受圣神的扶持、指引;不论是个人的灵修之旅,或使徒工作、团体共融都受指引,使服务的态度具体化,而这是基督徒真正的选择。
每一种创会神恩所产生的都是这种三重关系,虽然在生活形式上各有其细微的差异。因为主导每一神恩的是「切愿与基督相一致,特别为祂的某一点奥迹作证」(注七九)。这特殊的一点要按照修会的会宪、规章、法令等所记载的正宗传统,而定型、而发挥的(注八○)。
创造性的忠诚
37﹒因此,修会团体都被邀请勇敢地再次提出创会者的开创精神及其圣德,以答覆今日世界的时代讯号(注八一)。这邀请主要的是在于面对物质与精神双重困难的日常生活,持续不断地日进于德。同时也要求培养工作上的实际能力,发展对修会的使命的活泼忠实;如有需要,以不同的形式配合新的状况或需求;对天主感召及教会的分辨全然开放。但大家都要确信,力求与主相契更深,是使人革新而仍忠于修会的原始灵感的一大保证(注八二)。
对每一修会而言,今日的迫切需要便是回归会规,因为会规和会宪提供一张地图,再配合教会所肯定的某一特有神恩,助人作全程的门徒之旅。重视会规,必然给与献身者一可靠的标准,以寻找答覆时代要求的见证之道,也不偏离修会的初创灵感。
祈祷与苦行︰灵性的战斗
38﹒唯有面对无限上主作无言的朝拜,人才可能接受并培养这声成圣的召唤。「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都需要这分安静,充满着受朝拜的祂的临在︰在神学上,尽量开发其智慧及其灵性;在祈祷上,则总不忘记面见上主,意味着容光焕发地走下山,不得不以首帕蒙面以遮其光华(出卅四33);在投身上,绝不自困于失去爱和宽恕的挣扎中。所有的人,不论有信仰或否,都需要学习安静,让另一位随时随意发言,而且能听明白他的话」(注八三)。实际操作上,要求忠于礼仪祈祷及个人的祈祷;忠于静观默祷、朝拜圣体、每月退省及其他灵修功课。
另外也需要重新找回苦行,这是教会与修会的典型灵修传统;也始终是成圣之旅上的一大助力。苦行能纠正因罪受伤的人性偏差;献身者若真要忠于圣召,追随基督走十字架之路,就不可缺少苦行。
辨认某些诱惑并加以克服,也是必要的。有些诱惑常会以美好的假像呈现。例如熟悉今日社会,以便回应它的挑战;这样的合理需求可能导向对时尚的屈服,接下来便是灵修热诚的削弱,或屈服于气馁或沮丧。较深的灵修培育的机会,有可能让献身者觉得自己优于其他信友;而对适切和必要的训练的迫切需要,也有可能转变成效率至上的追求,好像使徒工作靠的是人为方法而不是天主。多与今日的人接近,不分性别、贫富、信者或不信者,这个值得称颂的心愿,可能变成接受一种俗化的生活方式,或是只在人间水平面上推动人性价值。分担国家或文化上的合理的期望,可能导向拥抱国家或民族主义,或者接纳一些习俗,而这些习俗其实是有待福音之光加以净化或提升的。
由此看来,成圣之旅包含接受灵性的战斗。这是一个相当严苛的事实,但在今日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上多以雅格与天使搏斗,以便见到他并领受他的祝福(参创卅二23-31),作为灵性战斗的图像。献身者能从这则圣经故事辨认苦行的标记,而这是他们所需要的,以便敝开心门迎向上主,迎向兄弟姐妹。
培养圣德
39﹒献身者以革新的心投身圣德,在今日比已往更为必要;这同时也是一个方法,以推动并支持每位基督徒止于至善的愿望。「有必要激励全体信众有成圣的心愿,深深地愿意悔改,并以持续加深的祈祷,和邻人、尤其是有需要的人相团结,以促成个人的革新(注八四)。
献身者与天主的关系越深,越能为周遭的人提供灵修服务,诸如祈祷中心、各类避静、灵修谈话或辅导等。这么做,人们在祈祷方面有进步,也就较有能力在生活中明辨上主的旨意,并且勇敢地回应即使是英豪般的要求。献身者「在其生存的最深处,与教会的生命动力相系,此生命动力即渴求企盼绝对者和止于圣境。而他们就是要为此圣境作证」(注八五)。所有的人都蒙召成圣,此一事实势必不停地激励那些自愿选择负使命的人;而他们的使命便是唤醒其他人注意成圣的召唤。
「起来,不要害怕」︰一种更新的信任
40﹒「耶稣遂前来,抚摩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玛十七7)度献身生活的人和显容事迹中的三位门徒一样,从经验得知生活并非常常能让人欢呼︰「我们在这里真好!」(玛十七4)。然而生活却总是为基督之手所触及,祂的声音总是可以听得见,生活总是有祂的恩宠来支持维系。
「起来,不要害怕!」主的这句话,很显然是对每一个基督徒说的;但对蒙召「放弃一切」,为基督「事事冒险」的人,此话更为真切。尤其当一个人与主一起从山上下来,取道加尔瓦略之旅时,此话尤显真实。
路加福音记述梅瑟、厄里亚和耶稣谈论祂的踰越奥迹︰「谈论耶稣的去世,即他在耶稣撒冷必要完成的事」(九31)。此处「离去」(exodos)一词是启示中的一个基本辞汇,它唤起整个救恩史,也表明踰越奥迹的深度意义。这主题也是献身者的灵修最感亲切的;凡是与十字架奥迹有关的一切,都在此主题范围内。从人博尔山的角度透视这「出谷之旅」,可以说这段道路是界于两道光芒之间的︰显圣容的预示之光,和复活的决定性之光。
就基督生活之整体而言,献身生活的圣召虽有舍弃与磨练,也实在因着它们,而成为一条救主耶稣经常照顾的光明的途径︰「起来,不要害怕!」
第二章 手足之情的标记
献身生活是教会共融的标记
一、不变的价值 圣三的肖像
41﹒主耶稣在世时,召叫了一些人,为的是让他们跟在祂身边,训练他们,训练他们,以祂本为榜样,为天父而生活,也为祂从父所领受的使命而生活(参谷三13-15)。就这样祂开创了一个新家庭,这家庭在以后的世代中将包含所有准备好要「奉行主旨」的人。(参谷三32-35)耶稣升天之后,因着圣神的果实,一个以宗徒为中心的友爱团体形成了,大家团聚赞颂上主,并具体地经验共融生活(参宗二42-47;四32-35)。这个团体的生活,还有十二宗徒所度的全然与基督共享的生活,始终都是教会所注视的楷模,以找回它的原始风貌,并以崭新的福音精神,继续其历史旅程(注八六)。
教会基本上是一个共融的奥迹,「与父、子、圣神合而为一的子民」(注八七)。友爱的生活试图反映此奥迹的深度及其蕴藏;采取人类团体的模式,而圣三鉴临其间,沿历史而下伸展圣三共融的恩赐。在教会的生活中,友爱共融的表达有许多形式和途径。献身生活毫无疑问地在教会内帮助了这为圣三作证的友爱职责保持活力。献身者藉着团体生活持续地推展友爱,即已表明分享圣三的共融,能够改变人类彼此的关系,创造一种新的团结。这样也是在向人们述说友爱共融的美好,以及到达此境地的实际途径。献身者的生活为了天主,也来自天主;正因如此,他们能为恩宠的和好能力作证,此能力能克服人类社会及人心中的分裂倾向。
42﹒相亲相爱的友爱生活,是教会共融的有力标记。修会团体以及使徒生活团体等,都极小心地在奉行这样的生活(注八八)。而对在俗团体,甚至个别的献身生活者而言,友爱共融也不陌生。独修隐居者,在深度的静独中,并没有离开教会的共融,而是以其特有的静观神恩为此共融服务。献身的贞女在世间度其献身生活,与个别的教会及普世教会都有特殊的共融关系。对献身的鳏寡人士而言也是一样的。
所有的这些因着福音使徒的身分,投身履行主耶稣的「新诫命,彼此相爱,一如他爱了我们(参若十三34)。爱使基督付出自己而至于十字架上的牺牲。所以,在祂的门徒中,除非先有无条件的相亲相爱,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一致;这样的爱要求随时慷慨为他人服务,愿意无保留、不批判地接纳他人(参玛七1-2),并拥有宽恕人七十个七次的胸襟(玛十八22)。献身者因着圣神所倾注的爱(参罗五5)而成为「一心一意」(宗四32),经验到内在的呼唤,让一切与人共享︰物质用品与灵性经验、才能与聪明、使徒工作的理想和爱的服务等;「在团体生活里,圣神在一个人身上的运作,同时传给了全体。不仅是每人享受自己的恩典,而是与他人共享中使之更为丰富;每个人享受别人恩典的果实,好像是自己所拥有的。」(注八九)
所以在团体生活中有一点应是很明显的,即友爱共融不仅是履行使命的工具,它更是一个天主所照明的空间,人们在其中体验复活之主的隐形临在(参玛十八20)(注九○)。此事能成就,端靠团体中成员间彼此的相亲相爱,而成员间的爱是靠圣言、圣体而滋润,由和好圣事而净化,以及靠为合一所作的祈祷而维系的;合一是圣神特别恩赐给那些以驯服的心听从福音的人。圣神亲自引领人,经验与父及子的共融(若壹一3),这份共融是友爱生活的泉源;圣神亲自引领修会团体,按其原有神恩履行他们为教会、为人类的服务。
从这个观点来看,修会的大会(或类似会议)是很重要的。在这类会议中,修会要按其规章选举上司,并在圣神光照下,辨识修会神恩和灵修祖传以何种方式保存;而在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环境中,又当如何加以调适(注九一)。
权威的任务
43﹒在奉献生活里,会长或院长的角色对团体的灵修及工作使命都很具影响力。这些年的改变和试验,常让人感到这权威职务有修正的必要。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掌权的人不可拋下他们是团体首要负责人的职责,是同会弟兄或姐妹们灵修生活及使徒生活的指导者。
深受个人主义影响,要承认并接受为众人利益存在的权威角色,不是容易的事。但无论如何,必须再次肯定其重要性,因为要强化友爱共融的生活,及不使服从圣愿落空,权威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权威必须具有友爱与灵修的精神,而受托人必须懂得如何让同修的成员参与决策过程;但是仍应切记,最后的决定归属权威;而掌权者有权注意使那些已作成的决定受到尊重(注九二)。
年长者的角色
44﹒照顾年长和病弱者,在手足友爱的生活里是很重要,尤其今日有些地区,年长的献身者的比率逐步增高。对这些人的关怀照顾,不仅是爱德与感恩之举,而是意识到这些人的作证,为教会及修会提供了重大服务;即便由于年龄或健康的理由,必须放下原有的使徒工作,但他们的使命仍然有价值、有意义。年长和病弱者可以给团体大量地给提供他们的智慧及经验,只要团体真诚关怀他们,聆听他们。
使徒工作比任何活动更包含向上主的救世心愿献身,这种献身由祈祷和克己所滋养。年长的献身者能以多种生活方式回应他们的圣召︰坚持于祈祷,耐心接受自己的状况,同时愿意提供灵修、祈祷上的忠告或服务;或作告解神师等。(注九三)
使徒生活团体的形象
45﹒献身者的灵修之旅上,团体的友爱生活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一则助其不停地自我革新,一则助其达成在世的使命。这在神学动机上是明显的,在经验上更明确地得到肯定。因此,我在此劝勉男女的献身者,努力加强团体的友爱生活,效法初期耶路撒冷信众的榜样,他们用心接受宗徒的训示,共同祈祷,一起擘饼,不论物质或精神方面都共享有无(参宗二42-47)。我呼吁男女修会的成员,使徒生活团的成员等,慷慨大方地相亲相爱;各按所属团体的性质而表达互爱之情,让每一个团体都呈现为新耶路撒冷的光荣标记,「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默廿一3)。
整个教会非常仰仗充满「喜乐和圣神」团体的见证(宗十三52)。它愿向世界举证︰团体中孤独为彼此的关怀所克服;相互的交通激励每一个人一份共同承担的责任感;因着相互的宽恕,创伤得以治愈,共融力量也随着加强。此种团体神恩指引着成员的精力,支持着他们的忠贞,并引领所有的使徒工作朝唯一使命进行。如果教会要向今日世界揭示自己的真面目,就非常需要这样的友爱团体;他们本身的存在就是一项新的福传,因为这些人以具体的方式呈现了「新诫命」的果实。
与教会同心同感
46﹒就教会是一共融团体的教导而言,献身者同样身负重任;梵二大公会议非常强调这一点。献身者被要求成为共融的专家,奉行共融的灵修(注九四),以「见证并建造合一的计画,这计画是天主所安排人类历史中的最高点」(注九五)。教会的共融感,发展成为共融的灵修,促进一种思想、言语及行动的方式,让教会走得更深更广。共融的生活实际上「变成全球的一标记,一股莫可抵御的力量,推动人们相信基督…如此,共融导向使命,其本身也变成了使命」;的确「共融产生共融,就实质上而言,共融就是福传工作者。」(注九六)
我们在男女创会者身上看到生动而持续的教会意识。表现在完全参与教会各方面的生活,以及对主教,特别是罗马教宗的服从。在如此热爱教会,「真理的柱石和基础」(弟前三15)的背景下,我们自能了解亚西西的圣方济对教宗的热诚(注九七),圣女加德琳.谢纳孝爱教宗的女儿心肠,她称教宗为「在世上的甜蜜基督」,(注九八)圣依纳爵的服从及与教会同感(sentire cum Ecclesia),(注九九)以及阿味拉的圣女德兰的信仰欢呼︰「我是教会的女儿」(注一○○)。我们也能了解圣女婴孩耶稣德兰的心愿︰「在慈母教会的怀抱里,我是爱。」(注一○一)这些证辞都代表了所有圣人及创会者在不同甚至艰难的时候和环境下所怀有的教会意识。献身者若真要对抗今日盛行的离心及分裂的力量,就应多多回想上述诸例。
教会共融的特色之一是,忠顺于主教的训导权。这份忠顺必须由献身者诚心而明白地活出来,好向天主子民作见证;尤其是献身研究神学、教授神学、发表着作、教授教理以及运用社会传播媒体者(注一○二)。献身者既在教会占有特殊的位置,他们在这方面的态度,对全体天主子民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他们的孝爱见证会为他们的使徒活动带来力量和说服力,这个使徒活动在所有受洗者的先知性使命中,藉着各种与教会圣统相合作的方式得以辨认出来(注一○三)。献身者以其特有的神恩及特殊的方法,帮助教会更深地揭示其圣事性,「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注一○四)
47﹒献身者蒙召成为共融酵母,为普世教会的使命服务;因为各不同修会团体的多重神恩都来自同一圣神,以建树整个奥体(参格前十二4-11)。「那更高超的道路」(格前十三31)、「其中最大的」(格前十三13),正如保禄宗徒所说的是爱︰它将一切多样性凝聚为一,并促使人相互支持,激发使徒热诚。这正是各修会及使徒生活团等与伯铎继承人在合一使命与普世福传上所有的特殊共融联系的范围。灵修的历史充分说明这份联系,也说明天主圣意的运作;一方面保护着献身生活的特有身分,一方面又促进福音的广扬。福音信息的快速传播,教会在全球各地的扎根,以及今日新兴教会的成长等,如果没有众多献身的团体和使徒生活团的贡献,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梵二大公会议的教长们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历来这些团体都和伯铎的继承人保持紧密系;而后者也的确看到献身的团体准备好随时慷慨大方投身教会的使命,甚至竟到达英雄式的付出。
这种种都显示各献身生活团体和使徒生活团体应有的普世性和共融的特征。由于他们是超教区的,深植于与伯铎首席职务的关系中,他们也为个别教会间的合作而服务(注一○五);他们能有效地推动相互间的「恩宠的交换」,而促使福音本地化-以净化、加强、提升各民族各文化中的宝藏(注一○六)。今日新兴教会的大量圣召显示献身者的生活能够使不同的各民族、各文化,在大公的教会中合一。
献身生活与地方教会
48﹒献身者在地方教会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大公会议的训示,教会是一共融体及奥迹;而地方教会(教区)是天主子民的一部分,「至一、至圣、至公、传自宗徒的基督教会临在此处,并在此活动」(注一○七)。自梵二以来,各有关文献都是循着这个思想谈论献身生活。这些文件中清楚指人,在推展教区的牧灵生活上,献身者与主教的合作是很重要的。修会的特有神恩对教区的建树能有巨大的贡献。以不同方式活出福音劝谕,实在就是呈现、表达创会者所领受的神恩。创会者凝聚一种「圣神经验,传递给门徒生活、保存、深化,且发扬光大,与基督奥体和谐配合,不停地成长」(注一○八)。每一修会的身分识别在于其特有的灵修及使徒工作;这些是由特别的传统,并带着其客观元素而成形的。(注一○九)因此教会非常关怀修会必须秉持创会者的精神,及其特有传统而发展。(注一一○)
所以各修会是被认定有其自主权的,使其能自订纪律,以保护灵修及使徒性的祖产。教区主教有责任维护这种自主权(注一一一)。因此主教们要重视、珍惜献身生活中的神恩,并在教区的牧灵计划中给与它们应有的位置。主教对教区性的修会或献身团体尤应多加关怀。一个教区若缺乏献身生活,它所丧失的不仅是许多灵性恩赐、让人们寻找天主的场所、特有的使徒活动和牧灵服务;同时也有危险大大降低教区内的福传精神,这福传精神正是大多数修会团体的特征。(注一一二)教区确实有责任以慷慨大方和感恩的心回应圣神为地方教会所兴起的献身生活的神恩。
成果丰硕而有秩序的教会共融
49﹒主教是整个教区的家长和牧人。他有责任辨别并尊重个别神恩,也推动并调和它们。在牧灵工作上,他珍惜修会的神恩之余,不要视之为某修会所特有的,而要视为全教会都受益之事。主教们要设法支持帮助献身者,使他们在教会共融中,开创时代所需要的牧灵和使徒服务,而同时持守他们原有的创会神恩。另一方面,献身者也要尽力与教区大方合作,珍惜自身的神恩,而与主教完全共融,同在传扬福音、讲授教义和堂区服务上迈进。
在此宜提醒一点︰在服务普世教会和服务教区的同时,修会不可以引用合理的自主权,或某些团体所享有的豁免权(注一一三),以保护他们所作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实际上与健全的教会生活所要求的本质上的共融相冲突。反之,献身所创设的牧灵服务应透过主教及修会长上诚恳而开放的交谈而订定、施行。主教对修会圣召及其使命的关注,修会对主教职务的尊重,随时愿意接受他针对教区牧灵所给与的具体指示;这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且是在表达同一的教会之爱,靠着这爱,共同建树天主子民的有机共融体-既是神恩性的,同时也是圣统体制的。
爱德所推动的持续交谈
50﹒修会和使徒生活团等的上司、和教区主教经常交谈,以促进双方的了解,这是很有价值的事;因为这是实际合作、尤其在牧灵工作上的合作的先决条件。在经常的交谈下,修会上司可以让主教知道,修会在教区内计划着什么使徒工作,以便在必要的具体安排上获得同意。同样,修会会长联合会的代表应邀参与主教团的会议;而主教团的代表也邀参与会长联合会,这样必能互惠受益。在国家层次上,设立主教与男女修会会长联席委员会,(注一一四)一起商讨共同问题,对彼此也是大有裨益的,尚未这样做的地区可以一试。如果献身生活的神学与灵修,成为教区司铎神学课程的一部分,而在培育献身者时,对地方教会的神学,及教区神职人员的灵修也给与适当的注意,在知识上也会有较佳的相互交流的效果。(注一一五)
值得再次一提的是,主教会议中不仅对共融谈了很多,对主教与在场的男女修会人士等的开诚交谈,也表示了极大的满意。由此还延伸出一个心愿,「这种共融与合作的灵性经验,让它扩展至全教会,」即便主教会议已结束了。(注一一六)这也是我的心愿,希望大家能够在共融的认识和灵修上精进。
分裂与不公平世界中的手足情谊
51﹒教会交托给修会团体一份特殊的任务,散播共融的灵修,首先在他们自己的内部生活,然后进入教会团体,再而跨越此界线,面对为种族歧视或暴力所分裂的今日世界,展开或继续爱的交谈。在这因私利和偏情而冲突、想要团结而又不得其要领的社会里,献身团体的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相待如手足,成为一个标记,说明交谈常是可能的,相互共融能化相异为和谐。
男女献身人士是奉派以实际生活宣报基督手足之情的价值,以及福音信息潜移默化的能力(注一一七),它足以使人视所有的人皆是天父的子女,而激发忘我之爱,尤其对我们兄弟姊妹中之最小者。这样的团体是希望之地,是真福八端的发祥地,在其中爱因祈祷而得到力量成为一种生活模式和喜乐的泉源。
在现代这一个以问题的全球化为特征,并走回国家主义至上的时代里,国际性的修会团体更负有使命,为民族、种族和文化间之共融作证。在友爱的风气之下,对全球性问题开放,不会减损特殊恩赐的丰富性;对某一特恩的肯定,也不会和其他特恩或团结一致相冲突。国际性的修会能实际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以开创之道面对本地化的挑战,同时也保存了他们的原有本质。
不同修会间的共融
52﹒不同修会团体和使徒生活团等,彼此间的友爱关系及相互合作,是由教会共融的意识所支持、所滋养的。因着同样献身追随基督而团结的人,又因同一圣神的启发,必然清楚地显示出是唯一葡萄树的桠枝,是福音之爱的圆满。献身者念着会祖们彼此间怀有的灵性友谊,便一面忠于自己修会的特性,一面也要奉行足为典范的友爱精神,而能鼓舞教会的其他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为福音作见证。
圣伯尔纳关于不同修会所说的话,无论何时都是合时的︰「我钦佩所有的修会,按规章我属于其中之一,但因着爱德,我属于所有的修会。我们都相互需要,我所未拥有灵性财富,我从别人那儿获得…在此流放之地,教会仍在旅途中,从某一观点来说,教会是多元的︰它是多元而一致;一致而多元的。所有的相异表彰天主恩宠的丰富,而且是常存于父家的,那儿有好多住处。恩宠互异,荣光也各不相同。此世与来生的合一,二者都在同一的爱德内」(注一一八)。
共济的团体
53﹒修会的会长联合会和在俗团体的联合会,能为共融作出有意义的贡献。这些团体在梵二(注一一九)及其后续文献(注一二○)的鼓励及要求下,以在教会使命的体制内,推动献身生活为其主要的目标。
因着这些团体,修会或组织间表达了将它们联合在一起的共融;他们寻找方式以加强这分共融,却尊重各自独有的神恩,这不同的神恩正反映教会的奥秘及天主上智的富饶。(注一二一)我鼓励献身生活的团体并肩工作,尤其在某些国家,困难的情况常迫使他们有撤退的想法,甚至会损及献身生活和教会。更好说,这些团体彼此帮助,一起辨识在此历史困难时刻的天主计划,为能用恰当的使徒工作加以回应。(注一二二)从共融的角度看时代的挑战,男女修会的会长「与主教们和谐工作」,应该寻求「善用每一修会最佳成员的成就,以提供服务,不只用来克服可能有的局限,而要为献身生活开创有效的培育之道」(注一二三)。
我劝勉修会的会长联合会-在俗团体的联合会要经常与修会(暨使徒生活团)圣部保持联系,藉此明示与宗座的共融;同样也应与各国的主教团保持主动与信赖的联系。按照<相互关系>文献的精神,上述的联系应有扎实稳固的基础,以便经常并及时协调所发生的事件。如果一切本着遵奉教会训导权的精神,那么推动协调及共融的机构,必定特别有助于提供解答,以避免理论上和实际上的误解和紧张。(注一二四)如此一来,不仅对修会与主教间的共融作了积极的贡献,对教区的使命的进展也作了积极的贡献。
与平信徒的共融及合作
54﹒近年来,有关教会是共融体的教导的果实之一,便是渐进地觉醒到教会的成员能够、并必须共同努力,在不同的恩赐中,相互合作,相互为用,以求更有效地参与教会的使命。教会的图像也因此更为清楚完整,由于不同恩赐的统合贡献,教会对现时代的挑战作了更实际有效的回应。
就隐修默观式的修会而言,与平信徒的接触,多属灵性层面,而对涉入使徒工作的修会而言,接触面就进到牧灵工作上的合作。在俗团体的成员,无论是平信徒或圣职人员,与其他信徒的接触则在日常生活中。今日有时因为某种新情况的出现,许多团体便认为,他们的神恩可以和平信徒共享。因此,后者便受邀更积极地分享某修会或团体的灵修和使徒使命。沿着所谓的在俗会或第三会的历史路线看来,我们可以说,在献身者与平信徒关系的历史上展开了充满希望的新的一章。
焕然一新的灵修和使徒动力
55﹒这些新的共融与合作经验应受到鼓励。它们能伸展出一种丰富的灵修,跨越修会的界线;而此跨越正好能确保修会在教会内所特有的服务持续不辍。另一个积极的结果则是促进献身者与平信徒,针对修会的使命而加强合作。平信徒不论男女,感受到献身者的圣善榜样,也就能直接经验到福音劝谕的精神,进而激励自己,也以生活为真福八端作证,为的是要按天主的意思转化世界。(注一二五)
平信徒的参与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洞识,对某些神恩作更具灵性的诠释,并从中引出使徒工作新方向。献身者应牢记,不论从事任何工作,他们都必须先是指导灵修生活的专家;就这一点而论,他们应培养「最最宝贵的礼物:精神。」(注一二六)而平信徒应提供给修会团体的无价之宝,则是他们的「身处世俗」及其特有的服务。
伙伴与在俗志工
56﹒平信徒分享献身生活宝藏的明显表现之一是,他们以所谓的「伙伴」身分参与不同的修会;或是在某些地区按其需要,人们短期地完全参与修会的团体生活,或作静观祈祷,或从事使徒工作。这样做必须注意修会本身的内在生活的认同不会受到伤害。(注一二七)
这种自献身生活丰富宝藏引发的志愿服务应受到重视;但也必须给与适当的培育,这些人除了具有相当的能力外,也需要有超性的动机,在工作中要有强烈的团体感和教会意识。(注一二八)还有一点也应牢记在心,平信徒进入到决策层面时,为了被承认为本修会的工作,则应倡导修会本身的目标,并在修会的负责下实践。因此,如果平信徒承担指导的角色,他们的行动必须对修会的上司负责。这种种都有必要受制于修会的特别指令,为更高层的权威所批准;指今应载明包括修会本身,会院团体、伙伴、志工等各自的责任。
献身者为上司所派遣,且仍属上司权下,可以与平信徒所主导的工作有某种形式的合作;特别是为社会边缘人的服务,解除人间痛苦的服务等。这样的合作,如果以清楚而强烈的基督徒身分来推动、支持,加上对献身生活特有性质的尊重,自能让福音之光大放异彩,即使在人间最暗淡的角落也受其光照。
近年来许多献身者成为此一或另一教会运动的成员。参与者通常都能够从这些经验得到好处,尤其是在灵修方面。但是,无可否认的,某些情况也在个人或团体的层面引起不安和迷失,特别是参与者的经验与团体生活或修会灵修的要求相冲突。因此,必须注意成为某运动的成员,一定不能危及原属修会的神恩或基本纪律(注一二九);而且要在上司的许可下进行,也全心听候上司们的决定。
女性献身者的尊严与角色
57﹒教会若能克服一切歧视,欢迎天主广施于男人和女人的恩赐,当做真正的祝福,视二者具有同等的尊严;教会便完全展现了它的种种灵性富藏。女性献身者因着她们快乐的全然奉献,特别地成为天主对人类慈爱的标记,也成为教会的奥迹的证人:贞女、新娘、母亲(注一三○)。她们的这项使命在主教会议中特别提及;许多女性献身者在会议中发表了意见。她们的意见都受到重视。也是由于她们的贡献,才产生了对教会生活及其福传使命有用的指示。诚然,许多有关妇女在社会各领域,及在教会的地位的主张是不可否认。同时也应指出,女性的新的自我觉醒,也帮助男性重新考虑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他们的自我认识;他们怎样将自己置身历史,而又如何诠释它;他们又是怎样组织他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教会生活。
教会从基督领受了释放的信息,负有使命以先知性的态度宣报此信息,提倡符合主的心思的思考和动之道。在这样的背景中,女性献身者以其所有的教会经验和身为教会内的一名女性,能帮助消除许多片面的观点,这些观点未能真正认定她的尊严,以及她对教会生活、牧灵和福传活动等的特有贡献。因此女性献身者很合理地要求,在教会的自我觉醒上,以及日常生活里,她们的身分、能分、使命与责任能获得更清楚的认定。
同样,新福传的远景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使徒活动,如果缺少来自女性,尤其是献身的女性一种更新的贡献,将是不可想像的事。
临在与行动的新可能性
58﹒因此,必须紧急地采取一些具体步骤,首先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提供女性参与的空间;包恬决策过程,特别是关系着女性本身的事情。
女性献身者的培育,不应亚于男性的,同样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样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及合适的环境,接受系统化的教育,且延展至各领域,由牧灵神学到专业学识。牧灵与讲授教义的培训一向都是重要的,而面对新福传则尤其需要;新福传所要求的新形式的参与,女性也不例外。
当然,坚实的培育能帮助女性献身者进一步体认她们所有的天赋,也必然鼓舞在教会内所必需的男女互动关系。在神学、文化和灵修的领域,女性的天赋都大有可为,不只在与女性献身有关方面,也在对信仰的整体体认上。就这方面来说,在灵修史上要感谢阿味拉的圣女德兰和加大利纳,这两位首先得到教会「教会圣师」名衔的女性,还有许多神秘家,她们探索天主的奥秘,分析天主在信仰者身上的行动!教会非常倚重女性献身者,在培养基督徒信理和伦理、家庭和社会生活,尤其是直接影响女性尊严和尊重人类生命等的事上有新的努力(注一三一)。事实上,「在思想和行动上,女性都有其独特而决定性的位置。要靠她们倡导『新的女性主义』,杨弃对『男性统治』模式的仿效,而在社会生活的各层面肯定女性天分,排除所有的歧视、暴力和剥削。」(注一三二)
我们期望女性的使命得更充实的认可,提供女性献身者一种更深的觉醒,意识到在天国大业中的角色,并加倍地投身。具体地表现在不同的工作上,诸如传播福音、教育工作、参与司铎及修会人士的培育、推动基督徒团体、给予灵修支援以及提倡生命的基本价值与和平等。对女性献身者和她们卓越的献身能力,我再次表达全教会的谢意与钦佩;教会支持她们,让她们充分并喜悦地活出她们的圣召,且深感负有教导今日妇女的重责大任。
二、圣神化工之延续:守信处变 隐修的修女
59﹒度隐修生活的修女值得特别的关注,因为基督信仰团体极重视这样的生活;它是教会以新娘身分与主相契不贰,爱主超越一切的标记。的确,隐院内的修女专注于祈祷、苦行,力求灵性生命之成长,「就是迈向天上耶路撒冷的旅行,也是预示末世教会对天主之永恒静观与拥有」(注一三三)。隐修院以如此的圣召和教会的使命回应着一种至高的需求,即与主相偕。隐修的修女们以封闭的空间度她们的一生,放弃的不仅是财物,还放弃空间、与他人的接触以及其他利益,藉此分享基督彻底贫穷的方式空虚自己。这种特殊的「身体」的奉献,使她们更充分地进入圣体奥迹,与耶稣一起为世界的得救而奉献。她们的奉献,除了牺牲、赎罪,也与子一起向父表示颂谢。
根于这样的灵性愿望,隐修女们的隐居不仅是奉行极高价值的苦修,也是在生活基督的踰越之道(注一三四)。从「死」的经验变成极丰富的「生」,喜悦地宣报和先知性地预示。预许给全人类的,在耶稣基督内只为天主而活的可能性(参罗六11)。隐修院提醒人的「心灵」是一处人人都可与主相会的地方。隐修院生活既是一份恩赐,又是一个爱的自由答覆,被视为与天主及众人在灵性上共融的场所,它无空间及交往接触的限制,反而助人将福音价值内在化(若十三34;玛五3,8)。
隐修院的生活虽说单纯朴素,却像山顶上的城市,或灯台上的灯火(参玛五14-15),明显地呈现整个教会团体所走向的目标。教会「热切于行动,又潜心于默祷」(注一三五),顺时间长河而前进,双目专注于一切在基督内的重整,等待「与祂一同出现在光荣中」(哥三1-4)(注一三六),「基督将消灭一切率领者、掌权者和大能者,把自己的王权交给天主…好使天主成为万物中之万有。」(格前十五24,28)。
我向这些亲爱的修女们致谢,并期勉她们按照她们特殊的神恩信守隐居生活。由于她们的榜样吸引了许多圣召继续这种生活方式,吸引人们以彻底的「净配」性质,在静观中全然归属上主。静观生活显示纯净之爱,它胜过任何工作,而产生惊人的使徒和福传的效果(注一三七)。
主教会议的神长们非常推崇隐居生活,但也留意到有人提出的关于具体纪律上的要求。主教会议在这方面的建议,尤其关于希望订定条文,赋与会长们较多的权力,以正当而充足的理由可免除禁地(注一三八);我们都将循着梵二以来已有的革新路线细加考虑的(注一三九)。这样,不同形式和层次的隐院将各按其类地符合修院的传统。
主教会议强调鼓励修院间组成协会或联会组织,教宗碧岳十二及梵二大公会议也都早已如此推荐(注一四○),特别是那些没有其他有效的合作或互助形式的地方,为的是确保并提倡隐修生活的价值。这样的组织必须遵重各修院的自主权,也确实能协助处理一些共同的问题,诸如适时的革新、初期与持续的培育、相互间的经济支援,甚至各修院的重组等。
修会的修士
60﹒按教会信理的传统,献身生活就其性质而言,既非平信徒又非神职界(注一四一)。因此「非圣职的献身」男性、女性都一样,已构成以圣愿追随福音劝谕的完整地位(注一四二)。所以对个人、对教会而言,除了圣职外,其本身原来就是有价值的。
主教会议跟随梵二的训示(注一四三),极推崇修会修士的献身生活。修士们提供极有价值的多种服务,在修会团体内或团体之外参与传扬福音的使命,在日常生活中以爱德为福音作证。他们的某些服务经由合法权威所颁定,确实也能视之为教会性的职务。这要求适切而整体性的培育:人性、灵性、神学、牧灵与专业训练。
依照时下流行的术语,有些修会或基于创会人的设计,或按合法的传统,其特性与宗旨都不涉及圣秩职务,因而自称「非圣职修会」(注一四四)。但大会指出这样的术语不能恰当地表明这些修会成员的圣召特性。虽然他们与平信徒一起从事许多工作,但毕竟是以献身者身分参与的,因而也是配合着他们特有的神恩,自我完全地给与基督及教会。
大会的神长们为了避免与平信徒的混淆(注一四五),因此提议称「兄弟修会」(Religious Institutes of Brothers)(注一四六)。这样的提议是有意义的,尤其一想及「兄弟」一辞所提示的丰富灵修。「这些修士蒙召作基督的弟兄,与『众多弟兄中作长子』的基督(罗八29)相融相契;彼此间也互为弟兄,在教会内一起并肩工作;也成为每一个人的兄弟,为基督对众人的爱作证,特别在面对贫弱者时;身为弟兄,使教会内更具兄弟情谊。」(注一四七)兄弟会的修士如此的生活,是修会司铎的有效唤醒剂,忆起在基督内的弟兄情谊的基本层次,要在彼此间活出来,也为每一个人,不论男女活出它来;而向所有的人宣报主的话:「你们众人都是兄弟」(玛廿三8)。
兄弟修会并不禁止一些修士晋升司铎,以便在团体中行使司铎的职务,但事先应有全体大会的决议。(注一四八)不过,梵二大公会议并没有清楚明显地鼓励此事,因为大会仍希望兄弟修会的修士,能始终信守自己的圣召和使命。有关担任上司一事也持同理;因为上司的职位自然反映该修会的性质。
在所谓的圣职修会团体中的修士圣召是另一回事;因为按创会者的设计或合法的传统,这样的修会已预设有圣秩品位,而经教会认可由圣职人员管理修会。(注一四九)在这样的修会里,圣职服务是其神恩本身的结构,而且决定其性质、宗旨和精神。修士在此是以另一形式参与修会的使命,与履行司铎职务的会士共同合作为团体服务,也对外从事使徒服务。
混合的修会
61﹒有些修会按创会者的原始设计是弟兄共融,成员中司铎及非司铎相互间是平等的;至今随时间的流逝,已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对这些所谓的「混合的」修会,有必要在深入了解其创会神恩的基础上,加以评估,是否适当并可能回到他们的原始灵感。
大会神长们表达了他们的希望,在这些修会内全体会士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当然由圣秩圣事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则另当别论(注一五○)。一个特别委员会已筹姐设立,以探讨并解决与此问题相关的困难;所以在作出由权威订定的决策之前,必须等待此委员会所提出的结论。
福音生活的新形式
62﹒圣神在不同的时代激励众多形式的献身生活,祂并没有停止协助教会;或鼓励现有的各修会,以更新的信实投身创会神恩;或是给与今日的男女新的神恩,让这些人开创能答覆今日挑战的修会组织。上天参与的标记可从所谓的「新创设」找到,和传统的旧修会相比,它们展现了新的特征。
新团体的特性往往在于它是混合的团体;它包含男性及女性,圣职及在俗、已婚及独身,所有这些人追寻一特殊的生活风格。这些团体的形成有时是接受某种传统形式的灵感,而将它应变成现代社会的需求。他们对福音生活的允诺呈现不同的形式。但整体而言,这些人都有一相同特征,即具强烈的愿望度团体生活、贫穷与祈祷。圣职和在俗人士都各按所分派的责任而分担管理的任务,使徒工作的焦距则在于新福传的要求。
固然有理由为圣神的此一行动而欣喜,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分辨这些神恩。说到献身生活,一项根本原则是,这些新团体的特属的生活风格。必须合乎献身生活在神学及法典上的基本元素(注一五一)。这样的分辨在地区和普世的两个层面,都是必须的,以便对同一的圣神表示共同的服从。教区的主教应检视这些团体生活上的见证和其创始者的正统性,他们的灵修。履行使命时的教会意识、培育的方法以及加入团体的方式。主教应谨慎评估可能有的弱点,耐心等待果实的记号(参玛七16),以便承认神恩的正确性(注一五二)。主教们有责任按照既定的准则、评定这些团体中有意领受圣秩职的人是否适合(注一五三)。
某些夫妇对某些协会或运动所作的承诺也是值得赞许的。他们按已婚者的状况,持守贞洁愿,却不忽视对子女的责任;也宣发贫穷和服从愿(注一五四)。他们如此做,为的是将婚配圣事中所奉献的爱提升至圆满境界(注一五五)。然而,按照上述的分辨标准,这种形式的投身不能归类为真正的献身生活。这样的分类绝非有意低估这条成圣之道;在这条路上富有神恩与灵感的圣神肯定没有缺席。
面对这么丰富的恩赐以及创新的活力,似乎宜于设立一委员会处理新形式的献身的生活。委员会的责任在于订定准则,以助分辨及订定决策(注一五六)。另一责任则是,以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怀着谨慎的态度和为了大众的利益,评估那些新的奉献形式,可以为教会正式认可,而向有意寻求更完美基督徒生活的信友推荐。
这些新的过福音生活组织与已有的修会组织并不是二者只能选一;后者仍拥有传统所给与的卓越位置。然而,新形式同样是圣神的恩赐,促使教会常慷慨满盈地追随基督,并专注于每一时代讯号中天主的邀请。教会因此在世人眼前呈现多种形式的圣德与服务,显示自己「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工具和标记」(注一五七)。较古老的修会承受过岁月与人事的磨练,藉着与新兴的组织交谈并相互交流恩赐,则能更为丰富。
这样,从最古老的到最近期的不同形式的献身生活的这股气势,以及新兴团体的活力,都将重整对圣神的忠诚,祂是共融的泉源,生命的常新。
四、展望未来 困难与未来的展望
63﹒世界的某些地区,社会的变迁、圣召人数的递减,为献身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许多修会在某些地方教会的使徒工作,乃至修会本身的存在都有危险。有些修会就如历史上曾有过的,甚至面对全部消失的危机。普世教会对这些修会以见证以服务在建设教会上所作的贡献深为感激。(注一五八)目前的磨难,并不减损他们的功绩和他们所有努力的积极成果。
另有些修会,则有重估其使徒工作的问题。这份工作往往既困难又痛苦,要求在某些准则之下加以研究和分辨。例如必须保护修会专有神恩的重要性,必须培养团体生活,注意地方教会及普世教会的需要,关怀世人所遗忘者,并且以具体的努力勇敢大方地回应贫穷的形式,即使是很小的比例,而且是在最被遗弃的地区(注一五九)。
由于人员和使徒工作的衰退而产生的困难,一定不可导致对献身生活的福音化活力失去信心;这股活力将永远存在并活跃于教会内。个别的修会虽不能恒常不变,但献身生活本身必在忠实地爱主爱人中继续存留。所以必须清楚区分某一修会或献身团体的历史命运,不同于教会使命中的献身生活本身;前者受环境变迁的影响,后者则注定是持久不变的。
这对隐修的或使徒工作的献身生活形式两者来说都是真的。整体而言,在圣神的创造吊导之下,献身生活注定要继续为爱天主爱人不可分割的致一之爱作耀眼的见证。此生活也是天主之爱丰盛收获的活生生的纪念。因此新的困境要以沉着之心面对,深知对个体所要求的并不在于成功,而是信守不渝的承诺。应不计代价加以避免的是,献身生活实际的崩溃,此崩塌不以人数之缩减来计量,而是因个人的圣召和使命未能稳稳地抓住基督所造成的。献身者更应做的是,以信守不渝的献身生活强而有力地向世人表明对历史主人坚定的信任;个别的、团体的和各民族的历史与命运都在祂的手中;祂的恩赐的兑现时刻当然也在祂手中。危机中的暗淡,敦促献身者勇敢地宣示对基督死亡与复活的信仰,使自身成为由死亡通向生命的有形标记。
推动圣召的新努力
64﹒献身生活的使命与修会的活力,无疑地有赖于献身者对自身圣召的忠诚。但只要仍有其他男女人士慷慨接纳上主的召唤,它们的未来仍是光明的。圣召问题是一项真正的挑战,它直接关系着修会,也涉及全教会。大量的灵性和质方面的力量曾投入圣召的倡导,可是所得的结果往往并不与期待和努力相称。在新兴的地方教会,或是极权统治下受到迫害的地区,圣召反倒繁荣昌盛,而在一向圣召充裕的国家,则缺乏圣召,包括福传工作圣召在内。
这个困难的状况让献身者接受考验。有时他们自问:我们已失去吸吊新圣召的能力了吗?他们必须信赖主耶稣,因为祂继续召唤人跟随祂;他们必须将自己交托给圣神,是祂给与并激励献身生活的神恩。所以说,我们一面为圣神的化工而喜乐,祂使献身生活在许多国家绽放花朵,以使基督的新娘充满青春活力;我们也必须不停地向庄稼的主人祈求,打发工人来,以便应付新福传的需要(参玛九37-38)。除了推动为圣召祈祷外,重要的是要有行动,以明确的展示和适当的教理讲授唤醒并鼓舞蒙召者,使他们以自由、切望和慷慨的心回应,使圣召恩宠产生实效。
「你们来看看罢!」(若一39)耶稣的这个邀请即使在今日仍是牧灵工作上推动圣召的金科玉律。追随创会人的芳表,这工作的宗旨在于呈现主耶稣基督的吸引力,以及为福音而全然自献之美。所有的男女献身者的首要责任,就是以言以行勇敢地说明追随基督的理想,进而支持其他蒙召者回应神在其心中的工作。
与基督相遇的最初兴奋过去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每日生活中的挣扎,而这挣扎使圣召转变为与基督间的一份友谊。由此观之,在推动圣召的牧灵工作上,宜善用如灵修辅导这样的助力,帮助人培养一份答覆主的爱的个人情谊,因为这是成为天国的门徒所必备的修件。再者,如果说某些国家或地区圣召的昌盛带来乐观与希望,那么,在缺乏圣召的地区却不可因此而气馁,或者陷入松懈而作了不明智的招募。倡导圣召的工作上应该越强烈地表出全教会的共同投入(注一六○)。所要求的是堂区神父、修会人士、家庭和老师等的合作,就如同教区内的其他整体计划的要求一样。每一教区都应有这样的共同努力,协力并推动每一个人的力量,支助各修会的圣召活动(注一六一)。
天主子民的实际合作,再加上天主上智的照顾定能邀得丰富的恩赐。基督徒的团结应能充实经济较差穷困的国家圣召培育工作。在这些国家对圣召的招募应由不同的修会执行,但要与当地的教会完全配合,并且是一项主动而长远的牧灵生涯(注一六二)。支持圣神的工作的最正确之道,便是各修会以最好的资源慷慨大方地投入圣召工作,特别是藉着认真地投身于青年工作。
投身于初期的培育
65﹒主教会议对有意献身者的培育非常关怀,认定它具有决对的重要性(注一六三)。培育过程的首要目标是准备一个人将自己全然献与天主,为追随基督并为教会的使命服务。个别地承担起责任,使自己的圣召成熟,藉此而向主的召叫回答一声「是」;这是所有蒙召者无可逃避的职责。一生都应向圣神的行动开放,以慷慨之心走培育之路,以信仰之心接受主和教会所提供的恩宠之道(注一六四)。
培育应让每一个个体深受影响,使每一个人,不论是在关键时刻,或日常作息上,其所言所行都显示全然地、欣然地归属天主(注一六五)。献身生活的宗旨既然是与主耶稣的全牺牲相和及致一,(注一六六)那么这一点也应是培育的主要目标。培育是一途径,在其间逐步与基督对天父的心态相认同。
如果献身生活的目标是在于此,那么它的准备工作应包含并显示一整体特性。培育应触及全人(注一六七),即人格的每一个层面,包括行为和意向。正因针对全人的气质变化,所以投身培育之旅显然是永无止境的。的确,在生活的不同阶段,必须提供献身者继续成长的机会,以强化其对修会神恩及使命的投身。
完整的培育必须包含基督徒生活的每一层面。因此必须给与人性、文化、灵修和牧灵等方面的准备,而尤应注意的是整体的和谐配合。应该为初期培育工作保留充裕的时间,此时段应视为个人成熟的一个进程,由心理的和灵修的到神学的和牧灵的。针对备晋铎的人而言,这初期的培育正好和研读某些科目相呼应,而形成更广泛的培育计画。
负责培育者的工作
66﹒天主父藉由耶稣和圣神不停地付出,是献身者的最佳教育者。当然,在此工作中祂善用人力资源,在祂所召唤者的身边安排了成熟的兄弟姐妹。所以说,培育是分担父的工作;父藉圣神在年轻男女的心中塑造子的心态。凡负培育责任者对寻找天主之路,势必非常熟悉,如此方足以陪伴别人走这段旅程。这些人对恩宠的作为要灵敏,为能指出不指显的障碍。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要展现追随基督之美,以及在此路上的神恩的价值。要将灵性智慧之明光与人间资力的光芒相融合,如此将帮助辨识圣召并培育新人,直到他们真正自由。培育上的主要工具是个别交谈,这是不能取代的,值得推荐的经验,应该经常定期地进行。
由于包含有相当敏感性的工作,所以训练合适的培育指导者是很重要的,这样的人要秉持与全教会共融的精神,履行这项工作。为训练培育人员筹组相称的训练组织,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最好设置在他们所要服务的文化环境里。在培育工作上,已站立稳固的修会,要尽量帮助新兴的修会,提供他们一些最佳成员。(注一六八)
团体中与使徒工作的培育
67﹒由于培育本身必须要有它团体的层面,生活团体是培育献身修会和使徒生活团的主要场所。体验团体生活的考验和喜悦的入门场所就在团体本身,经由团体共享共担的生活,学习与天主所安排的身边人共处,接受各自的差异限度和特长。各自贡献所得的天赋,以求整体的建设。因为「圣神显示在每人身上虽然不同,却是为人的好处」(格前十二7)(注一六九)但在入门培育的开始,团体生活也要展现献身生活中使徒服务的一面。在初期培育期修会要提供具体机会,在负责人的伴随下,让受培育者在当地文化中测试使徒工入作的能力、适应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一方面,献身者逐步发展一种批判性的审断是很重要的;对自身的文化及其将来服务所在地的文化,以福音标准批判其积极及消极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应该在内在的和谐及在爱天、爱人之间互动等困难的工夫上接受训练;同时他们必须学习使祈祷成为使徒工作的核心,而使徒工作也激励祈祷。
需要一个完整而符合现况的计划
68﹒订定一明确的培育期直到矢发终身愿为止,对女修会和男修会的修士们都应加以推荐。基本上,隐修团体也是一样的,应拟定合适的计画,目标在于真正引领人进入静观生活,并体认此生活在教会内的特有使命。
主教会议的神长们,诚挚地要求所有修会及使徒生活团,尽快拟就一份修会计画(ratio institutionis),亦即按其特有神恩所订定的一个培育计画;清楚列出在每一阶段所应遵循的进度,为的是能充分了解并吸收所属修会的灵修。「策略」要回应今日的急迫需求。一方面要显示如何传递修会的精神,使代代相承,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保持其完整性;另方面要向献身者说明,应如何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活出此精神,直到达成信仰基督的成熟之境。
诚然,献身生活的革新有赖于培育;而这培训则系于拟就训练方法的能力,其方法须以灵修及教育的智慧为特色,足以帮助有意度此生活的人逐步穿戴上基督的心思意念。培育是一动态的过程,藉此个人在其内心深处皈依天主圣言,同时学习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现天主的讯号。修会生活的价值日渐为社会所忽视,际此之时,培育计画显得加倍的重要;最后的结果应是献身者不仅持续以信仰的眼光。
在忽视天主临在的世间「看见」天主;同时也藉着其神恩之见证,有效地使天主的临在多少成为「可觉察的」。
持续不断的培育
69﹒不论是使徒生活或隐修生活的修会,持续不断的培育都是本质上的要求。上面已经提过,培育并不只限于初期阶段。基于人的限度,献身者始终不能宣称自己已经是个完全的「新受造物」了,在生活的每一境况都能反映基督的心思意念。因此初期的培育应与持续不断的培育紧紧相联,让每人备有随时受教的心境,在每天的生活里,让自己接受塑造培育(注一七○)。
因此,每一修会都应在其修会计画精确并系统地描述出持续培育的计划,此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每一个献身者一个涵盖一生的计划。毫无例外地,每人在其人性及修会生活都有成长的责任;同样地,无人可以过分自信并生活在自满的孤立中。在生命的历程中,没有人可以自以为足够稳妥、专心致志,而不必注意持守信德的坚忍;就像在人生岁月里,无人能达到完全的成熟一样。
恒心寻求忠信
70﹒有一种赤子之心能超越时间;它来自这个事实,即在生命的每一个历程,他会探索并找到一新的工作要完成,一个特殊的方式要存在、要服务、要爱(注一七一)。
献身生活中全心投入使徒工作的最初几年是危机阶段;此时是由一个受督导的生活,过渡到完全承担自己工作责任的状况。年轻的献身者有一名弟兄或姐妹相伴、相支持是很重要的;陪伴者得以帮助新进者掌握对基督的初衷和热诚。
下一阶段可说是例行公事的危机,而自然的陷阱便是因成果贫乏而失望。所以中年期的献身者需要在福音和修会神恩的基础上得到帮助,以复兴原始抰择,不要将自身的全然奉献身好成果混为一谈。这样的帮助能促使他们对当初的决定附上新的动机和冲劲。这是一个探寻本质的时期。
成熟的阶段固然带来个人的成长,但也带来某种个人主义的危机,伴随着的是害怕自身不合时宜,或是执拗不屈,自我中心和热诚的减退。此时的培育,其目标不只是找回较高层次的灵修和使徒生活,也要发掘这个阶段的专有特征。因为在此时期,人格上的芋些特征已经过改进,对天主的自我给与更显真诚大方,待人接物沉着明智,同时也更单纯而优雅。这一种属灵的父性或母性的恩宠和经验。
年长之际会有新的难题,这可以用一套灵修支援的分辨计画来作准备。逐步地从工作中退下,有时是因为疾病,或是行动不便,都可能是一种发展性的经验。往往一时的痛苦,给与年长一个踰越经验的转化机会(注一七二),让自己认同于被钉的基督,祂一切遵奉父的旨意,自己全然交托父手中,直到交托了他的灵魂。这个认同表示以一新的方式度献身生活,不再受使徒工作或行政责任上的成效的束缚。
当那时刻终于来到,就是让自己结合于主的苦难的终极时刻来临时,献身者知道,此时天父要将多年前所开始的培育进程画上句点。如此,人将以至高之爱的行动和自我奉献准备并期待死亡。
应该附带说明,独立于生命历程之外的,任何年龄都能由于外在因素而产生危机状况-例如居所或职务的改变,使徒工作上的困难或缺乏成效,误会或疏离感-或者更直接地由于个人的因素,例如生理或心理的疾病;灵修上的神枯、死亡,人际关系的困难、强烈的诱惑、信仰或身分认定的危机、无用感等。当忠信受到考验时,这人应受到团体及个别的更大的信任、更深的爱,藉此支持该成员。在这样的时候,上司关心的接近是很重要的。同会弟兄或姐妹的关怀、亲近,也会给与极大的安慰,且能助其再次发现盟约的意义;那原是天主所建立,而自己一点都不想毁约的。经历如考验的人,是在接受净化与艰辛,这是跟随被钉的基督根本的课题。考验本身就是一份天意,显示经由天父之手受培育;不仅是心理层次的「自我」挣扎,也是宗教层次的,每天都为天主的临在和十字架的力量所触摸。
持续培育的幅度
71﹒若是培育的主体是在不同生命历程的个人,那么培育的目标则是全人,蒙召以「全心、全灵、全力」寻求并爱天主,并爱人如己(申六5;玛廿二37-39)。爱主与爱人是一大能量,足以不停地激励人成长而守信。活在圣神内显然是最为重要的。献身者活在圣神内,自能认清自己的身分而深感平安;面对每日天主圣言的挑战,也愈显专注,并让他们自己任由修会的原始灵感所引导。在圣神推动下,这些人保祈祷、静默和独处的时间,而在日常生活的奋斗中,总不忘向上主祈求智慧(智九10)。
献身生活的人性及友爱层面,要求自我认识和对个人限度的自觉;如此在走向全然自由的途径上才会有相互的激励和支持。在今日的状况下,必须特别重视的是献身者的内在自由、感情上的成熟、有能力与别人特别是在所属团体内与人相互沟通、稳定的精神、怜悯侧隐之心、爱好真理,及生活上言行的一致。
使徒工作的层面开放献身者的心胸和思念,准备他们经常为使徒工作而努力,显示那是基督之爱在催迫着他们(参格后五14)。在实行上,包含更新使徒工作的方法和目标,总是忠于创会者的精神、目的和其后续的传统,同时不断注意普遍性的和使徒工作所在地的历史及文化环境的转变。
文化与专业的层面以坚实的神学训练为基础,能提供方法,对跟进时代的步代和每个神恩所指向的不同领域的特殊工作作审慎的分辨。因此献身者在求知与适应上应保持开放;如此,使徒工作才得以按时代的需求,采用文化进步所提供的方法,加以正视并完成。
最后,所有这些元素都聚合在各修会专有的神恩层面上,好像是一个综合体,要求献身者在生活的各层面都要经常加深自己的献身;不只是使徒性一面,还要有苦行和神秘神修的一面。也就是说,每位献身者应勤奋地研习所属修会的精神、历史和使命;以便个人和团体都能持续精进地吸取特有的神恩(注一七三)。
第三章 爱德的服务
献身生活:彰显天主对世界的爱
为福传使命而奉献
72﹒就像耶稣是「父所祝圣而派遣到世上来的」(若十36),蒙天主召叫的人也是被祝圣并被派往世界,步武其后尘,继续其使命。基本上每一信徒都是这样的,但对献身者而言,这一点更为真实,他们追随基督的脚步「更紧密」,而且以祂为自己生命中的「一切」。所以全身投入「福传使命」,自然包含在他们的圣召内;的确,圣神是一切召叫和神恩的根源,藉着圣神的行动,献身生活本身便是一种福传使命,正如耶稣的整个生命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福音劝谕的圣愿使人完全自由地为福音服役是重要的。可以说福传使命感为每一修会都是基本的,不仅指那些献身于积极使徒生活的修会而言,也指那些献身于静观的修会。
福传不只是外在工作,也包含以个人的见证,使基督出现人间。这是一项挑战,是献身生活的首要任务!献身者越和基督契合,基督也就越能出现人间活跃于世界而拯救众人。
因此可以说,献身者因着他们的奉献便已是在「在福传」了,按照所属修会的理想以身作证。若是创会神恩提供牧灵活动,那么显然地生活的见证与使徒工作及人类发展的见证,是同等的需要。二者映照基督:祂一度同时奉献为父的光荣,并被派遣到世界上来拯救他的弟兄姐妹(注一七四)。
修会生活以另一种所特有面貌继续基督的使命:即为使命而度相互友爱的团体生活。所以男女修会人士其个人越委身于耶稣基督,越融入团体友爱,越涉入修会的特有使命;也就自然地越发投身于使徒服务。
服务天主与人类
73﹒献身生活有其先知性的任务,记取并服役天主对人类的计画,一如圣经所宣报的,以及深入研读天主在历史行动照顾的记号而呈现出来的;这是一个为人类的得救与和好的计画(参哥二20-22)。要能适切地为此计画服务,献身者必须具有深度对天主的经验,觉察到时代的挑战,并在圣神的助佑下作一分辨,体认这些挑战的深刻的神学含义。事实上,往往就是从历史事迹中我们辨识出天主潜在的呼唤,好按祂的计画而工作,主动而实际参与时代的事件(注一七五)。
辨识时代的讯号,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肯定的,应在福音的光照下进行,以便能「解答人们永久的疑问,即现世及来生的意义,今生与来世间的关系。」(注一七六)因此,必须对圣神内在的推动开放,是祂邀请我们去瞭解天主计画之深度。祂召叫献身的男女会士,为今日世界的新问题提供新的答案。天主如此的请求,唯有已习惯于事事奉行主旨的人方能忠实地吸收消化,然后勇敢地将之转变成与原始神恩一脉相联的选择,而且与具体的历史状况相呼应。
面对许多紧迫的难题,这些难题有时以乎会危及甚或倾覆献身生活,蒙召者不得不感觉到有义务,心中常思念着世界的需要,并为之祈祷;而同时仍在创会神恩所订定的园地里热心工作。显然地,他们的委身必须有超性的分辨作引导,分清何者来自圣神,何者与之相反(参迦五16-17,22;若壹四6)。因忠于修会会宪及规章,这样的辨识便能确保与整个教会的完全共融(注一七七)。
如此一来,献身生活不会局限于解读时代的讯号,也会为今日的状况提供实际的传扬福音的创新之举。能做到这一点,是基于确信圣神,甚至对最困难的问题也能给与满意的答覆。由此看来,我们要好好记住,最优秀的使徒性行动者所教导的即信任天主,好像每一件事都要依靠祂;同时努力工作,似乎每一件事都要靠我们。
教会内的合作与使徒灵修
74﹒每件事都应在与教会其他部门的共融和交谈下进行。福传之挑战性在于如没有教会全体成员的合作,则不论是在辨识或行动上都难有成效。个人很难提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但在相遇与交谈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尤其赋有不同神恩的像交相共融,必能相互充实,并且使进行中的使命结出更多的果实。近年来的经验广泛地认定「交谈是爱德的新名字」,尤其是教会内的爱德(注一七八)。交谈帮助人看清问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较大功的希望而面对。献身生活既倡导友爱生活的价值自然也提供交谈的经验。因此能够促成一种相互的接纳,使教会的不同分子在各自感到受重视的情形下,在教会性的共融中以更确定的信念准备承担普世性的福传使命。
从事使徒工作的修会,因此必须培养一种坚实的行动灵修,既在一切中看天主,也在天主内看一切。其实,「必须知道,正如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倾向于由行动走向静观;通常人也带着从静观所获得的效果回到行动,为了以静观中所点燃的热火更完美地支持行动的生活。如此行动的生活应导向静观;而有时就我们内心所见,静观也应该更实际地带我们回到行动」(注一七九)。耶稣本人留下完美的典范,显示我们可以将与父的共融联结上热烈行动的生活。如果不经常寻求这样的融合,内心的松懈、衰弱、混乱、气馁等危险就近在咫尺了。今日与往常一样,静观与行动的紧密结合,便能承担最困难的使命。
一、爱到底 以基督心爱去爱
75﹒「祂既然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晚餐时耶稣…就从席间起来…开始洗门徒的脚,用束着的手巾擦干。」(若十三1-5)
洗脚之举,耶稣揭示天主爱世人之深:在耶稣身上,天主屈身服侍人!在此同时,祂也揭示了基督徒生活的含义,特别是献身者的生活,那是一种自我给与的爱的生活,一个具体而慷慨的服务。献身者承诺追随人子,「服侍人,而不是受人服侍」(玛廿28) ;长久以来,这些人的生活都是以此「洗脚」为特征,也就是特别为贫困无依者服务。如果一方面献身生活默观在父怀中的圣言的至高奥迹(参若一1),另一方面他们又追随成血肉的圣言(参若一14),贬抑自己,谦卑自下,为了服务他人。即使今天仍是一样,凡追随基督走福音劝谕的路者,定志往基督曾去之处,做基督曾做之事。
祂继续地召唤新的男女门徒,藉圣神向这些人倾注祂的爱(参罗五5);以祂爱的方式,神圣的爱之宴,催促他们谦卑付出自己,服务他人,绝不求己益。伯铎陶醉在显容光辉中,喊道:「主!我们在这里真好!」(玛十七4)但却被请回到世间,以便继续为天国服役:「伯铎,下来,别留在山上,下来,宣讲天主的言语,合时与否都要坚持谴责、劝勉、鼓励,竭尽你所能的去教导。工作,消耗自己,甚至接受痛苦与磨难;这样藉着善工的光彩与美好,你能拥有主的洁白衣服所象征的爱德」(注一八○)。献身者定睛注视着主的容貌,并不因此减低他们代表人类所做的奉献;相反的,它强化这份奉献,影响历史,让历史从一切扭曲中得到解脱。
献身者因渴望天上之美,促使他们关怀那些在他们兄弟姊妹脸上变容的天主肖像;那些被饥饿改变的面貌,被政治蒙骗的面貌,因文化受歧视而自卑的面貌,为长期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力所惊吓的面貌,少年焦虑的面貌,妇女受伤害、羞辱的面貌,移民疲惫不受欢迎的面貌,年长者缺乏照顾、失去尊严的面貌(注一八一)。献身生活藉其所做所为充分说明。天主的爱是自我付出与行动之爱的基础和推动力。圣文生.德.保禄坚信这一点,他向仁爱会的修女解释这种生活的纲领说:「修会的精神在于自献于天主,为孝爱我们的主,在物质与精神贫穷的人身上服侍上主,到这些人的家中或任何地方去服侍;教导贫穷的幼童及少女,为任何天主上智安排给妳们的人服务。」(注一八二)
今天,在各种爱德工作中,特别能向世人显示这分「到底」之爱的,便是热心地向尚未认识耶稣的人、向已将祂淡忘的人,特别是向贫穷者宣报主耶稣。
献身生活对福传工作的特有贡献
76﹒男女献身者对福传工作的特有贡献,首先是一种生活的见证,即为天主为人而完全奉献自我,效法救主耶稣为爱人类而甘为仆役。在救援工作上一切来自于共享这分天上的爱宴。献身者因着自身的奉献和完全的交托,使得基督的爱与救赎的临在成为明显可见的,基督正是为此使命被父祝圣并派遣(注一八三)。献身者允许自己为基督所「夺得」(裴三12),是准备自己,从某一方面而言,成为基督人性的延续者(注一八四)。献身生活充分显示,一个人越与基督合而为一,就越能在他人身上为祂服务,甚至走向最远的传教区,面对最大的危险(注一八五)。
福传第一:向万民宣报基督
77﹒凡爱万有之本的天主者,不可能不关怀人类同侪,认其为兄弟姊妹。因此也就不能忽略此一事实,即仍有许多的人未知天主在基督身上所显示的大爱;其结果便是遵从基督的命令向万民传福音。教会的本质即是福传,每一位基督徒都责无旁贷;修会的成员对此推动力感受尤深,无论是隐修或行动的生活(注一八六)。献身者实际上也有责任把基督呈现出来,甚至在非基督徒中间(注一八七),让他们看出祂是贞洁、贫穷、服从、祈祷的和传福音的基督(注一八八)。在始终忠于团体的神恩之余,他们必须知道,因着自身向天主所作的内在奉献,而特别有分于教会的福传活动(注一八九)。圣女德兰经常表达的心愿:「爱你并使你被爱」;圣方济.萨威热切渴望:「人们默思天主对他们的期待,以及因着祂所给与他们的才干而悔改,善用良策和神操认清、感受心中的天主圣意,然后调整自己更趋向天意而不是自己的私心。人们便会说:「主,我在这里,你要我做什么?领我去你要我去的地方。」(注一九○)还有许多圣人圣女所作的证词都表现出那股不可压抑的福传动力,使献身生活变得更杰出、更高贵。
临在于世界各处
78﹒「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后五14),修会的每一成员都应重复保禄这句话;因为献身者的任务便是在世界各地工作,以求强化并扩展基督王国,将福音带至天涯海角(注一九一)。事实上,福传历史已证明男女修会人士在这方面的贡献:从远古的修道院到近日新创的、特别走向万民的修会;从使徒生活修会到隐修团体(注一九二)。数不尽的献身者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教会的这项首要行动,这行动是「基本而永不终止的」(注一九三)因为要向持续增加的不认识基督的人宣讲。
同一责任对今日的修会和使徒生活团等仍是一紧迫的呼唤:这些人要以最大的可能性宣报基督的福音。在新兴的地方教会创建并在该地区工作的修会,也被邀请开放而走向非基督徒地区;不论是在外地或在其本国。虽然会面临不少的困难,但请别忘记「在传送给别人中,信仰得到坚固」(注一九四),所以福传本身强化献身生活,为它带来新的动机与热忱,并引发忠诚。福传工作也为不同形式的献身生活提供广阔空间。
教会向万民传福音的使命给与女修会、男修会的修士和在俗团体等,很多特殊的机会结出特别的使徒果实。在俗团体的成员因其置身的领域而能社会的各层面,以及对规范社会的结构和法律从事有价值的福音化工作。再者,这些人与未识基督者相处,在他们中间为福音的价值观作证,因此对福传作出一特别的贡献。
要强调的是,在非基督信仰的宗教有稳固基础的地区,献身生活的出现尤为重要;不论以教育、慈善或文化事业为媒介,或以隐修生活作见证都是重要的。因此,在新兴的地方教会,应鼓励隐修生活团体之设立,因为「静观生活是教会存在的美满表现。」(注一九五)因此也必须运用适切的方法,为不同形式的献身生活,作均衡的分布;或是以派遣传道者,或是以修会团体帮助较贫穷的教区;如此给与福音化工作新的动力(注一九六)。
宣报基督与本地化
79﹒宣报基督「在福传上永远是第一优先」(注一九七),且是指向悔改皈依,也就是全然忠诚顺服基督及其福音。(注一九八)在福传工作中,本地化与宗教交谈都该有其角色。献身者应将本地化的挑战视为一个召唤,与恩宠作有效的合作而面对多元文化。以严谨的个人的准备做为前提,具有成熟的分辨能力,忠实坚守正统信理上不可或缺的标准,完整的道德操守,以及教会共融(注一九九)。许多男女会士依恃着其创会者的神恩,能以耶稣的心肠「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斐二7),触碰其他文化。以耐心和勇气逐步展开对话交谈,成功地与不同的民族建立起关系,向他们宣报救恩之路。今天,同样有许多献身者在个人的和所有民族的历史中寻找天主的足迹,引领全人类辨识天主的救援意愿。这样的追寻对献身者本人也很有益:在不同文化中找到的价值,能促使他们加深了解基督信仰中的静观传统、团体分享、款徒客人、友爱互重以及关怀环境。
真正的本地化要求与主有相似的态度,他变成人,以爱心和温和行走人间。从这层意义上看,献身生活本身就使得它的成员有能力面对复杂的本地化工作;因为他们惯于舍弃,甚至舍下自身文化中的种种。献身者以这样的态度学习并了解其他文化,更能发现其中的真实价值,寻得接纳之道,并以自己的神恩帮助这些价值更加完美(注二○○)。但切莫忘记,有许多古文化宗教性的表达深植其中,以至宗教往往代表了其文化的超越层面。在这种状况下,真正的本地化必须涉及严肃而开放的宗教交谈,但「并不与向万民传福音相违背」,「也不免除福音化的工作」(注二○一)。
献身生活的本地化
80﹒献身生活本身便是福音价值的负载者,这生活若真实地被活出来,对本地化的挑战便能有革新性的贡献。这生活是天主及其国度优先性的标志,经由交谈必能在人们心中唤起积极的回应。如果献身生活保持其先知性的冲击力,便成为文化中的福音酵母,给与净化和完美化。许多圣人的生平可以为范例: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他们能够深入时代而不为时代所征服,反为当时代的人开启新道路。福音的生活方式便是提出新文化模式的重要资源。许多男女创会者洞悉时代的需要,藉着他们自己所明认的限度,给与那些需要一个回答,这回答变成革新文化的建议。
修会团体和使徒生活团等,实际上能够提供具体而有效的文化建议:例如他们以在不同中相互接纳,和运用权威的方式等为福音的态度作证,他们共享物质和精神财富,真正度国际性的生活,与其他修会合作并倾听同时代人的心声等。紧紧跟随基督的人,他们思想和行动的态度能产生出一个真实而正确的文化参照点;它能指出所有非人性的一切;它指明唯独天主强化、美化价值。同样,真实的本地化能帮助献身者秉持修会神恩及当地人的特生,而活出福音的根本。这种互惠关系所产生的生活方式和牧灵接触能充实整个修会;只要修会本身与创会神恩一脉相联,并常在圣神的合一行动中。在这样的过程里必然伴随的分辨、勇气、交谈和福音的挑战,是否走在正确道路上,当由圣座提供保证;它的职责便是鼓励文化的福音化,同时也是认证发展,并裁定本地化的后果(注二○二)。这是「一份困难而敏感的工作,因为关系到教会在不停的文化演进中。是否忠于福音和使徒传承。」(注二○三)
新福传
81﹒若要成功地面对现代历史对新福传所造成的巨大挑战,最需要的便是一种献身生活,它能持续地向时代所揭示的言语和讯号的挑战开放(注二○四)。回顾一些伟大的福传者,不论男女,自身都是深度福音化的人,这表示要面对今日世界,必须有一些全心奉献给上主及其福音的人。「献身者基于他们的独特圣召,蒙召彰显自我福音化和作证的一致性,内心革新和使徒热诚的一致性;存在与行动的一致性;而动力则来自各组二者中之前者。」(注二○五)
如同所有的时代,新福传要能有效果,必须在屋顶上宣报,它已经先与主亲密生活过的。这要求强而有力的人格,拥有圣人般的热诚。新福传要求献身者能彻底意识到时代的挑战的神学含义。这些挑战必须以更新福传使命为目的,而以谨慎的共同分辨加以衡量。勇敢的宣报主耶稣,必须伴以对上主旨意的坚信;他在世间工作,「安挑每件事,甚至人类的差异性,全是为了教会的更大利益。」(注二○六)
有助于修会在新福传中扮演成功角色的是:忠于创会神恩、与教会内所有从事同一使命者共融,特别与主教共融,并与所有善心人士合作。所有这些要求细心辨识,圣神对每一修会的召唤,无论是在无法预见进展的地区,或是在可以预见令人安慰的重生的地区。在每一地方或情况中,献身者都应是耶稣基督热诚的先驱,随时以福音的智慧回答今日人心之焦虑与急需所提出的问题。
优先选择贫穷,促进正义
82﹒耶稣在其传道生涯之初,在纳匝肋的会堂宣称,圣神祝圣祂为向贫穷者传报福音,向俘掳宣报释放,使盲者复明,受压迫者得到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参路四16-19)。教会将主的使命视为己有,而向所有的人宣讲福音,全心为人们的完整的救恩服役。但它以特别的关注,以真正「优先的选择」,走向处于更为弱势也更显缺乏的人。在不同情况下受苦的「贫穷者」,即是受压迫的人、社会的边缘人、年长的、生病的、年轻的或任何被视为「最小的」。
选择贫穷是在基督内的爱的固有成分。因此所有的基督徒都被固定在此选择上;而凡愿意进一步追随基督的人效法祂的态度,必须更要以特殊的方式专注于其中。对基督之爱的真诚回应,导引他们度贫穷的生活,并拥抱贫穷的原因。对每一修会而言,各按其神恩采取一种简朴而克苦的生活方式,个人是这样、团体亦然。在这样的生活见证的支持下,并一贯地持守所选定的生活方式,保持独立于政治的意识形态之外,献身者能够公开指责加于天主儿女身上的诸多不义,并投身促进所在地之社会正义(注二○七)。这样,即使在今日的状况下,藉着献身者的见证,所有在贫穷者身上服侍基督的创会者的精神将得到重整与革新。基督「以穷人自居,在世上是贫穷的…身为天主祂是富足的,身为人则是贫穷的。祂带着人性上升了天堂,坐在父的右边兴隆发达;然而在这世上,仍然是贫穷,祂忍受饥渴,衣不蔽体。」(注二○八)
福音的实际效用因爱德而产生,爱德是教会的光荣,是它忠于基督的记号。献身生活的整个历史示范了这一点,可视为以生活诠释耶稣的话:「你为我最小的弟兄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玛廿五40)。许多修会尤其是现代的修会就是针对贫穷者的需求而创设的。即便这目标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关怀或照顾穷人-表达在祈祷、援助和款待上-却总是所有形式的献身生活正常有的一部分;甚至隐修静观的生活也不例外。既然静观默祷时所相会的基督与活在贫苦者身上的是同一个基督,怎能有别的样子呢?从这个意义上看来,献身生活的历史充满神奇甚至很巧妙的范例。圣保林为能完全献身于主,把一切所有分施穷人之后,将隐修院小室都建在穷人招待所的上面。他很得意独创的这种「交换礼物」:他所帮助的贫穷人以他们的祈祷强化他那献身的修院的「基础」,完全奉献为赞颂天主(注二○九)。圣文生.德.保禄常爱说,当一个人必须中断其祈祷,照应一个穷人的需要时,那祈祷实在并未中断,因为那是「离开天主而服侍天主。」(注二一○)
为穷人服务便是福音化的行动,同时也是一真确福音的印记,以及献身生活中,不停地悔改的催化剂;正如圣额我略所言:「爱德屈身人为邻人最起码的需要服务时,才会突然升向高峰;极慈地向极端需要的人弯下身时,才会有足够的强劲飞向高处。」(注二一一)
照顾病人
83﹒绝大多数的献身者,特别是女性献身者,继承光荣的传统,按照修会的特殊神恩,以服务病人作为自身的使徒工作领域。几世纪以来,许多献身者奉献一生,全心为传染病患者服务,确立了一项真理,即英雄式的付出是属于献身生活的先知性的性质。
教会以钦佩感激之心,观察许多为病苦者而献身者,在如此有意义的方式上为教会的使命作出贡献。这些人继续基督的慈悲职务,祂「到处施恩行善,治好一切人」(宗十38),步武神圣的撒玛黎雅人、与心灵身体医师的芳踪(注二一二)。尾随创会者的表率,这些因着修会神恩投身于此服务行列的献身者,应坚忍不拔地为这对病人之爱作证,总要以体谅和仁慈的心照应病人。在服务中要特别重视最贫苦、最无依的病人:例如年长者、残障者、边缘人或末期病人,还有吸毒者及最新的传染病患者。献身者应鼓励病人奉献他们的病苦,结合于为人类的得救被钉死并光荣复活的基督。(注二一三)的确,献身者应帮助病人,觉醒到他们藉着十字架的神恩,以祈祷和言行的作证,也可以实践他们特属的牧灵服务。(注二一四)
教会还要提醒度献身生活的男女会士,他们有一部分的使命便是在他们所服务的健康中心从事福传。努力以福音价值点醒今日人的生活、受苦和死亡之道。他们应努力使医疗服务更人性化,增进生物伦理的知识,为生命的福音服务。在一切之上,必须尊重人格及人的生命,自受孕直到自然的结束,要完全符合教会的伦理训示。(注二一五)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应设立培训中心(注二一六),并与负责照顾健康的牧灵工作的教会团体密切合作。
二、先知性的作证-面对重大挑战之时 献身生活的先知性特征
84 大会神长们非常强调献身生活的先知性特征。它用一特别的形式分担基督的先知职务,这职务原是圣神通传给全体天主子民的。献身生活者的特属先知性层面则来自其对基督的彻底追随,以及随之而来的献身生活特有之使命特色。梵二大公会议所认定的献身生活中的标记价值,(注二一七)是表达在先知性地见证天主和福音真理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首要性。由于这个优先性,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超过对基督的爱,和爱他居于其中的穷人。(注二一八)
教父们的传统视厄里亚为修道院生活的模式,他是天主的朋友及勇敢的先知。(注二一九)他在天主跟前生活,在无言中静观他的往返;他为百姓代祷,大胆地宣报上主的旨意;他维护上主的尊威,也在有权势者面前保謢弱者(参列上十八-十九)。教会历史中在一般教友的行列外,有一些献身于上主的男女人士,因着圣神的特殊恩赐,履行了真实的先知职务,以上主之名向众人发言,甚至对教会的众牧者发言。真正的先知之言出自天主;由于与祂做朋友,又由于在不同的情况中专心一意地听祂的言语而产生的。先知们对天主的圣德都会感到心中一股热烈的愿望,在祈祷的对谈中一听到了主的话,他们便以口舌、以行动、以生活宣报那话,成为反对邪恶与罪的上主的发言人。先知性的作证,要求经常地、热情地寻找天主的旨意,寻求自我给与,维持教会中真实的共融,进行灵性的分辨以及热爱真理。先知性的作证,也表达在公开指摘一切违反天主旨意的事,并发掘在历史中实践福音的新方法,以期待天国的来临。(注二二○)
对当代世界的含义
85 在今日世界里,天主临在的各标记似乎都不被注意了;献身者确实的先知性作证,便愈发显得重要。首先应该肯定天主与永生之优先,明显地表现在于对效法贫穷、贞洁、服从的基督;祂全然为天主的光荣和爱众人而自献。在一个不自觉地深切渴求友爱关系的社会里,友爱生活本身就具有先知性。献身者必须随时随处为先知的大无畏精神作证,冒生命的危险也在所不惜。
预言从经常的宣报和生活中产生一种特具说服性的力量。献身者如果能经常不断地在天主圣言的照明之下自我革新,便自然能忠实于对教会及对世界的使命。(注二二一)这样他们也才能以所领受的神恩充实其他信友,而同时又让自己接受教会其他部门的先知性的挑战。在这样的互惠中,带着与教会训导权及其纪律和谐的保证,便会闪耀出圣神行动的光彩,他「把教会团结在共融和服务的精神内,用圣统性和神恩性的各种恩宠建设并督导教会。」(注二二二)
忠实以至于殉道
86 在本世纪一如历史上的其他时期,献身者不论男女都以付出生命为主基督作证。数以千计的人由于受到集权政权或暴力团体的迫害被迫进入地窖,或是在从事传福音的工作上,在服侍贫病者及边缘人的工作上受到侵扰;但他们持续地在苦难中延长自己的奉献,往往倾流鲜血,完全与被钉的基督同化。教会也已正式公认某些人的圣德,尊敬他们是为基督而殉道的人。这些人以善表指引我们,为我们代祷使我们忠实到底,而他们也在荣光中等待着我们。
大众一般的愿望是对这众多信仰见证者的纪念能常存在教会的意识中,邀请大家庆祝并效法。修会团体和使徒生活团体等在这点上能有所贡献,即收集值得列入二十世纪教会殉道录的献身者的名字,并编写有关他们的证明。(注二二三)
主要的挑战面临献身生活
87 献身者的先知性任务是由教会本身所受的三大挑战而发挥作用的。挑战常是一样的,只是当代社会或至少在今世的某些地方以新的方式,甚至更彻底的方式提出来。这些挑战直接关系着贞洁、贫穷、服从的福音劝谕。迫使教会,特别是献身者要澄清并证表明劝谕在人类学上的深层含义。奉行劝谕绝不会造成真正人性价值的贫大瘠,反而引领人走向蜕变。福音劝谕不应被视为否认「性」本有的价值,否认合法地拥有物质财富,或为自己作决定。就这些倾向是出自本性而言,它们本身是好的。然而人类因原罪而受损,在实现这些倾向时有违反道德规范的危险。贞洁、贫穷、服从的誓愿,警告人切莫低估原罪之伤;而在承认受造界之价值的同时,将之相对化并指向天主的绝对。如此一来,奉行福音劝谕的人寻求自身圣德之余,也为人类提供一种精神的「治疗」;因为他们拒绝对任何受造物的崇拜,而在某方面,他们使生活的天主成为有形可见的。献身生活,尤其是在艰难的时刻,是对人的生命和教会生命的一份祝福。
贞洁的挑战
88 第一大挑战是所谓的享乐主义文化,将性与客观的道德规范分开,经常拿来当消遣与消费之用,并且借助社会的传播媒体将性的本能冲动偶像化。所造成的后果是众所周知的:诸多越轨行为,使个人和家庭因此蒙受心理和精神上的折磨。献身生活的回应则是在全然贞洁中愉快地生活,以此证明天主之爱的力量在脆弱的人性中发生作用。献身者证明多数人认定是不可能的事,靠上主的助佑变成可能的而且真正让人得到自由。诚然,人在基督内,能够以全部心思爱上主,受祂在一切之上,并以天主的自由爱每一受造物。今日比以往更需要这样的证明,因为今日世界太不了解这一点。这证明提供给所有的人:青年、订婚情侣、丈夫和妻子以及基督徒家庭-为的是要显示就在人性之爱的关系上,天主之爱的力量能大有作为。这样的见证,也能满足人际关系上越来越需要的内心的诚实。
献身者必须让今日世界的人看到实在的生活榜样。秉持贞洁愿而生活的男女,表现自持平稳、节制有度、富进取精神、心理上和情感上达到成熟。(注二二四)
基于这样的见证,人性之爱得到了一个稳固的参照点:献身者由于静观在基督身上启示给众人的圣三的爱,因而得到了纯洁的爱。正因是浸淫于此奥秘中,献身者自觉拥有彻底而普世性的爱,能让自己节制有度,不致陷入感官及本能的控制。贞洁愿因此而给人愉快和释放的经验。在对复活之主的信仰和对新天新地的期望下,培育贞洁生活的任务得到一无价的鼓舞;而这样的贞洁生活也符合其他身分的人。
贫穷的挑战
89 今日的另一挑战是一心追求占有的物质主义;置弱者的缺乏和痛苦于不顾,对自然生态之平衡也不关怀。献身生活的回应是建立在矢发贫穷圣愿上,这圣愿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而经常表现在于主动倡导团结与爱德。多少修会致力于教育、训练和职业培训等工作,帮助年经人以及并不年轻的人成为自己前程的建造者!多少献身者毫不保留地为世上最不利的人服务!他们中又有多少人为社会培训未来的教育者和领袖,使这些人也能投身减少社会上压迫人的组织架构,推动有利贫穷人的团结计画!献身者奋力克服饥饿和它的原因;激励志工组织和人道组织等的活动;并与私人的或公家的组织合作,推动国际支援的平均分配。许多国家应归功于这些互爱的组织,它们无量的慷慨曾经帮助并继续大方帮助,让世间更具人性。
福音的贫穷为穷人服务
90 在服务穷人之前,此福音性的贫穷本身便自具价值,因为它让人想起真福八端之第一端,效法贫穷的基督。(注二二五)事实上,它的首要意义是在证明天主是人心的至宝。正因如此,贫穷圣愿势必挑战金钱的崇拜;对社会提出先知性的诉求,许多已开发的地区逐渐丧失辨别轻重缓急和事物真正意义的能力。今日更基于以往,那些深知地球资源有限的人,感到福音性贫穷的需要,他们呼吁尊重并保存受造界,减低消费,生活简朴,必须钳制自己的欲望。
因此献身者需要有更新的强有力的福音见证:自我舍弃和自我节制,在简朴与殷勤中度友爱的生活,给忽视邻人的需要者树立榜样。这样的见证自然伴随着以穷人为优先的爱,特别表达在分享最被忽略者的生活情况。有许多团体与贫穷者和社会边缘人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拥抱这些人的生活条件,分担他们的痛苦、困难和危险等。
献身者在这些完全改变和充斥不正义、充满希望和失望、惊人的胜利和惨痛的失败的年代里,已在福音性的团结和英雄式的献身上。为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还有许多别的献身者与基督一起隐藏在天主内(哥三3),为拯救世界付出自己,为那些不被重视、不被激赏的事物奉献一生,这些献身者曾经也继续在为历史写下有意义的一页。献身生活在如此不同而互补的方式中,分享主所拥抱的彻底贫穷,并在降生与死亡的救援奥迹中履行了特别的角色。(注二二六)
服从中自由的挑战
91 第三个挑战来自自由之观念,将这基本的人性之善与真理和道德规范间的关系分离(注二二七)。其实,倡导自由具有真正的价值,与尊重个人是紧紧相连的。然而,又有谁没看到,歪曲自由后所引发的个人和民族间生活中的不正义、甚至暴力现象呢?
对这种情形的有效回答便是,做为献身生活标志的服从。这个服从强而有力地重显基督对天父的服从,并以此奥义为出发点,证明服从与自由之间并无冲突。诚然,圣子的态度揭示人性自由的奥义,是服从天父旨意的通道;而服从之奥义是逐步赢取真自由的通道。献身者正是藉此特殊的誓愿承认此一奥义。他们愿意以服从来表明自己是天父的儿女,其结果便是,他们愿意以天父的旨意作为自己的日用粮(参若四34)、自己的盘石、喜乐、保障和避难所(参咏十八2)。如此一来,他们表示他们是在最真实的自我内成长,保持与自己存在的源头相接触,因而唱出安慰之词:「爱慕你法律的必得享平安,他们永不失足跌倒。」(咏一一八165)。
一起奉行父的旨意
92 由于团体幅度的特性,这种奉献的明证在修会生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友爱团结的生活是分辨并接纳天主旨意的有利场所,而且能一心一德携手前行。服从在爱德的襄助之下,将全修会团结在同一见证、同一使命之下;而同时又尊重每个人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天赋。团体生活在圣神的激励下彼此作有益的交谈,以发现天父旨意之所在。同时大家一起在主其事者身上辨认天主父性的表达,和那来自天主的权威,以进行分辨和共融(注二二八)。
团体生活在教会和社会面前是一特别的标记,说明大家都来自同一召叫和同一心愿;尽管种族、背景、语言、文化的差异,都服从这个召叫。相对于不和谐与分裂,服从与权威闪耀出自天主的唯一父性、出自圣神的手足情谊,以及信任天主者的内在自由,摆脱人性的界限。采取这种生活规则的人,经由这样的服从,便能经验到耶稣许诺给「听了天主的话而遵行的人」(路十一28)的幸福,并为所有人的利益而加以宣报。再者,凡是服从的人也能确保真实地参与福传的使命,真正追随基督,而不是在寻求自己的私意。如此,我们确知是圣神在引领,即使在重大的困难中也有祂稳固的手支持着(参宗廿22-23)。
对灵修生活的决定性承诺
93 大会中屡次被提起的一点是,献身生活应受到坚实而深入的灵修泉源的滋养。这是首先的要求,是铭刻在献身生活本质上的,因为凡受洗的人都应该,而宣发福音劝谕圣愿者更应该,全力求取完备的爱德。(注二二九)在许多圣善的男女创会者和许多忠于基督以致以身殉道的献身者身上,都有很明显的例证表明这个承诺。走向圣德,这是每一献身生活计画的纲要,尤其是从进入第三个千年革新的展望来看。计画的起点在于为基督放下一切(参玛四18-22;路五11),在一切中以祂为最优先,以便参与祂的逾越奥迹。
圣保禄非常了解这一点,他说:「我将一切看作损失,我只以认识主基督为至宝…我只愿认识基督和祂复活的德能」(斐三8,10)。这是宗徒时代便标示出来的一条道路,在东、西方的基督徒传统中也得到证明。「现今放下一切,追随基督的人,让我们想起宗徒们,他们为了回应主的邀请而放下一切。所以,传统上称修会生活为宗徒的生活方式」(注二三○)。同一传统也强调献身生活是与天主订立的一项特殊盟约,实在便是与基督订定的净配盟约;在这一点上,保禄使徒以身教为典范(参格前七7),又在圣神引导下以言辞教导(参格前七40)。
我们可以说,灵修生活亦即在基督内生活,或说随圣神指引而生活;它本身便是一条增进忠信的途径,献身者踏步其间,为圣神所领导,走向基督、肖似基督,并在爱德和服务中与教会完全共融。
这种种因素在不同形式的献身生活中成形,产生一种特殊的灵修,亦即与天主及周遭相交通的一套具体计画,包含特殊的灵修强调和使徒工作的选择,突显、重现基督奥迹的某一面。当教会核准一种形式的献身生活或修会组织时,它承认其所有的灵修和使徒神恩中能找到全部的客观要求,足以使个人及团体达成福音中的全德。
献身生活的计画中灵修必须居首要位置,每一修会和会院都真是福音灵修的学校。使徒工作的果实、博爱贫穷人以及对年轻一代的圣召吸引力等,都有赖于这首要性,和个人及团体对其承诺的增进。正是献身生活的灵修品质能够激励当今渴求绝对价值的人。如此,献身生活也就变成具有吸引力的见证。
聆听天主的话
94 天主的话是基督徒灵修的第一资源,它助人与生活的天主建立个别的关系,也与祂的救援及圣化的意愿结缘。因此之故,修会生活、尤其是在隐修院里,所谓的「读圣书」(lectio divina)自一开始便被视为最重要的事。经由此径,天主的话进入生活,投射出一种来自圣神的智慧。固然全部圣经「为教导人都是有益的」(弟后三16),是「精神生活清澈不竭的泉源」(注二三一),但《新约》值得特别重视,尤其《福音》更是「全部圣经的中心」(注二三二)。所以献身者若习惯于阅读、默想《福音》和《新约》中所描述的耶稣和圣母言行以及宗徒的生活方式,必然受益非浅。各创会者都是受到这些经书的激励,而接受召叫并辨识其神恩及修会的使命。
团体默想圣经是很有价值的。若按照团体的实际可能与环境而奉行,这样的默想能引发愉悦地分享来自天主的话的丰盛,藉此同会弟兄或姐妹相互砥砺,使灵修生活有所进境。如果在天主子民的其他成员,司铎和平信徒中,也鼓励这种做法,必然大有助益。如此一来,各按其恩赐将能形成祈祷与灵修的学校,并学习在祈祷中阅读圣经,因为在圣经中天主「与人交谈,宛如朋友」(参出三三11;若十五14-15)与人共相往还(巴三38),为邀请人同他结盟,并纳人入盟。」(注二三三)
按教会的灵修传统所指示,默想天主的话,尤其默想基督奥迹,能促使人热中于静观祈祷,也致力于使徒行动。不论静观或使徒性修会生活中,历来都有潜心祈祷者真能诠释并履行天主旨意,这些人都完成大业。从熟悉天主的话而获得为个人和团体分辨所需的光照,帮助他们在时代讯号中找到上主的道路。如此,这些人获得一种超然的直觉,可避免与世间人的心态相混,而保持自身心境清新,能明辨天主的旨意,知道美善、成全及悦乐天主之事(参罗十二2)。
与基督共融
95 维系与基督共融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便是神圣的礼仪,特别是感恩祭礼和日课礼仪。
首先,感恩祭「包含教会的全部灵性财富,就是基督自己,我们的逾越与生命之粮;祂以自己经圣神而生活并有活力的肉体,把生命赐给人类」大家庭(注二三四)。这既是教会生命的核心,也是献身生活的核心。凡蒙召以福音劝论的誓约选择基督为其生活唯一意义的人,怎能不渴望藉每日感恩祭与基督建立日益深厚的共融呢?此祭典使祂临在重现哥耳高达的爱的奉献,是滋养并支撑旅途中的天主子民的宴席。感恩祭本质上就是献身者个人及团体的中心,也是个人及团体灵修上的日用粮与泉源。经由感恩祭所有献身者都蒙召活出基督的逾越奥迹,将自己的生命与祂相联一起,经由圣神而献给圣父。经常且长久地朝拜圣体多少能让我们重活伯铎在显圣容时的经验:「主,我们在这里真好。」在举行基督体血的奥迹中,献身者的爱德和团结得到强化和增进。
与感恩祭紧密关联的日课礼仪,跟教会的祈祷相联合,不论是团体或个别诵念,视每个修会的本质而定,表现了献身者所受的本有的召唤,举心赞颂并全心代祷。
感恩祭又与持续的悔改和必需的净化紧密相联;献身者在和好圣事中日趋成熟。由于经常与天主的慈怀相遇,献身者净化、革新他们的心:由于谦卑地承认罪过,他们与主的关系更显开放。圣事性的宽恕,如此喜悦人心的经验,能在献身旅途上与弟兄姐妹共享,激发学习之心,并激励忠信日增。
谦虚而信任地寻求灵修辅导,在忠于福音的道路上大有助益,特别在接受培育阶段,和一生中某些时段更是这样。个人能因着灵修辅导而慷慨地向圣神开放,坚毅地走向圣德。
最后,我劝勉所有献身者各按其传统,每日重新与童贞圣母的灵性相契,特别藉诵念玫瑰经而与她重度她儿子的奥迹。
三、福传的几个新领域 临在于教育界
96 教会始终认定教育是其福传使命的基不范围。教会的内在生命的导师是圣神,祂洞察人心的最深之处,知悉历史的神秘展现。教会因圣神而活跃、与祂一起进行教育工作。然而,献身者在教会内总有其特别的责任。他们蒙召在教育界彻底为天国的价值作证,提醒每一个人期待与历史主人的最后相遇。基于其特别奉献,对圣神恩赐的特殊经验,经常倾听天主的话,常有分辨之举,承袭修会丰富的教学传统,以及对灵性真理的深悟(弗二17),献身者因此而能在教育工作上特别有效力,同时也能为其他教育者的工作提供特别的贡献。
具备了这样的神恩,献身者能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使其充满福音的自由与爱德精神,年轻人在受教中因圣神的运作而获得人性的成熟(注二三五)。如此一来,学习的团体将变成恩宠的经验,教学的计画能为人性与神性、福音与文化、信仰与生活提供整体的和谐。
自古至今,教会历史中充满着令人钦佩的范例,献身者藉投身教育,以寻求圣德,而同时也提醒以圣德为教育的目标。诚然,许多献身者经由教学而达成完备的爱德。这也是今日献身者能给与青年的一项极宝贵的礼物;秉持爱心教导青年,并记取圣鲍思高充满智慧的忠告:「年轻人不仅应该被爱,而且也应该知道他们是被爱的。」(注二三六)
教育界需要革新后的投入
97 献身者应以高度的敏感和大无畏的福传心。表达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而照亮了整个教育事业,从不蔑视人性价值,反而肯定并提升这些价值。如此献身者使成为主降生成人的能力,和圣神之生命力的见证及工具。这样的工作极具意义地表彰了教会秉持圣母的形象,关爱众子女的母性(注二三七)。
为了这个理由,主教会议催促献身者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再次肩负起教育的使命,进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进入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府(注二三八)。本人将大会的提议视同己出,热诚地邀请修会中投身教育工作的成员忠于修会创会神恩及其传统;要知道对穷人优先的爱有其特殊的用途,即在选择教育方式,足以将人从缺乏文化和宗教培育所造成的贫穷墓穴中解救出来。
由于公教学校和教会的大学等。在教育与福传上的重要性,所以凡负有这方面责任的修会,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们必须确保独特的天主教性质,完全忠于教会训导权;同时也主动与今日文化潮流交谈。此外,视环境而定,修会的这些成员应随时准备跻身国家的教育机构。在俗团体的成员们因着他们的特殊召叫,尤应参与这类的合作工作。
将文化福音化
98 修会在塑造和传播文化上,始终颇具影响力。中世纪时,修道院成为探讨往日文化富藏的地方,也是发展新的人文主义和基督徒文化的地方。每当福音之光照向一个新的国家和民族时,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许多献身者做了文化的倡导者,也经常探讨并保护本土文化。今日教会更深切感到有必要投身于文化的倡导,并促进文化与信仰的交谈(注二三九)。
献身者势必感受到来自此迫切需要的挑战。在宣报上主的话时,他们也要发现最适合的方法,满足各不同族群、不同职业圈的需要,致使基督之光能透入社会各角落,使救恩的酵母能从内部改变社会,让注入了福音价值的文化得以成长(注二四○)。在这第三个千年门槛前,这样的一种投身可促使献身者更新自己对天主旨意的回答;祂迎向所有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追寻真理和生命的人。(参宗十七27)
除了为他人服务之外,献身生活内部也需要革新地并喜爱地投身于求知的生活,因为将致力于求知视为整体培育的方法和苦行的一个途径,在今日多元文化中是非常合时的。减少对求知的努力,将为使徒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形成划地自限和自卑感,造就肤浅而卤莽的新举。
在尊重神恩的多元性,和个别修会的实际资源下,求知不能仅限于初期的培育,也不能只为学位和专业资格的获取。求知应表明在那永不止息地渴望更加深认识天主,一切真理与光明的泉源。所以致力求知,并不孤立献身者于抽象的知识主义,也不是困惑于自我陶醉中;相反地,求知是交谈与合作的催化剂,判断力的训练,以及静观和祈祷的激励,在今日世界的复杂现实中经常追寻天主的临在和行动踪迹。
献身者一旦允许自己为圣神所转化,便可扩大人性愿望的范围,同时能更深入了解人和他们的遭遇,超越明显但肤浅的外观。不论是在新的区域或是传统上献身者已在之处,今日都产生了无数的思想概念上的挑战。非常需要以警醒而批判的态度保持与所有的文化有效的接触;但也以信任之心注意那些面对知识工作困难的人,特别是在回答我们这时代的空前难题时,在分析和综合上都必须要有新的努力(注二四一)。在文化传统发达的新区域,若没有平信徒的积极合作,则无法进行认真而有效的福传。
临在于社会传播体领域
99 过去献身者都成功地善用各种方法福传,也技巧地应付困难。今日献身者又再次受到挑战,要利用大众传播为福音作证。由于科技的惊人发展,使传播媒体遍及地球各角落。献身者特别是有在此领域工作的神恩的修会,有实任学习媒体语言,以便向我们同时代的人有效地介绍基督,诠释他们的「喜乐和希望,他们的痛苦和焦虑」(注二四二),这样共同建树一个社会,其中百姓感到彼此之间互为手足,而走向天父。
虽说如此,但须注意媒体的被扭曲应用,尤应注意它那非比寻常的说服力。会为献身生活带来困难的不应被忽视,反而应以谨慎分辨来面对(注二四三)。教会的回应最主要的是教育性的,目标在推动对媒体潜在动力的正确认知,并对节目作仔细的伦理评估,同时也发展对运用媒体的健康习惯(注二四四)。在这训练慎思明辨的听众和传播专家的教育工作上,献身者要为所有受造实体的相对性作特别的见证。如此他们帮助人们照天主的计画善用媒体,而自身也可摆脱迷恋于「这过眼云烟的世界」(格前七31)。
对这个新的使徒工作新领域的一切努力都应受到鼓励,使基督的福音能以现代方式宣报。不同的修会应随时合作,提供资源及人才,以便在社会传播媒体的所有领域实行联合计画。此外,献身者尤其在俗团体的成员,只要合乎牧灵的要求,应慷慨给与公家和私人的媒体工作者和领导者宗教的培育。应该这么做,为抵销媒体的不适当应用,并倡导高品质的节目,尊重道德律,充满人性和基督徒的价值。
四、与每一个人进行交谈为基督徒合一服务
100 基督受难前向父祈求,使众信徒合而为一(若十七21-23):这祈求始终在教会的祈祷与活动中持续不辍。蒙召度献身生活的人又怎能置身事外呢?信仰基督者彼此间不合一的伤口至今犹存;而大会也深深感觉到急需为基督徒的合一祈祷,并推动此项工作。了解其他教会和教会团体中的修道院不仅有所保存,且很兴盛,例如东方礼的教会,而在英国国教及其他更新教派,则有福音劝谕誓愿的革新;这些都提高了献身者的大公意识。
主教会议强调了献身生活与大公主义二者的紧密关系,而且在这方面亟需更坚强的见证。既然大公主义的根源在于祈祷与贩依(注二四五),修会与使徒生活团体当然有特别有责任投身其中。如今非常需要献身者,在生活中留下较多的空间,参与大公合一的祈祷,给与真正的福音性见证,如此藉圣神的能力,便能推倒基督信徒之间分裂和偏见的高墙。
大公交谈的形式
101 分享赞圣经以追求真理,参与上主向我们保证亲临其间的联合祈祷(玛十八20),友谊与爱德的交谈让人感到兄弟和睦共处的愉悦(咏133),对不同教会的成员殷勤接待,相互认识和互换礼物,在服务和见证工作上的合作,这些都是合一交谈的形式。这些行动使我们共同的天父喜悦,它们显示一种共同的心愿,在真理与爱的大道上走向完全的合一(注二四六)。同样的,对其他基督信徒的历史、信理、礼仪和使徒工作,慈善事业等的认识,必然有助于大公合一结出丰盛的果实(注二四七)。
我愿鼓励一些修会,他们或是为此目的而创设的,或是因较晚的召唤致力于推动合一而从事研究,并有具体的行动。诚然,没有一个献身团体可以自认为不必为此目的而工作。我同时也想到东方礼天主教,希望藉着男女修道院的生活-其兴旺是我们必须经常祈求的恩赐-能够在友爱的交谈和共享同一灵修的努力下,带来与希腊正教的合一,在第一个千年教会未分裂时,大家所继承的是同样的灵修传统。
我特别托付给默观的隐修院、祈祷、人心的皈依和爱德的灵性大公主义。针对此目标,我鼓励他们,凡是有不同派别的基督徒团体,毗连居住的地方,他们也要临在该地。如此,他们全心献身于「需要的只有一件事」(路十42)-即崇拜天主,并为世界的得救而祈祷,按特有的神恩为福音生活作证-能激励每个人追随圣三形象,而留驻于耶稣所愿意的并为其众信众向父所求的合一内。
宗教间的交谈
102 因为「宗教间的交谈是教会福传使命的一部分」(注二四八),修会团体不能不涉足这个领域;各修会要按其特有神恩及教会权威的指示,而做这样的工作。与其他宗教的弟兄姐妹有关的第一个福传形式,应该是一个贫穷、谦虚、贞洁的生活证明,并充满友爱情谊。同时,献身者所有的心灵自由将有利于「生命的交谈」(注二四九),它具体表现了使命和宣报基督福音的一个基本模式。为了促进相互的认识、尊重和友爱,修会团体也能以真挚的友谊和相互的坦诚推动与其他宗教修道团体的适当交谈方式。
另一个与不同宗教的男女成员的合作范围,是共同关怀人类生命:从同情生理上、精神上受苦的人,到投身正义、和平以及保护天主的创造物。使徒性的修会在这一点上尤应以「行动的交谈」(注二五○),与其他宗教的成员谋求彼此的认识,为较深的交换铺路。
与其他宗教传统的人能有共同工作成效的一个特殊领域,是努力倡导女性的尊严。从男女的平等,与互补的角度来看,女性献身者最能在此给与有价值的服务(注二五一1)。
这种种献身者从事宗教交谈服务的方法,要求适当的训练:不论是初期的培育,或持续的培育都一样。他们需要学习和研究(注二五二),因为在这微妙敏感的范围,对基督信仰和其他宗教都需要有深切的认识,并伴以坚固的信德,以及人格与灵修上的成熟。
灵修是寻求神圣和渴望天主的答覆
103 所有度献身生活的人,不论男女,基于所作的选择,都成为寻求上主的特殊合伙人,此种寻求总是激动人心,并引发出不同形式的苦行和灵修。今日在许多地方,这样的寻求坚实地产生,以回应一些文化势力,这些文化势力若不是全然否定宗教,最少也是将人生的宗教层面挤向边缘。
献身者若以一贯的精神全然活出他们自由选择的承诺,便能为同时代人的渴望提供答案,也能帮助他们免除一些虚幻不实,且往往否认基督降世救恩(若壹四2-3)的解答,一如某些宗派所提出的。藉着献身者个人及团体奉行净化并改变他们整个存在的苦行,他们抵抗自我中心和放荡的诱惑,而为寻求上主的真义作证。他们针对那些诡谲的自我追寻或遁入神秘直觉者的鱼目混珠构成一道警示。每名献身者皆致力于强化内在的生命,但这绝不是脱离事实真相,或缩回到自我身上。以服从的心倾听教会所保护及诠释的话,献身者指出基督是超越一切的最爱,也指出圣三奥迹是人心深处所切望的答覆,和每一个对超性真诚开放的宗教旅程的终极目标。
因为这个缘故,献身者有责任对凡是渴望天主、有意度信仰生活的人,开怀欢迎并给与灵性上的支持(注二五三)。
结语 无限的慷慨
104 今日许多人都感迷惑而问道:献身生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接受这种生活呢?而在慈善工作和福传本身的领域中,有如此众多急迫的需要,人们可以直接回应,又何必承担献身生活的特殊承诺呢?献身生活不是人类能量的一种「浪费」吗?这些能量可以更有效地运用,以追求更大的善、追求人类和教会的益处。
由于功利实用和技术主义文化的影响,对事物甚至对人的重要性的评定全在于他们的立即「用处」;结果以上的问题在今天更是常被提出。不过,这类问题一向都存在的,福音所载伯达尼晚宴的事迹便是极生动的说明:「玛利拿了一斤极珍贵的『拿尔多』香液,傅抹了耶稣的脚,再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屋里充满了香液的气味。」(若十二3)。犹达斯以穷人的需要为藉口,埋怨如此的浪费,耶稣则答以:「由她罢!」(若十二7)。
这个回答,为许多人、甚至是诚实地对献身生活的适当性所提出问题,永久是有效的。一个人不能将一生倾注给更有效、更合理的方式以改善社会吗?耶稣的回答会是「由她罢!」有幸蒙受无价的恩赐,能更密切跟随主耶稣的人,认为很显然地耶稣应该享有全心之爱,自己的整个一生都可以给祂,而不只是给予祂某些行动,偶然的机会或某些活动罢了。极珍贵的香液倾流而出是纯爱之举,超越所有的「功利」念头:这是一个无限制的慷慨记号,表达出一个爱及侍奉上主的生命,为让自己完全献身于的奥体。如此一个无保留「流溢」的生命,在屋中散发香气。天主的屋子-教会,今天犹如昨日,总是由献身生活所装饰、所充实的。
人们眼中视为浪费的,在深为上主之美善所吸引的人心中则是爱的回应,是表现在喜悦中的感恩,感激给与如此独特之道以认识耶稣,并共享祂的在世使命。
「天主的任何一个子女若真认知并体验神圣的爱,即非受造的天主降世为人的天主、忍受痛苦的天主、至善的天主,必定会将自己整个地给他;不仅远离所有的受造物,甚至也远离自我;以自身全部的存有爱这个爱的天主,一直到使自己被转化为神人,即那至高的钟爱者。」(注二五四)
献身生活服务天主国
105 「如果没有修会会士,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注二五五)超越肤浅的用处评估,献身生活之所以重要完全在于它是无限制的慷慨和爱;而在一个有危险被朝生暮死的旋涡所窒息的世界里就更是这样了。「缺乏这个具体的标记,赋与教会活力的爱德就有冷却的危险,福音的救恩性的矛盾会变得迟钝;而信仰之「盐」在俗化的世界中将失去它的味道。」(注二五六)教会和社会都需要有人为了爱天主全然自献于天主和他人。
教会绝不能放弃献身生活,因为献身生活充分地表达出教会极内在的「新娘」特性。向普世宣报福音一事在献身生活上找到清新的热火和力量。需要有人能够展现天主父亲的面貌,以及教会母亲的面貌;要有人耗尽一生,为使别人能有生命和希望。教会需要献身者在投入任何高贵的工作之前,允许自身为天主恩宠所转化,而完全符合福音精神。
全教会发现手中拥有此伟大的恩赐,以感激之心努力加以倡导,以尊敬、以祈祷,并清楚地邀请人们加以接受。主教、神父和执事,既已深信这种生活具有福音的卓越性,就应善用宣讲、分辨和灵修辅导等发现并鼓励圣召的苗芽。所有的信友都要为献身者祈祷,让这些人的热心和爱的能力不断成长,在今日社会传扬基督的芬芳(参格后三15)。整个信仰团体:牧人、平信徒和献身者-对献身生活都有责任,也有责任欢迎并支持新的圣召(注二五七)。
致年轻人
106 我要对年轻人说:如果你听到上主的召唤,不要拒绝!勇敢地成为圣德大活动的一分子,多少知名圣人追随基督,投身其中。培养你青年的理想,也随时准备接受天主对你的计画,如果祂邀请你在献身生活中追求圣德。欣赏天主在世上的一切作为,也随时让自己的眼睛专注于永不流逝的事物。
第三个千年等待着众多的年轻献身者,在信仰和创新上的贡献,以便世界更和平,而能接纳天主,并在他内接纳他的每一名子女。
致家庭
107 我向信友家庭说话:父母们,如果祂召唤了你们的孩子度献身生活,感谢上主罢。上主视察一个家庭,选择其中一人迈向福音劝谕之道,这实是一大光荣。要满心欢喜地,把你们的孩子给天主,以便遍传天主之爱于人间。婚姻之爱的果实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吗?
切记,如果父母未能按福音价值生活,年轻人也就很难辨识圣召,难以了解必须面对的牺牲,珍视那优美的目标。年轻人都是首先从家庭学得福音价值,和为主为人付出自我的那份爱。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自由负责,这样,他们才能按圣召的要求准备度最高尚的灵修生活。
我祈祷,但愿信友家庭藉着祈祷和圣事生活,与主契合,建立许多欢迎圣召的家庭。
致善心的男女
108 对所有愿意听我话的善心人士,不论男女,我要邀请他们探寻导向真实和生活的上主的通道,其中包括一条标示着献身生活的通路。献身者为这事实作证:「凡追随完人基督者,自身亦将更成为一个人。」(注二五八)多少献身者都和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一样,弯下身为沿途所遇到的弟兄姐妹疗伤!
看看这些为基督所攫住的人,他们显示在天主的恩宠与爱的助佑下,于自制中自有救药,以治疗占有、享乐及操纵的欲望。不要忘记塑造了杰出的「追寻天主者」,和人类的施恩者的种种神恩;这些人为诚心寻找天主的人提供了稳妥的通路。试想有这么多的圣者走在这条生命的道路上;试想古往今来,多少献身天主的人为世界衍了多少善功!我们的这个世界不是需要快乐的证人和先知明示天主慈心的大能吗?不是也需要男女人士以生活、以工作,播下和平与友爱的种子吗(注二五九)?
致献身者
109 最重要的是在此劝谕结束前,我满怀信任地诉求于你们,男女献身者:全然活出对天主的奉献,让这世界总不缺少一线天主的光明,照亮人类的生存。浸淫在世间俗务的信友,同样蒙召走向圣德;他们需要在你们身上发现于信仰中「看见」天主的洁净心灵,顺从圣神运作、坚贞忠于召叫和使命的神恩之人。
你们深知你们踏上的旅程是一持续的悔改、特别为爱天主和爱众人而献身的旅程,以便为那转变基督徒生活的恩宠作证。世界和教会,都在寻找基督的真实见证者。献身生活是天主所给的恩赐,让人人因而认出「唯一需要的事」(参路十42)。以言以行,以整个生活为基督作证,是献身者在教会、在世间的专有使命。
你们认识自己所信任的这一位(参弟后一12),把一切所有都给祂!年轻人是不会受骗的,他们走向你们时,想看到在别处所看不到的。一项巨大的任务等着你们:年轻的献身者藉着他们献身的见证,能以特别的方式引领他们同时代的人革新他们的生活(注二六○)。对耶稣基督的热情之爱,对那些也受到基督美意召叫,永远亲密地跟随他的的年轻人是极有吸引力的。我们同时代的人要在献身者身上经验到与主同在的喜乐。
献身者不论男女、老幼、忠实地活出你们对上主的承诺吧!相互启迪,相互支持!虽然有时会遭遇困难,虽然在某些地区对献身生活的尊重日渐减低,你们有任务,再次邀请我们这时代的人举目向上,莫被日常琐事所淹没,但要让天主的美妙及其圣子的福音所吸引。切莫忘记,你们能够而且必须以一非常特殊的方式说,你们不只是属于基督的,而是「已变成了基督」(注二六一)!
迎向未来
110 你们不仅有光荣的历史可回忆和叙述,更有伟人的历史有待开创!迎向未来,圣神正派遣你们做更伟大的事。
让你们的生活成为对基督的热切期待;前去迎接祂,就像明智的童贞女趋前迎接新郎。不论何时,总要忠于基督、教会、所属修会,以及同时代的人(注二六二)。如此你们将在基督内日新又新,以便与祂的神一起建树友爱的团体,和祂一起为贫穷人洗脚,贡献你们各自独特的方式,以改变世界的面貌。
在进入新的千年之际,但愿这交托在人手里的世界变得更人性化,更正义;这是末日世界的标记和预示。届时谦卑而受光荣、贫穷而被举扬的主将与文及圣神,成为我们和众兄弟姐妹的最终而圆满的喜乐。
向圣三祈祷
111 至圣圣三,一切幸福的根源,请降福你的子女,是你召叫他们颂扬你的至爱、慈悲和美善。
至圣的父,请圣化献身于你,为光荣你圣名的儿女。以你的能力拥抱他们,使他们能证明你是万有的「起源」,爱与自由的唯一「泉源」。我们感谢你恩赐献身生活在信仰中追寻你,在普世性的使命中邀请所有的人接近你。
耶稣,我们的救主,降世的圣言,你曾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托付给你所召叫的人。请继续吸引一些男女人士,为了我们这个时代,这些人将成为仁慈的分施者、你再度来临的传报者、复活的和其宝藏-贞洁、贫穷与服从的生活标记。但愿任何困难都不足以令他们与你和你的爱分离!
圣神,注入我们心中的爱,你将恩宠及灵感赐予我们的心,你是生命的永久泉源,藉着多样的神恩使基督的使命得以完成,我们为所有的献身者向你祈祷。以最坚定的信念充满他们的心,他们是被简选要爱、赞颂、服务的。使他们体验你的友谊,将你的喜乐和安慰充满他们,帮助他们克服难关,在失足之后,再次以信心站起来;让他们成为天主美善的反映。给与勇气,使他们能面对这个时代的挑战;给与恩宠,使他们将救主耶稣基督的慈善宽仁带给全人类(参铎三4)。
呼求荣福童贞圣母玛利亚 112 圣母,教会的典型,毫无瑕疵与皱纹的新娘;教会效法妳,「忠贞地保持完整的信仰、坚固的希望与诚挚的爱情。」(注二六三)请支持献身者走完唯一的、永恒的幸福之旅。
我们将献身者托付给妳,这位「访亲」的贞女;使他们能够迎接人类的需求,给与援助,而最重要的是带来耶稣。请教导献身者宣报主在世上所完成的伟业,让普世众人颂扬祂的美名。献身者在为贫穷人服务、为饥饿者、没有希望者、弱小者以及诚心寻找妳儿子的人服务时,请妳支持他们。
圣母,妳期望妳的儿女在回应基督之爱-并完全献身于祂时,得到灵修与使徒性的更新;我们向妳献上信赖的祈祷。妳遵行父的旨意、随时服从、勇敢地面对贫穷,而在丰硕的贞洁生活中极具容受性;请转求妳的圣子,让所有蒙召以献身生活方式追随祂的人,在与兄弟姐妹并肩迈向光明永照的天乡的旅程上,能以「改变面容」的生活为自身所受的恩赐作证。
愿在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件事情上,光荣、崇拜和爱慕,都归于万有的至高之主,祂是父,子和圣神,
一九九六,任教宗职第十八年,三月廿五日,预报救主降生节,若望保禄二世颁发于罗马圣伯铎大殿。
附注 (注一)参阅Propositio 2
(注二)梵二<教友传教法令>18
(注三)参阅梵二<教会宪章>44;教宗保禄六世Evangelica Testificatio
(注四)参阅梵二<教会宪章>44
(注五)参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演讲1994,9﹒28﹒
(注六)参阅Propositio 1﹒
(注七)参阅圣方济.沙肋爵《入德之门》卷一第三章
(注八)梵二<教会宪章>43
(注九)参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第九届全球主教会议结束弥撒证道词。<罗马观察报>,30 Oct﹒1994,5﹒
(注一○)参阅<罗马观察报>,29 Oct﹒1994,7
(注一一)参阅Propositio 5 B
(注一二)参阅圣本笃会规 4,21;72,11
(注一三)参阅Propositio 12
(注一四)参阅<东方教会法典>,法典570﹒
(注一五)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7;<教友传法法令>40
(注一六)参阅Propositio 6
(注一七)参阅Propositio 4
(注一八)参阅Propositio 7
(注一九)参阅Propositio 11
(注二○)参阅Propositio 14
(注二一)参阅<教会法典>605;<东方教会法典>571;Propositio 13﹒
(注二二)参阅Propositio 3,4,6,7,8,10,13,28,29,30,35,48
(注二三)参阅Propositio 3,A,B﹒
(注二四)参阅Propositio 3,C﹒
(注二五)参阅Cassian(Collationes 10,6﹒PL49,827);St﹒Jerome(Epistula ad Paulinum 58,4,2﹒PL22,528) ;William of St﹒Thierry(Ad Fratres de Monte Dei I,1﹒PL184,310)
(注二六)梵二<教会宪章>1
(注二七)梵二<教会宪章>44
(注二八)参阅教宗有关修会生活的谈话1983,5,31<修会圣部>
(注二九)《神学大全》II-II,q﹒186,a﹒1
(注三○)参阅Propositio 16﹒
(注三一)参阅《救主通谕》1984,3,25
(注三二)圣方济亚西西<教宗正式核准的会规>1﹒1﹒
(注三三)多玛斯《神学大全》III﹒q45,a﹒4,ad2﹒
(注三四)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
(注三五)梵二<教会宪章>44
(注三六)《新神学家》Symeon,歌颂,II,V﹒19-27﹒
(注三七)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演讲<罗马观察报>,1994,11,10
(注三八)梵二<教会宪章>44
(注三九)安提约,圣纳爵书信<Letter to the Magnesian>8﹒2﹒。
(注四○)参阅Propositio 3
(注四一)《圣咏集解说》第四十四章三节
(注四二)参阅Propositio 25;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7
(注四三)参阅Propositio 25
(注四四)参阅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42
(注四五)梵二<教会宪章>44
(注四六)圣三依丽莎白《信德之天,灵修论》1,14<着作全集>106
(注四七)参阅圣思定《忏挴录》第一章第一节
(注四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公开接见演讲<罗马观察报>1995,3,30
(注四九)梵二<教会宪章>53
(注五○)梵二<教会宪章>46
(注五一)参阅Propositio 55
(注五二)梵二<教会宪章>44
(注五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文告《我要给你们牧者》7;1984,3,25
(注五四)参阅梵二<教会宪章>44
(注五五)参阅梵二<教会宪章>42
(注五六)参阅罗马礼仪书《会士发愿礼》:《修士隆重奉献礼》67,《修女隆重奉献礼》72;罗马教宗的《贞洁生活奉献礼》隆重降福礼38;
(注五七)参阅《圣伯铎.达弥盎:致隐者利翁论「愿主与你们同在」一书》;145,231-252。
(注五八)梵二<教会宪章>32《教会法典》208﹒《东方教会法典》11。
(注五九)参阅梵二<教友传法法令>4;<教会宪章>4,12,13;<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32;<教友传教法令>3﹒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宗座劝谕《论平信徒》(1988年12月30)日0-21;教廷教义部《致主教书论教会为共融体的若干观点》(1992年5月28日)15。
(注六○)梵二<教会宪章>31
(注六一)参阅同上12;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论平信徒>(1988,12,30﹒)20-21
(注六二)参阅梵二<教会宪章>5
(注六三)参阅特利腾大会议SXXIV,Canon10;教宗碧岳十二<圣童贞>1954,3,25
(注六四)参阅Propositio 17
(注六五)梵二<教会宪章>41
(注六六)参阅梵二<教会宪章>46
(注六七)参阅梵二<教会宪章>46
(注六八)参阅教宗碧岳十二<Primo Feliciter「首先祝福」>(1948,3,12﹒)
(注六九)教会法典731-1;东方教会法典563-2。
(注七○)教会法典713-2;在713-3特别提到「圣职成员」。
(注七一)梵二<教会宪章>31
(注七二)圣女小德兰的自传
(注七三)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8,10,12﹒
(注七四)大会之最后报告:l985,12,7﹒
(注七五)<Message of the Synod>1994,10,27﹒
(注七七) Acta Cononizationis Sancti Dominici:Monumenta Ordinis Praedicatorum Historica16(1935),30﹒
(注七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Orientale Lumen>1995,5,2﹒
(注七九)<Mutuae Relationes>1978,5,14
(注八○)Propositio 26
(注八一)Propositio 27
(注八二)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2﹒
(注八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Orientale Lumen>1995,5,2﹒
(注八四)教宗若望保禄二世<Tertio Millennio Adveniente>1994,11,10
(注八五)教宗保禄六世<Evangelii Nuntiandi>1975,12,8
(注八六)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5
(注八七)梵二<教会宪章>4;《On the Lord’s Prayer》,St﹒Cyprian﹒
(注八八)Propositio 20
(注八九)《Long Rule》Q﹒7,St﹒Basil﹒
(注九○)《Short Rule》Q﹒225,St﹒Basil﹒
(注九一)<罗马观察报>,1983,7,7;教会法典631,1﹒
(注九二)Propositio 19,<Congregavit nos in unum Christi Amor>1994,2,2
(注九三)Propositio 21<Congregavit nos in unum Christ Amor>1994,2,2
(注九四)Propositio 28
(注九五)Document on Religious and Human Promotion,1980,8,12
(注九六)教宗若望保禄二世<Christifideles Laici>1988,12,30
(注九七)Regula Bullata I,1
(注九八)Letters 109,171,196﹒
(注九九)《神操》R﹒13
(注一○○)Sayings 217﹒
(注一○一)自传B,3v﹒
(注一○二)Propositio 30,A﹒
(注一○三)教宗若望二世通谕《Redemptionis Donum》1984,3,23
(注一○四)梵二<教会宪章>1﹒
(注一○五)<Communionis Notio>1992,5,28;AAS 85,1993﹒
(注一○六)梵二<教会宪章>13
(注一○七)梵二<主教在教会内牧灵职务法令>11﹒
(注一○八)<Mutuae Relations>1978,5,14;AAS 70,1978﹒
(注一○九)<Mutuae Relationes>1978,5,14,AAS 70﹒
(注一一○)《教会法典》576,
(注一一一)《教会法典》586,<Mutuae Relations>1978,5,14;
(注一一二)梵二<教友传法法令>18﹒
(注一一三)教会法典586-2,591
(注一一四)Propositio 29,4
(注一一五)Propositio 49B
(注一一六)Propositio 54
(注一一七)<Congregavit nos in unum Christi amor>1994,2,2﹒
(注一一八)Apologia to William of Saint Thierry,IV,8﹒
(注一一九)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23
(注一二○)<相互关系>1978,5,14,教会法典708-709
(注一二一)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教会宪章>46
(注一二二)梵二<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4
(注一二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巴西第十四届修会大会致词,1986,7,11
(注一二四)<相互关系>1978,5,14﹒63,65
(注一二五)梵二<教会宪章>31
(注一二六)St﹒Anthony M﹒Zaccaria,《Writings》Sermon II,1975,Rome﹒
(注一二七)Propositio 33,A,C﹒
(注一二八)Propositio 33,B
(注一二九)《修会培育指令》92-93,AAS 82﹒
(注一三○)Porpositio 9,A
(注一三一)Porpositio 9
(注一三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Evangelium Vitae>1995,3,25
(注一三三)<Venite Seorsum>1969,8,15
(注一三四)<Venite Seorsum>1969,8,15
(注一三五)梵二<礼仪宪章>2﹒
(注一三六)梵二<教会宪章>6
(注一三七)圣十字若望《Spiritiual Canticle》29,1
(注一三八)教会法典667;Propositio 22,4
(注一三九)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7,16;<Venite Seorsum>1969,8,15
(注一四○)教宗碧岳十二<Sponsa Christi>1950,11,21;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22
(注一四一)教会法典588-1
(注一四二)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0﹒
(注一四三)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8﹒10﹒
(注一四四)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0﹒教会法典588-3
(注一四五)梵二<教会宪章>31﹒
(注一四六)Propositio 8
(注一四七)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演讲1995,2,22
(注一四八)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0﹒
(注一四九)教会法典588-2
(注一五○)Propositio 10;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5﹒
(注一五一)教会法典573
(注一五二)Propositio 13,B
(注一五三)Propositio 13,C
(注一五四)Propositio 13,A
(注一五五)梵二<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48﹒
(注一五六)Propositio 13,B
(注一五七)梵二<教会宪章>1﹒
(注一五八)Propositio 24
(注一五九)<Congregavit nos in unum Christi amor>1994,2,2,
(注一六○)Propositio 48,A
(注一六一)Propositio 48,B
(注一六二)Propositio 48,C
(注一六三)Propositio 49,A﹒
(注一六四)《修会培育指令》29﹒
(注一六五) Propositio 49,B﹒
(注一六六)<罗马观察报>,1983,7,18
(注一六七)教会法典607-1
(注一六八)Propositio 50
(注一六九)<Congregavit nos in unum Christi amor>1994,2,2
(注一七○)Propositio 51
(注一七一)<Congregvit nos in unum Christi amor>1994,2,2﹒
(注一七二)《修会培育指令》70﹒
(注一七三)《修会培育指令》68﹒
(注一七四)梵二<教会宪章>46﹒
(注一七五)Propositio 35,A
(注一七六)梵二<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4﹒
(注一七七)梵二<教会宪章>12﹒
(注一七八)教宗保禄六世<Ecclesiam Suam>,1964,8,6﹒
(注一七九)《Homilies on Ezekiel》Book II,St﹒Gregory the Great
(注一八○)圣思定<Sermon>78﹒6﹒
(注一八一)第四届拉丁美洲主教会议<New Evangelization,Human Promotion and Christian Culture>178﹒
(注一八二)<On the Spirit of Society>1653,2,9
(注一八三)<罗马观察报>,1983,7,18﹒(English edition)
(注一八四)圣三依丽莎白<O mon Dieu,Trinit’e Que j’adore>Paris 1991
(注一八五)<Evangelii Nuntiandi>1975,12,8
(注一八六)Propositio 37,A﹒
(注一八七)梵二<教会宪章>46;Evangelii Nuntiandi,1975,12,8,69﹒
(注一八八)梵二<教会宪章>44;46﹒
(注一八九)梵二<教会传法法令>18;40﹒
(注一九○)《Monumenta Historica Societatis Jesu》67﹒,166-167
(注一九一)梵二<教会宪章>44﹒
(注一九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救主使命>通谕69﹒
(注一九三)<救主使命>通谕31﹒
(注一九四)<救主使命>通谕2﹒
(注一九五)梵二<教友传法法令>18;<救主使命>通谕69﹒
(注一九六)Propositio 38
(注一九七)<救主使命>44﹒
(注一九八)<救主使命>46﹒
(注一九九)<救主使命>52-54﹒
(注二○○)Propositio 40,A﹒
(注二○一)<救主使命>55;<Dialoque and Proclamation︰Reflections and Perspectives>1991519﹒45-46
(注二○二)Propositio 40,B
(注二○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Ecclesia in Africa>1995,9,14
(注二○四)教宗保禄六世<Evangelii Nuntiandi>15﹒
(注二○五)<Relatio ante Disceptationem>22,L’Osservatore Romano,1994,10,3
(注二○六)教宗若望廿三梵幕词1962,10,11
(注二○七)Propositio 18
(注二○八)圣思定《Sermon》123,3-4﹒
(注二○九)Poem XXI 386-394
(注二一○)<On the Rules>1647,5,30
(注二一一)<The Pastoral Rule>2,5
(注二一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Salvifici Doloris>1984,2,11
(注二一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Christifideles Laici>1988,12,30
(注二一四)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astores Dabo Vobis>1992,3,25
(注二一五)教宗若望保禄二世<Evangelium Vitae>1995,3,25
(注二一六)Propositio 43
(注二一七)梵二<教会宪章>44﹒
(注二一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第九届主教会议闭幕词1994,10,29
(注二一九)St﹒Athanasius,《Life of Saint Authony》7﹒
(注二二○)Propositio 39 A﹒
(注二二一)Propositio 15A;39﹒,C
(注二二二)梵二<教会宪章>4﹒<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2﹒
(注二二三)Propositio 53﹒
(注二二四)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2﹒
(注二二五)Propositio 18A
(注二二六)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3﹒
(注二二七)教宗若望保禄二世<Veritatis Splendor>1993,8,6﹒
(注二二八)Propositio 19 A﹒梵二<修会生活革新法令>14﹒
(注二二九)Propositio 15
(注二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演讲1995,2,8﹒
(注二三一)梵二<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21﹒<修会生活革新法令>6﹒
(注二三二)梵二<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18﹒
(注二三三)梵二<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2﹒
(注二三四)梵二<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5﹒
(注二三五)梵二<天主教教育宣言>8﹒
(注二三六)Scritti Pedagogici e spirituali 294,Rome,1987
(注二三七)教宗若望保禄二世<Sapientia Christiana>1979,4,15
(注二三八)Propositio 41
(注二三九)教宗若望保禄二世<Sapientia Christiana>1979,4,15
(注二四○)Propositio 36
(注二四一)梵二<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5﹒
(注二四二)梵二<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卓>1﹒
(注二四三)<Congregavit nos in unum Christi amor>1994,2,2﹒
(注二四四)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全球第二十八届传播节讲词1994,1,24
(注二四五)教宗若望保禄二世<Ut Unum Sint>21﹒;1995,5,25
(注二四六)<Ut Unum Sint>28;1995,5,25
(注二四七)Propositio 45
(注二四八)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救主使命>55﹒;1990,12,7
(注二四九)<Dialoqne and Proclamation︰Reflections and Perspectives>42a,1991,5,19
(注二五○)同上42,b﹒
(注二五一)Propositio 46
(注二五二)同(249)42﹒,C﹒
(注二五三)Propositio 47
(注二五四)Angela of Foligno《II libro della Beata Angela da Foligno》683
(注二五五)《德来自传》卅二,11﹒
(注二五六)教宗保禄六世<Evangelica Testificatio>3;1971,6,29﹒
(注二五七)Propositio 48
(注二五八)梵二<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41﹒
(注二五九)教宗保禄六世<Evangelica Testificatio>53﹒;<Evangelii Nuntiandi>69﹒
(注二六○)Propositio 16
(注二六一)圣思定《Treatise on St﹒John’s Gospel》XXI,8﹒
(注二六二)<Religious and Human Promotion>1980,8,12
(注二六三)梵二<教会宪章>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