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怜悯 救助
2016-09-08 16:45:02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6年7月14日,26期(总第684期)
慈悲乃是爱的“外延”,爱的“具体化”,本意即是慈善、同情与悲悯,而其根源总不外乎爱。古贤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中的“恻隐”也即慈悲之意,但若离开爱,所有的慈悲、同情、怜悯、恻隐便很难生发、立足、展现。
慈悲总是面对自己以外的人群,特别是那些处境和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人、或偶然遭遇奇灾异祸、身陷痛苦悲伤,以及迷途、失足、甚至犯过严重错误的人。耶稣基督曾将所有的人皆称作兄弟姊妹,恰如我国古语“四海之内皆同胞”的含义一样,那么无论是谁的曲折坎坷、病痛忧伤、意外灾难,都值得我们这些富有手足骨肉深情的“亲人”在怜悯同情中刻不容缓伸出援手及时救助。不管他们因何缘故而陷入贫穷、饥饿、疾苦、病痛以至于流泪哭泣叹息呻吟,我们都该本着恻隐慈悲善情,慷慨献出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尽心竭力让他们早日脱离困境获得欣慰。任何人的不幸,都值得每一个耳闻目睹者的关注、怜悯、同情与具体的救助。这些也都是我们在慈母教会钦定的“慈悲禧年”内应当身体力行的日常功课。
慈悲总是要面对他人,总是要在待人接物、相互交往中连续兑现,把自己从基督圣训及他生活过的慈善怜悯救助等博爱精神,全部表现在朝夕相处者的近人身上。如果我们只顾自己吃饱穿暖而无视邻居的困危艰辛,对他们的饥寒冷暖不闻不问不痛不痒,那就没有慈爱可言,或许也有“罪”的成分;如果对他人的痛苦灾难无动于衷不理不睬,那就逐渐会变成心灵麻木、人性蜕化变异的“冷血动物”、“木头人”!我们必须在自己过着舒适生活的同时,想方设法改善那些穷困潦倒衣食无继者的生活状况,而在自己一帆风顺的时候,绝不可忽视邻人的困难疾苦,当他们陷入苦难时,我们的同情怜悯救助往往会起到“雪中送炭”而“事半功倍”的特殊效果,所以应该特别重视而常行不辍。
相信大家都知道,慈悲、怜悯、救助乃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姊妹”,如果对那些生活在底层或边缘群落者的关注,仅仅只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只对“水深火热”中的骨肉同胞,说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就会像雅各伯宗徒所批评的那样,只给赤身露体缺日用粮的兄弟姊妹说:“‘你们平安去吧!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却不给他们身体所必需的,有什么益处呢?”(雅2:15-16)那些不能实际兑现的慈悲、怜悯,也只能是“发声的锣,发响的钹。”(格前13:1)毫无益处可言。
我们都该记着,天主是爱,是慈悲、良善、同情、怜悯、宽恕的根源,他对那些忘其爱、背其命、违其教、辱其名、弃其规、忘恩负义大逆不道的罪人和背叛者,始终慈善容忍、一视同仁,反复采用不同措施、引导提醒,耐心等待他们良心发现、觉悟反省、获得救恩,真可谓仁至义尽、爱到极致,正如达味圣王所赞颂的:“上主慈悲为怀、宽宏大方,缓于发怒,仁爱无量。上主对待万有,温和善良,对他的受造物,仁爱慈祥。”(咏145:8-9)更为超绝的是他竟然派遣自己的圣子降生救赎,进而使他的无穷慈爱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且为普世万代树立了慈悲宽恕的光辉典范,借此拯救面临丧亡的人类,其慈悲怜悯的实际行动实在是空前绝后震古烁今,值得我们永远铭刻在心。
主耶稣的一举一动是围绕着仁爱慈悲怜悯宽恕与救援,他不仅希望我们信赖、感激、效法天父的慈爱,“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6:36)。而且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为我们演绎了慈悲宽宏、仁爱悯恤的行动模式:他在对待罪妇、亡羊、浪子、钉自己于十字架的恶人时,将他完美无缺的神性慈悲宽恕显露得淋漓尽致:“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这是多么让人感激的超越慈悲、仁爱与宽恕呢?
灵修生活的核心,也即是不断效法主耶稣的仁爱、慈悲、怜悯和宽恕,正如他三令五申所教导的,对弟兄的宽恕不能止于七次,而应当是七十个七次(玛18:22),应当无限止地宽恕,且应该为罪人、仇人、和得罪自己的人祈祷,即使他们忘恩负义甚或恩将仇报,我们依然要像主耶稣那样一如既往的慈爱怜悯,甘愿牺牲自我,永不仇恨、报复、幸灾乐祸,真正活出耶稣基督的慈悲良善仁爱宽恕。这些也都是我们在慈母教会钦定的“慈悲禧年”内应当去做的,希望各位兄弟姊妹都能牢记莫忘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勉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