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堂中的中国元素
2016-07-27 13:12:20 作者:赵洁茹 来源:《信德报》2016年6月23日,24期(总第682期)
受父母影响,自幼喜欢国学。生活时时处处浸润于笔墨丹青之中,黎明破晓,画竹听雨;暮色四合,“姹紫嫣红开遍”。课堂上书本中,听到看到的都是“天主教会文化完全来自西方”,教堂自然是罗马式、哥特式;弥撒礼仪音乐、伴奏都是额我略调及风琴、钢琴;堂内装饰则是彩绘玻璃及高鼻蓝眼的形象。似乎天主教会与中国元素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偶然一次朝圣途中的见闻让我完全否定了过去的想法。
前年,借朝圣的机会,我们参观了上海董家渡天主堂,这是上海教区第一座主教座堂,肇始于1847年。它是参照意大利罗马的早期巴洛克代表建筑——耶稣会圣堂所建的巴洛克建筑。穿越西式的爱奥尼柱子之时,突然眼前一亮,竟然在圣堂墙面雕刻的浮雕上看到了具有纯中国元素的花卉图案。
仔细查看,堂内的装饰上用了莲花、葫芦、鹤和剑。莲花——中国传统艺术中把“莲”和“连”谐音,在此处,用来表达和天主心连心;葫芦——中国传统艺术中把“芦”和“禄”谐音,在此处,把传统思想中的“受禄”用来祈求天主恩赐信众幸福安康;鹤——我国古代官吏分品级,由一品至九品。一品为最高官职。当朝意为主管国事。图案借鹤的雅名“一品鸟”来表达对天主的崇拜;剑——在教会里是权威与正义的象征。天主的话被形象地用剑表示,在默1:16中说:“从他口中出来一把双刃的利剑。”在教会的许多末日审判的艺术品里,基督便持剑。剑还是死于剑下的殉道者的标志如:玛弟亚、雅各伯、玛窦、达陡、保禄。以剑贯心还表示痛苦,尤其是基督受难时的圣母玛利亚。如圣母七苦就用七把利剑来表示等等。
而在台湾的盐水天主堂,更让我大开眼界。如果说上海的董家渡天主堂穿插应用了中国元素来点缀的话,那么台湾的盐水天主堂简直就是一间彻头彻尾的中式殿宇。
盐水堂最后晚餐像
盐水天主堂位于台南市盐水区,它始建于1986年,是全台湾造型最特殊的教堂。在建筑架构上,洋溢着浓重的中国风貌。天主堂门口有石狮子,大红灯笼高高飘扬,堂内则是仿照庙宇的屋顶建造而成,更神奇的是里面所绘的人物形象全是穿着古老的中式传统服装。
再仔细看,更是吃惊不已!“最后的晚餐”吃些什么?不是传统上我们见到的面包和葡萄酒,圣人们在这里都成了富有中华民族传统容貌与服饰的人物,自然桌上也放置了北方的馒头、水饺和包子。据神父所说,整座教堂的建筑设计、里里外外的壁画表现手法,都来自教堂的第五位本堂、老家在陕西的李少峰神父,所以“最后的晚餐”桌上,摆放的都是陕西的面点。
另外,在最显眼的祭台的后墙上,绘有“三位一体”的圣像。“万有真原”的古隶书下,是色彩鲜艳绝对中国传统风貌的圣父、圣子和圣神。三者皆为长发黑须,身着中国传统官服,红色的长袍,蓝色的披风,绿色的腰带,宽大的袖口边缘有着黑底黄花绿藤的图案。画中三人后面则布满中国式的祥云。天主圣三的右手上都拿着权杖,权杖的上方有着不同的象征物,圣父是食指和无名指直伸的手势,表示着天主的祝福;圣子是一个十字架,象征着耶稣被钉十字架为世人牺牲舍命;圣神则是一束火炬,火是圣神的象征物,在宗徒大事录中,形容“圣神如火降下”。
最有趣到,印象也最深刻的是我在位于东面墙壁最上端看到了一幅根据“创世纪”内容所绘制的画像,天主俨然是中国神话中的高额白须的老寿星。后据资料介绍,这个设计来源于中国的“南极仙翁”,白色的长须、突出的额头,而南极仙翁为福寿之神,民间特别喜欢以他的形象来祈求福寿,而《圣经》中说到天主是“自有永有的”,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默1:8;21:6;22:13),也是天地主宰,如此从抽象的意义上找到共通点,再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很多人认为,盐水天主堂以这些教外人所熟知的形象来宣传福音,更容易使他们接受,且产生共鸣。
回想过去参观过的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太原教区的七苦圣母山大殿、海门教区的狼山圣母,建筑或仿如天坛,或相似故宫,或以梅花点缀蓝印花布,无不是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令人震撼而喜爱。听说,在神长教友中对中国元素的融入有着不同的看法,褒贬不一。我想,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基督的精神真正进入我们内心,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