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爱的文化
2005-08-24 09:27:41 作者:梅乘骏 来源:信德报(第243期)
去年,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后,和谐社会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与几位文化人士讨论“社会和谐与文化选择”时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文化滞后所造成的差距,首先因为中华文化缺少内在追求和谐。”他说自己经常被国外朋友问及,中国那么多假烟、假酒、假币、盗版,为什么没有精神控制力?他认为这种精神控制力属于文化,这个力量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跟上。创造一个和谐社会,就是要让很多人的精神力量汇聚在一个很高的点上。(见7月6日《晨报》)
他们讨论的题目是“社会和谐与文化选择”,也就是要选择一种能创造和谐社会的文化,要让很多人的精神力量汇聚在一个很高的点上的那种文化,而中华文化却缺少内在追求和谐。我认为余秋雨所要选择的文化,恰恰与“基督文化”的内涵相吻合,因为它的核心是爱,而爱是人的意志与情感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社会和谐最需要的凝聚力。正如前文化部长王蒙在《现代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一文中指出:宗教现象实际是一个文化现象。它包含道德、文艺、心理、哲学,甚至科学、风俗习惯,以及某一个民族的情感的凝聚力。
金鲁贤主教在《与教友浅谈“和谐”》一文中指出:一、和谐社会需要有高度的道德水准。二、和谐的家庭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三、做一个整合的和谐人。家庭也好,单位也好,社会也好,都是由人构成的。任何层面的和谐,都首先取决于人自己的和谐。如果人自己不和谐,又怎能与他人和谐呢?(见《圣爱》6月号)
古人云:“家齐而后国治”,也就是说:家庭和谐,众人一条心,然后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犹如外文Harmony一词是指:和谐、和声、和好。如果在一个乐队中,几十个人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能奏出和谐悦耳的“音乐之声”吗?那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所以,要创造和谐社会,首先要有千千万万个和谐家庭为基础。
上面,我们只是从家庭和个人层面谈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下面,我想从政策层面再谈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中央党校的严书翰说,具体到政策层面上,“2.19讲话”提出“要在继续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这与孔子的政治思想比较接近,可以借鉴,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爱人”。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篇)短短一句话,讲了国君和执政者必须注意的,和必须做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爱人”不仅是国君和执政者的政治品质,而且应是他们的政治措施,要尽可能去施民济众。孔子反复强调君子要提高道德素养,目的不仅是洁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篇)从政策层面而言,爱民必须做到具体落实,孔子讲了以下几点:“养民也惠”(公冶长篇),要给民众以实惠,包括救济贫困,即今之所谓为人民谋福利。“使民也义”(公冶长篇),即今之所谓在政策实施中,以正义、公平、合理为原则。然后“教民”、“富之”,让民众解决温饱问题,乃至小康富裕。进而“教之”,教化他们,让他们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
衣食足而知荣辱。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达到同一水平的高度,随着“基督文化”———“爱的文化”的深入人心,形成爱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希望。
至于我们教友,生活在相亲相爱,在主内以兄弟姐妹相待的大家庭里,我们已经超前进入了和谐社会。
他们讨论的题目是“社会和谐与文化选择”,也就是要选择一种能创造和谐社会的文化,要让很多人的精神力量汇聚在一个很高的点上的那种文化,而中华文化却缺少内在追求和谐。我认为余秋雨所要选择的文化,恰恰与“基督文化”的内涵相吻合,因为它的核心是爱,而爱是人的意志与情感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社会和谐最需要的凝聚力。正如前文化部长王蒙在《现代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一文中指出:宗教现象实际是一个文化现象。它包含道德、文艺、心理、哲学,甚至科学、风俗习惯,以及某一个民族的情感的凝聚力。
金鲁贤主教在《与教友浅谈“和谐”》一文中指出:一、和谐社会需要有高度的道德水准。二、和谐的家庭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三、做一个整合的和谐人。家庭也好,单位也好,社会也好,都是由人构成的。任何层面的和谐,都首先取决于人自己的和谐。如果人自己不和谐,又怎能与他人和谐呢?(见《圣爱》6月号)
古人云:“家齐而后国治”,也就是说:家庭和谐,众人一条心,然后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犹如外文Harmony一词是指:和谐、和声、和好。如果在一个乐队中,几十个人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能奏出和谐悦耳的“音乐之声”吗?那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所以,要创造和谐社会,首先要有千千万万个和谐家庭为基础。
上面,我们只是从家庭和个人层面谈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下面,我想从政策层面再谈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中央党校的严书翰说,具体到政策层面上,“2.19讲话”提出“要在继续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这与孔子的政治思想比较接近,可以借鉴,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爱人”。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篇)短短一句话,讲了国君和执政者必须注意的,和必须做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爱人”不仅是国君和执政者的政治品质,而且应是他们的政治措施,要尽可能去施民济众。孔子反复强调君子要提高道德素养,目的不仅是洁身自好,更重要的是“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篇)从政策层面而言,爱民必须做到具体落实,孔子讲了以下几点:“养民也惠”(公冶长篇),要给民众以实惠,包括救济贫困,即今之所谓为人民谋福利。“使民也义”(公冶长篇),即今之所谓在政策实施中,以正义、公平、合理为原则。然后“教民”、“富之”,让民众解决温饱问题,乃至小康富裕。进而“教之”,教化他们,让他们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
衣食足而知荣辱。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达到同一水平的高度,随着“基督文化”———“爱的文化”的深入人心,形成爱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希望。
至于我们教友,生活在相亲相爱,在主内以兄弟姐妹相待的大家庭里,我们已经超前进入了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