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假爱”进行下去
2015-12-10 09:48:05 作者:王莉萍 来源:《信德报》2015年11月26日,44期(总第654期)
“姐姐,祈祷中我感觉不到耶稣的存在。有时候生活中出现了一件让我很生气或很伤心的事,神父让我跟耶稣说感受、心情,我也做了,但总感觉说了就跟没说一样,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那些不良情绪埋在心中也很难受。姐姐,你觉得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这是小月妹妹发给我的微信内容,从微信里看出,小月妹妹在祈祷中遇到了实际的问题,我感觉到这问题带有普遍性,尤其是针对新教友,如何让他们将信仰最初的那份热情能够一路持续下去,不论遇见任何境遇都不改初衷,这是值得许多人关注的一件事。
对于信仰有些人喜欢从纯理性入手,有些人喜欢从纯感性入手,如果理性能够融进感性的成分,好比骨中带肉那是更好不过的事。
理性思维相对强势一些的信仰者,他们会从道理上先明确,然后才去践行;感性色彩相对浓厚的信仰者,他们或许不需要太多的透彻道理,相信耶稣爱我们,因着爱救赎我们,他们自然会生发信心,一生践行天国的真理。
从我对小月妹妹多次的交流了解上看,应该说她是一位难得的理性感性比较平衡的一个人。
她毕业于陕西一所重点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系,虽说她仰慕耶稣今年领洗进教了,但在选择天主教信仰之前,她还是经过了几年时间才慎重做出抉择的。参加慕道班,孜孜不倦地反复阅读《圣经》,翻看各类圣人传记和神父修女以及老教友们无数次的学习交流互动。
在我们的信仰里常说的一句话是:认识是服侍的开端。可见,如果不能通过学习去认识信仰,就一定会存在它的盲目性。前行的过程中就时常会发生退转的可能。
据我所知,小月妹妹对信仰的不断追求,领洗前后都在持续进行着。从微信上她表达出生活中遇到困惑的事,求耶稣却没有回应,因此信心打折,那么她目前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就从祈祷说起吧,祈祷是基督徒的心灵导向耶稣的途径,在教会历来的灵修书籍中,关于灵修方法的指南浩如烟海,当然对于小月妹妹的学习能力来说不是问题。
问题是祈祷应具备的长期的耐心。谈到耐心这个问题,我想表达的有两个层面,一是“钻木取火”的精神;二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置换方法。
任何的事情要想做好都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更何况信仰是件伴随我们一生的最大的事情,说到这里,我就已经间接表明了上述关于“钻木取火”的重要性。
如果祈祷中不能短期内看到成效,出现信心打折的现象,那不妨设想自己的内心有个“不安的小孩”,要很善巧地用“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来抚慰“内在那个小孩”。这个方法如果再说具体一些,我给它一个命题,那就是“将假爱进行下去”。
借助一则听来的故事加以描述。
一位从事保险业的朋友,人性改变的轨迹是从他的一位同行身上发生的。卖保险要从关心、服务别人开始。他的朋友刚入行时,很努力地学习,每天笑脸迎人,热忱地对待每一个所接触的人,经常打电话问候,送生日贺卡。他的过度关怀有时会让人害怕,每个人都看得出来他关心背后的目的。同事都在想,这么勉强别人,做得这么“假”,谁能接受他呢?
大约十年过后,再度碰面,他依然友善、热忱,已感受不出他关怀时的勉强表情,那种“假意”已经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人情的练达。
那之后,又过了二十年,听说他已成为保险界的顶尖人物。说话诚恳得体,让人如沐春风。稍加深谈,连世故、练达也没了,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我想起日本保险界传奇人物柴田和子。与她见过面的人,都发觉她不像个超级销售员,而是个诚恳的妈妈,让人乐于接近。
这则故事对我的启发是,对一种信念的奉行,刚开始只有外部行为的遵守,并未完全心领神会,这时难免有“假意”,但只要持之以恒,日日行之,“假意”也会成真心。
我想,小月妹妹说祈祷的内涵也符合上述故事中的真谛,面对我们生活中的困难、伤心发现感觉不到耶稣的回应,那的确应该从我们自身去发现问题。
平静的湖面自然能映出天空的一轮明月。灵修的过程也是平静我们心灵的过程,不要一蹴而就的让耶稣快速回应我们,而是要用时间慢慢地从我们自身促成耶稣能够回应我们的条件,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换句话说,耶稣其实对我们的祈祷求助时时都有回应,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