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死于世俗 活于天主


2015-11-27 10:01:08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5年11月12日,42期(总第652期)

    慈母教会传统的炼灵圣月又到了,我们自该遵循已往的惯例,利用一月的时间为去世的父母亲友恩人及众炼灵祈祷、奉献、克苦、牺牲,使其早脱炼苦,进入永生。其中自然也免不了要去他们“息止安所”的墓地或陵园哀悼追思,举行比较隆重的纪念仪式,深表怀念真情。同时也会祈求已经到达“荣福教会”的圣人圣女为其代祷,怜悯处于“苦难教会”的他们,这也正是教会将“追思已亡”置于“诸圣瞻礼”之后的深刻含义。

    追思已亡,我们除了追忆亡者对自己的深恩大爱之外,同时也会对正在“战斗教会”奋勉的我们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再由他们死的年龄、形式、处境等,警醒我们、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好使自己善用主恩,日备善终。
    有人曾开玩笑说:“人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人生乃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这些话虽然听着刺耳,但事实确是如此,谁也不能幸免。长命百岁也只是“瞬间”;人生乐章的短暂“插曲”,终究还得“销声匿迹”。同时,那些奇灾异祸每天都在吞噬着许许多多鲜活的生命,男女老幼皆无例外,正像俗语所说的“青叶长,黄叶掉,生死路上无老少。”如此,我们又怎能不百倍警觉万倍提防死的来临呢?
    面对死亡这个课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抓紧现在活着的每一天,尽力使其日趋完美圣善,承行天父旨意,悦乐天主圣心。圣教会为了提醒我们时刻牢记现世只是短暂旅程,并非人生终点,所以在圣灰礼仪当日曾向我们说:“人啊,你该记着你昨日出于灰,异日归于灰。”我们绝不可将现世的“旅馆”当作永久的住所而忘了归程,忘了回到真正的天家故乡。
    我们必须明确,眼前所有的物质财富只是人生舞台的“道具”,只是协助我们荣主益人救灵魂而抵达永生的“桥板”和“工具”,我们切不可本末倒置而“抓芝麻,丢西瓜”干“买椟还珠”的傻事,只为衣食住行,发家致富享受快乐而废寝忘食精打细算日夜奔波,好像永远不会离开世界一样,到了那离世的日子,我们又会像没在此世活过一样。
    想想过去那些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他们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又从“滚滚红尘”带走了什么?即使名闻寰宇声震古今的伟人,也常是褒贬不一,盖棺难定,优劣难分,如果真的失去永生,岂不是最大的损失与惨痛?耶稣为了警醒那些只知积聚现世财富而忽视天国永福的人曾非常肯定地说:“人纵然赚得全世界而失掉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玛16:26)
    为了使我们避免变作物质的奴隶而将现世所拥有的一切看轻看淡适可而止,圣若望宗徒也曾谆谆告诫我们说:“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孩子们,我们爱,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而要用行动和事实。”(若一3:17-18)他让我们在享用世物的同时都该具有“超然物外”的圣善心态,而不被“看得见的事物”所拖累所蒙蔽,以至于忘却天主造生我们的最终目的。他还更进一步强调说:“如果你们随从肉性生活,必要死亡:然而,如果你们依赖圣神,去致死肉性的妄动,就必能生活。”(罗8:13)“你们也要这样看自己是死于罪恶而在基督耶稣内活于天主的人。”(罗6:11)
    这就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灵修境界,虽然必须和物质财富以及世间的俗事俗务打交道,但却不能让他们占据我们的心灵而使我们忘乎所以找不着北。万事之先,首当其冲该考虑的应是天主的旨意和他的更大光荣,然后尽力争取将耶稣圣心所显示的温和、良善、慈悲、谦卑、仁爱、宽恕等美德芳表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以言以行为十字架舍己为人的牺牲、奉献及博爱精神作美好的见证,如此方可盼望自己临终时能够有恃无恐地进入天父为善灵所预许的“得胜教会”、“荣福天国”,同他和天上诸圣一起分享永恒、平安、喜乐与福宠。

本文标题:死于世俗 活于天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