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人心的考验


2015-05-25 11:05:37 作者:阮丽莎 来源:《信德报》2015年5月14日,18期(总第628期)

    前些天看到一篇令人心痛的报道:49岁的周妈妈在八达岭长城售票处附近摔倒,躺地十分钟没人扶,嘴和鼻子贴地无法呼吸,最后窒息死亡。
    我为周妈妈因为旅游摔了一脚就去世了,感到特别惋惜的同时,人心的冷漠与顾虑也让我深深思索:为什么在游客十分频繁的长城,且在长达十分钟的时间内,竟没有一个人愿意扶周妈妈一下,我们注意到,是一个都没有。据相关报道,有人听到景区的人说:“不要扶,已经报警了。”这看起来是多么谨慎的救人行为啊!“已经报警了”。这一句话成了多少人放弃自身善的行为的很好的托词。“不要扶。”在今天这个先进的社会,人们看到有人摔倒,有人受伤,有人遭遇危险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会不会是骗子,不要扶,不要管为好。省的好心反遭蛇咬。或许是人们真的被讹怕了,因为听到的负面新闻实在太多了,所以内心变得越发敏感与谨慎。当人心发生这样微妙的改变的同时,我们四周的空气被冷漠凝固了。遇到情况大多数人更愿意以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选择默默地离开。殊不知,人们正在一点点地遗失人性最初的救人于急难之中的无私的善心。
    这种渐变的冷漠似乎正不断在人心中蔓延,而且日趋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友爱,彼此扶持的亲和在不断地丧失。记得圣经班的一位教友分享道:那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年轻的女士将座位让给了刚刚上来的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很理所当然地坐下了。但是,这位女士不干了:“你怎么连声谢谢也不说啊?”说着说着,两个人竟然大吵了起来。本来是一个善意的举动,却因为要求回报的言语而变质了。试问:助人不是要‘无私’吗?做人不是要‘感恩’吗?无论我们是何种身份,身处何种环境,不都应该这样做吗?
    曾听到一位神父讲道:有一位教友在今天这个不被信任的社会,特别难得。这位教友平常特别有爱心,看到谁也愿意帮上一把,心地特别善良,行善从来不会去想太多。虽然屡屡看到新闻报道,有人碰瓷,诈骗,装残求施舍啊等等这些考验人爱心的恶性事件。但他从来就没放在心上,他相信天主愿意我们不求目的,不求回报,不在意他人地去行善,他愿意时时以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做事对人。因为他相信一切天主都看得到。天主要的就是一颗纯粹的爱人之心。
    有一天,他在开车拐弯时,一位老人突然在他的车前晕倒了。他赶快停下车,急忙把老人扶起来,匆匆送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并帮忙联系老人的家人。当他把情况告诉老人的家人后,他们怎么都不相信是他救了老人,反而指责到:“如果不是你撞了老太太,你怎么会把她送到医院,还交了医药费,明显就是你干的嘛?!”无论这位教友如何解释,他们就是不信。硬要将责任推给他,而且也不愿意还回他垫付的医药费。后来老人醒了,赶忙解释道:“你们真的冤枉好人了,是他救了我。要不我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老人的家人将信将疑,他们寻思着现在难道还有这样的好人?在犹豫了三天后,才把1000元医药费还给这位教友。
    事后,这位教友说,即使他们不给他医药费,他也不会后悔,救人命比钱重要。的确,天主的诫命就是不求回报,不在意他人地去爱。给与需要的人以雪中送炭的温馨帮助;看到可怜的人以无私的倾囊相助;听到悲痛的诉说以暖人心窝的劝慰。天父看我们给与的诚心,不看他人索取的目的。
    在今天这个信任缺失,人心冷漠的社会,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场人心的考验。面对同样的境况,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希望你的回答是用你的行为来肯定的。因为在一切的事上,我们不需寻求世俗的赏报,只需求将来的福乐。我们无需在意世人的眼光,只需讨主的喜悦。在一切善事面前,我们完全可以毫不犹豫,无私奉献。因为赖着“加强我力量的那位,我无所畏惧。”因为“谁爱得多,就得赦得多。”“你以什么尺度量人,天主也以什么尺度量你。”让我们基督徒做照世的光,点亮人心的黑暗与漠视,做世上的盐,用基督的爱感染人心带动他人吧!

本文标题:人心的考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