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天主的途径
2015-05-04 10:35:21 作者:恒毅 来源:《信德报》2015年4月16日,15期(总第625期)
曾有这样一首歌曲,内容大概是“天主用千万种方法召唤千万种人,天主用千万种方法引导千万种人”,由此也可引申出更多类似的词语,如:天主用千万种方法启迪、眷顾、医治、拯救千万种人。实际也确是如此。
在天国诸圣的“百花园”里真可谓“姹紫嫣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牙牙学语的幼童;有著作等身的圣师,有目不识丁的村农;有贵为天子的皇帝,有一贫如洗的乞丐;有屡显灵迹的神父,有谦卑平凡的修女;有南征北战的将军,有常年卧床的病妇;有为主致命的血红,有贞洁精修的洁白,有严厉克苦的深紫,有致力福传的葱绿……他们都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处境彰显了天主的大爱,恪守了基督的圣训,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上主赋给他们的“特殊使命”、“光荣任务”,成为彪炳史册、后世钦佩仿效的光辉楷模。
通过历代圣人圣女千姿百态的成圣方法我们不难看出,只要始终把握好“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己”的“大方向”,并不断为此顽强拼搏,且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攀登圣德的高峰。至于从哪个角度用,用什么方法或“技巧”,绝对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要能达到自己所选择的神圣目标就行。
这也像圣保禄宗徒所说的:“神恩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圣神所赐;职分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主所赐;功效虽有区别,却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格前12:4-5);“身体不只有一个肢体,而是有许多”(格前12:14);接着他也论述了耳目头脚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但对整体来说都很重要:“岂能都做宗徒?先知?教师?岂能都行异能?岂能都有治病的奇恩?……”(参阅格前12:15-31)为了避免“因意见而争论”,他还进一步举例说明要容纳别人在爱天主方面的不同选择:“那吃的不要轻视不吃的;不吃的也不要判断吃的”,“那吃的是为主而吃,……那不吃的也是为主而不吃,他也感谢天主”“你为什么判断……轻视你的弟兄?”(参阅罗14:1-13)
由此再联想我们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一些特别强调“神恩运动”、“医治祈祷”、“手语歌曲”、“肢体赞美”、“应常欢乐”(得前5:16)的神长和教友,往往会对持不同态度的教友批评、指摘,觉得那些同他们“不一样”的人“思想保守”、“不适应新形势”、“不能与时俱进”、正在“拖教会的后腿”、“阻碍”福传工作的广泛开展等等,这样的认识是否也有点偏激或片面?人家选择谨慎、静默或其他的方式“走近天主”不行吗?非要照又唱又跳的模式来侍奉、敬拜天主?耶稣在山中圣训真福八端所说的“哭泣哀恸的人是有福的”(玛5:3)与应常欢乐有矛盾吗?不合乎喜乐的精神吗?
曾经让我们“应常欢乐”的教宗方济各在2015年1月18日马尼拉黎刹公园主持近700万人参加的大型露天弥撒前,一边抚慰泣不成声的12岁小女孩利则拉·帕洛玛,一边对在场的人说:“她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泪水。”“为何孩童受到这么多苦难?当我们能扪心自问并哭泣,心中就有答案……今天的世界不知道怎么哭泣,对于生活的某些现实,我们需要用泪水清洗的眼睛,才能看得清楚……如果你不懂得怎么哭,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面对如此让人心碎的场景,我们还能心安理得的“手舞足蹈”吗?在另一次讲道中,教宗仍然让我们在关注弱势群体时,应当“与天主子民一起哭泣”,而不是让我们只为他们表演几首“手语歌曲”。
训道篇第三章中曾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哭有时,笑有时;哀悼有时,舞蹈有时;缄默有时,言谈有时……”况且喜怒哀乐都会对人有益,都会强化爱主爱人之爱,那么我们只强调某一模式、某一途径来敬拜天主、走近天主,是否适宜?“笑的人为爱主而笑,哭的人为爱主而哭”又何尝不可?
承认“差异”,尊重他人的选择,让别人按自己的方式“修炼”,按自己的途径走近天主。不要拿别人同自己比,更不能认为自己的“灵修模式”是“最佳状态”,而强迫别人接受、仿效,甚或轻视、贬低、诽谤他人。天主赋给人的容貌、体形、性格、能力、责任、使命各不相同,只要别人不是犯罪得罪天主,我们都该尊重其选择,而不能随意挑剔,妄加批评。如果硬要众人“千篇一律”、“万众一面”,那无异是与天主对抗,破坏他的神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