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福音的喜乐即是传教者的喜乐

—— “EVANGELII GAUDIUM 《福音的喜乐》” 对于传教事业的启示

2014-10-28 15:30:54 作者:金邦尼团体 来源:《信德报》2014年10月9日,36期(总第600期)

    “福音的喜乐富足了耶稣信众的心灵与生活。接受耶稣救恩的人,不再受困于罪愆与悲伤,内心也不再空虚与寂寞。跟随基督,喜乐永随。”教宗方济各以这段文字作为他的第一个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的开场白,这篇劝谕旨在阐明教宗方济各对于现代教会的具体想法。在这篇幅甚巨、且囊括多元讯息的宗座劝谕里,教宗冀望能 “提供一些纲要准则,藉此鼓励并导引全体教会进入福传的新阶段: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展望”(N.17)。
    那么这篇劝谕里的核心讯息与统一脉络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揭示了“传教/福传”的二元性是建构于“福音的喜乐” 的一体两面里。教宗明确地指出:“当福音的喜乐进到门徒的生活时,俨然就成了传教者的喜乐”(N.21)。接下来,我将试着言简意赅地勾勒出“传教/福传”在文中的深刻涵意。

1.传教乃自我实现:为他人奉献生命
    “生命透过献出自己而成长,亦削弱于孤立与自满。事实上,唯有远离岸上的安逸,并乐于分享人生、传播福音的人,才能真正领受生命的美好。”(N.10)。在这样的现实之下,教宗认为,传教的人类学意义在于:“当教会传召基督徒,并赋予福传的工作时,仅是为了指引人们自我实现的正道……生命的成就与价值,在于付出与牺牲、奉献自己于他人。这便是传教的本意,千真万确。”(N.10)
    对此,教宗坚定地说: “如果我们希望过一个有尊严且充实的人生,就必须接触其他人,并寻求他们的福祉。”(N.9)因为我们内心的狭隘和自负,只会让我们喜乐的泉源枯竭。“当我们让圣神带领我们去超越自我、去寻求生命里最完全的真,当我们能够超越自己的存在,便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N.9)“身处人群中的核心地位,是我肩负的使命,这并非单单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不是轻易就能卸下的荣誉勋章;它并非人生的分外之业,也不只是例行公事。事实上,它是我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我带着我的使命来到世上(其实教宗说的是:‘我就是一个使命!’);这也是我之所以存在的唯一理由。我们都必须视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义的,甚至是担负重任的;我们要为这世上带来光明、为世人祈祷,让世人重获新生命,带来福音的喜讯,治愈世人的苦痛,并使世人得救。”(N.273)这是教宗的思想。

2.传教应“走出去并勇往直前”:无畏吃苦、无惧秽污
    教宗援引亚巴郎、梅瑟、耶肋米亚的圣经记载为例,陈述天主是如何邀请那些相信他的人“走出去”:“每个基督徒、每个团体,都必须分辨天主所指明的路径,他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服从他的召唤,离开我们的安稳之处、走出去且勇往直前,迈向所有需要福音之光的 ‘幽暗边缘’。”(N.20)
    正如教宗解释,“走出去的教会是福传使徒的团体,他们跨出了第一步,身体力行、乐于助人,最后开花结果、享受果实与欢欣。每个福传的团体都知道,是天主采取行动,先爱了我们,因此我们得以勇敢地继续前进,走向人群,寻找那些向下沉沦的人,站在十字路口,对孤独者伸出援手。”(N.24)教宗继续大力疾呼:“我们不能被动且冷漠地待在教堂里,我们必须从单纯的保守牧教者,变成时时刻刻皆愿挺身而出的传教暨牧教者。”(N.15)
  在此劝谕的其他章节,教宗方济各提及:“走出去的教会是一个大门敞开的教会。走出教会,深入人性的边缘,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地四处奔波。我们可说,放缓脚步是最好的策略,放下我们的渴望与坚持,俯听周遭、察言观色,并避免在不同的事情间过度奔波,才能专注陪伴于真正需要帮忙的人身边。有时候,我们必须像浪子的慈父一样,随时保持大门的敞开,当儿子回来时,便可毫无阻碍地进入家门。”(N.46)
    以下是教宗对教会的邀约:“让我们走出去,让我们给予他人像耶稣基督一样的爱和自我牺牲……教会应当主动走向人群,无畏吃苦、无惧秽污;而非仅仅拘泥于形式教条而画地自限,教会若有这种情况,则是亟待改善的。我不愿看见以自我为中心的教会,这样的教会容易深陷于无形的教条束缚与繁缛的规章流程。教会门外的人却正在挨饿!耶稣总是告诉我们:‘给他们吃的东西’(谷6:37)。”(N.49)

3、传教是要让万民喜乐
    “为了忠于主耶稣的榜样,教会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走出去,将福音传给所有人: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场合,勇往直前、信念坚定、没有畏惧。福音的喜乐是属于所有人的:没有人可以被排除在外。这是非常重要的。”(N.23)
    教宗明确提醒教会不可忘记“向万民传教”:“我们决不可忘记,福传首要的对象是那些还不认识耶稣基督的人,以及那些迄今仍远离他的人。他们都应当有认识福音的机会。基督徒必须传播福音,且不应排除任何人。这不是要把新义务强加给人,而是基督徒乐意和他人分享喜乐,向他人展示一个美好的境界,并邀请他人加入盛宴。”(N.14)
    “向万民传教”被教宗方济各认为是“所有教会活动的理想典范”(N.15):这意味着所有教会都必须共同参与向万民传教的使命,并且让这项使命成为教会存在与活动的正常模式。

4.传教的革新:意义与动机
    教宗方济各期许在教会里看见“传教方式的革新”(N.30):‘革新’一词如此强而有力,是指‘心态’和‘选择’的整体改变:我期盼能有一个传教方式的本地化,也就是说,传教方式能具有弹性,让教会的基础规范、行政制度、作息时间安排、传教语言和组织章程等,都可以适当地调整,以符合现代福传事业的状况,而不是只安于教会的传统守则。至于来自教会内部组织的革新需求,主要方向为:教会在给教友讲授福音之余,应更积极向外传教,要让各种层面的教会活动都更加地积极开放,更具亲和力,并鼓励堂区内的教友以同样积极的方式走出去、向众人传教,并以这种方式来吸引更多受到耶稣感召的朋友加入教会。”(N.27)
    教宗方济各说,那些心中抱持疑问而无法让自己完全奉献给传教使命的人,最后可能会失去行动力而绝望!

5.传教是为了宣扬基督信仰的核心讯息
    福传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有时候,福传时带给人们的讯息似乎和真正的基督信仰核心脱节了” (N.34)。教宗认为传教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实地将福音里的“好消息”宣扬给大众,而不是强行灌输另一种文化于大众,很多人都误会了。“一个良好的福传方式不会将繁复的教义思想强加于大众。当我们在讲授福音课程或是进行传教时,必须专注于传达最重要的讯息,宣扬那些最美丽、最深刻、最吸引人和最必要的讯息。讯息必须尽量精简,同时保持深度和真理,才能更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N.35)对所有传教士这是一个很好的挑战。

6.传教:从穷困的人开始
    如果全体教会愿意采纳这项传教的革新思维,那就更应该走出去,天下万民都是教会的传教对象,一个都不能少。但是,教宗方济各问道,传教又该以谁为优先对象呢?我们从福音里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优先对象不是我们的朋友或有钱的邻居,而是那些穷困的人和生病的人、那些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却无人帮助的人,以及“那些没有能力报答你的人。”(路14:14)
    如果在阅读这段文字的同时,你感到惭愧——因为过去从未将穷困的人视为基督信仰核心传播的对象,未将耶稣带给他们——那么就意味着“传教的革新”已正是时候!我们必须记住,穷困的人……无论是物质上或精神上的穷困……他们时刻都在我们身边,亟待着援助。

结论:我们永远是福传使徒
    教宗方济各也特别提到,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积极传教,因为他/她在基督耶稣的怀里感受到天主的爱;因此我们不再自称是“门徒”或“传教士”,而要说我们是“福传使徒”(N.120)。我很喜欢“福传使徒”这个称呼,因这称呼兼具了基督徒生活的两个主轴:跟随与被派遣。教宗又说:“如果我们仍有疑虑,让我们来看看最初的门徒们,当他们亲眼看见耶稣之后,立即欢喜地去传扬他的来临,‘我们找到了默西亚’那名撒玛黎雅妇人与耶稣交谈后,立即决心为他传讲;在那名妇人的见证感召之下,许多撒玛黎雅人也都信了他。同样地,圣保禄也在他见到耶稣基督之后,立即成了耶稣的见证者。”(N.120)最后,教宗方济各问:“那么,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是的,起身加入宣讲福音的时候已经到来了,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在这篇珍贵的《福音的喜乐》里,教宗给予了深刻的教诲,让我们互相勉励:
    让我们对自己承诺,不要让传教的热情被夺走!(N.80,83,109)

本文标题:福音的喜乐即是传教者的喜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