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长驻人间
2014-06-13 14:55:37 作者:史福荣口述 李升整理 来源:《信德报》2014年5月8日,17期(总第581期)
我叫史福荣,十四年前从乌达农场退休后,闲不住,愿意有点活儿干。当时我想办个弃婴院,因为我拣过两个孩子,所以特别怜惜弃婴,这个想法有很长一段时间,连做梦都是办弃婴院的情景。
后来我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好多失能老人,没人要没人管,更得不到照顾。当时乌达区没有一家养老院,于是我就和退休老人董培芳商议办个敬老院,把那些没人照顾的老人收留起来,照顾他们。
董培芳很赞成我的想法,我们写了份办敬老院的可行性报告,找乌达民政局领导谈了具体想法,他们很支持,说办敬老院是好事,为社会减轻负担。
第二天,我们就找王俊阁和孙文治,他们也是退休工人。四个人一起在我家的院子里盖了四五间小房子,开始办起了敬老院。2000年4月份正式收住老人,炉灶上的家居都是我儿子开食堂时用的,吃的菜是我们自己家种的,猪鸡羊也是我们自己养的。后来也有爱心人士帮助,有给白面的,有给麦子的,有给大米的,就这样办起了爱心敬老院。
没想到,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最多时一间屋子里住六个老人,还有老人排队等候入住,我们四个就商量再盖几间房子,很快的,又在院子里盖了14间简易小房子。我们想,这下老人够住了,哪知道,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不够住。
1994年夏天,我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我们的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愁的是还有慕名而至的老人没地方住。于是,我再将自己家的一亩四分果园和一个温室拆除,盖了15间房子。经过四年的时间先后大折腾了三次才完工。后来又接了三层6间房子,有库房,有锅炉房,有车库,有厨房等。
我们的收费很低,2009年的收费标准是:能自理的200元,半自理的300元,完全不能自理的500元。为给主耶稣作证,别的敬老院不要的、无家可归的、痴呆傻的,来者不拒,我们都收留,我们不是为挣钱,就是为让失能老人们老有所养。
2011年敬老院拆迁,政府让我们搬到看守所过渡。自打搬迁后,费用根本周转不过来,所以服务人员都是义工,不挣一分钱。我们心里过不去,打算让他们将来在这里养老。
近年来,我们的爱心感动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有送米送面送油送水的,有送日用百货的,送卫生用品最多,如卫生纸、洗衣粉、洗衣液、洁厕灵等。有单位的,有个人的,有团体的,也有义工,帮助打扫卫生,擦玻璃、理发、按摩。
民政局对我们的敬老院特别支持,送了粮油,衣服,被褥,2013年8月15日还给我们送来一头猪、两只羊。
后来我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好多失能老人,没人要没人管,更得不到照顾。当时乌达区没有一家养老院,于是我就和退休老人董培芳商议办个敬老院,把那些没人照顾的老人收留起来,照顾他们。
董培芳很赞成我的想法,我们写了份办敬老院的可行性报告,找乌达民政局领导谈了具体想法,他们很支持,说办敬老院是好事,为社会减轻负担。
第二天,我们就找王俊阁和孙文治,他们也是退休工人。四个人一起在我家的院子里盖了四五间小房子,开始办起了敬老院。2000年4月份正式收住老人,炉灶上的家居都是我儿子开食堂时用的,吃的菜是我们自己家种的,猪鸡羊也是我们自己养的。后来也有爱心人士帮助,有给白面的,有给麦子的,有给大米的,就这样办起了爱心敬老院。
没想到,来住的老人越来越多,最多时一间屋子里住六个老人,还有老人排队等候入住,我们四个就商量再盖几间房子,很快的,又在院子里盖了14间简易小房子。我们想,这下老人够住了,哪知道,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不够住。
1994年夏天,我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我们的服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愁的是还有慕名而至的老人没地方住。于是,我再将自己家的一亩四分果园和一个温室拆除,盖了15间房子。经过四年的时间先后大折腾了三次才完工。后来又接了三层6间房子,有库房,有锅炉房,有车库,有厨房等。
我们的收费很低,2009年的收费标准是:能自理的200元,半自理的300元,完全不能自理的500元。为给主耶稣作证,别的敬老院不要的、无家可归的、痴呆傻的,来者不拒,我们都收留,我们不是为挣钱,就是为让失能老人们老有所养。
2011年敬老院拆迁,政府让我们搬到看守所过渡。自打搬迁后,费用根本周转不过来,所以服务人员都是义工,不挣一分钱。我们心里过不去,打算让他们将来在这里养老。
近年来,我们的爱心感动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有送米送面送油送水的,有送日用百货的,送卫生用品最多,如卫生纸、洗衣粉、洗衣液、洁厕灵等。有单位的,有个人的,有团体的,也有义工,帮助打扫卫生,擦玻璃、理发、按摩。
民政局对我们的敬老院特别支持,送了粮油,衣服,被褥,2013年8月15日还给我们送来一头猪、两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