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春节信仰见闻


2014-05-07 10:44:59 作者:尹士就 来源:《信德报》2014年3月27日,12期(总第576期)

见闻一:
    我的小孙女小恩五岁了,在郑州读小学一年级。
    春节前三天,小孙女随父母回到了老家过年,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两本《儿童圣经故事》给我看,又给我讲了书中的故事内容,绘声绘色,十分完整。每逢早晚祷时她端端正正地坐着,同我们一起念她会念的经文。有时她双手捧着,认真严肃,我们看了,真是十分感动。大年初三我们堂区举行文艺演出,她还表演了《小耶稣悄悄住在我心》和《亲爱的天父》两个节目。
    据儿媳讲,自己原来因工作忙,进教堂也是隔三差五,可现在在小恩的监督下,参与主日、大瞻礼弥撒,已成了家庭的习惯。天主的恩典奥妙莫测,自小恩进了教堂的儿童圣经故事班,她的性格、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数、外三科考试都满分,还是优秀班干部。
    在这里我发自内心地感谢郑州堂神父、教友的绝招和辛苦,从小孩抓起,信仰不输在起跑线上。
   
见闻二:
    在春节里,我见到一位从外地回来过节的生意人,他说,过去外出做生意,很少进教堂,身边只带一个圣牌,偶然也会想到天主。生意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他心里十分难受,后来由于父母的关怀,电话中一再督促他要多进教堂,于是进教堂的次数就多了,福音听得多了,不知不觉智慧也增强了。生意圈里的人都知道他是信天主教的,心正不欺诈,都愿跟他合作,现在生意越来越好。他高兴地对我说:“教会是我的家,春节里到教堂来,一是感谢,二是求恩,这是回来之前就有的打算。”
      
      
见闻三:
    春节期间各教堂搞了不少活动,目的是为了福传,为了提升教友与天主的感情。整个春节,很多教友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扶老携幼,参与弥撒,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但也非常可惜,有部分教友整个春节就是陪子女吃喝娱乐,不去培养儿女的信仰,使得家庭成员对信仰渐行渐远。恕我直言,这些家庭人员将来的灵魂实在堪忧。希望这些家庭能醒悟,我愿把祈祷本上的四句箴言摘抄下来作为共勉:“儿女的心灵纯洁,操在父母手中;儿女的经言要理,出在父母口中;父母的思言行为,映在儿女眼中;父母的信德生活,嵌在儿女心中。”
   
见闻四:
    大年初一,我到教堂参与弥撒,教堂不大,但人数很多,大约有千人左右,礼仪十分隆重,有乐队伴奏,神父的讲道清晰动听。在领圣体的长长的队伍中,大部分人神态庄严,渴望和耶稣相遇。然而却有一小部分人,如同逛批发市场一样,随心所欲。在领圣体时,有的用手领,有的用口领,有本不想领的也领了,也有的只求神父祝福一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12年6月14日的“信德”刊登了梵二文献研习会的文章,其中特别指出:教宗本笃十六和圣礼部都强调了要用口来领圣体。
    礼仪专家赖效忠神父为此解释说,教宗提出“跪下口领圣体”,完全是基于人类对于天主最崇高的表达,是最完美的尊重以及谦虚的态度。而手领圣体越来越披露出许多的问题,赖神父特举一例:有人把圣体放在钱包里带走。
    无独有偶,就在年初一那天,我参与弥撒的那个教堂里,就有人把手里的圣体放在手心里,吐上唾沫,用手指乱拌一通,包上纸,丢在窗台上,有教友制止,他还是不听。这是龚女士出堂后说给我听的。前年我也曾亲眼看到一个教友把手中的圣体放到自己的口中时,不慎掉的地上。凡是种种,都是在圣体的亵渎。
    是坚持手领圣体,还是改为口领,各堂区应该权衡利弊,做出相应的调整。
      
    编后语:这是一篇有关信仰与家庭、信仰与教会的文章,作者在春节期间的见闻及感受,值得我们去思考:家庭和教会一方的缺失会对信仰的传承有多大的影响?如果只看重儿女的事业而忽略他们信仰的培育,父母之责有多大?怎样看待和珍惜自己的信仰?如果出现问题教会有没有勇气纠正?

本文标题:春节信仰见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