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经文品诵
2013-09-29 10:24:35 作者:若望·惠农 来源:《信德报》2013年9月5日,32期(总第549期)
祈祷是以思以言发钦崇、爱慕天主之情,或求恩,或感恩,与天主亲密交谈。祈祷是信友们的日常功课,能增圣宠,得神恩,为救灵魂至关重要。常见的祈祷有两样:一是念经,一是默想。对多数平信徒而言,一般意义上的祈祷即为念经,诵念“圣教经文”。
圣教会经文甚多,信友们耳熟能详的如“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颂”“信经”“苦路经”“玫瑰经”等等。
说起昔日所念经文,总给人一种文绉绉的感觉,虽琅琅上口,但让人似懂非懂,不知所云。经文中不时有“之乎者也”出现,人称代词多为吾、尔、汝、彼等。
早些年教会特别注重念经,早晚必念,进堂参加弥撒也以念经为主。神父台上作拉丁文弥撒,教友台下念半文言文经文,参与弥撒昏昏欲睡,虽口中呢喃有声,但心已梦见周公。我曾问修女:“怎么好多经不明白意思啊?”修女答:“懂与不懂,功劳一样,只管念好了。”我领个“安慰奖”,但心有不甘,又去问神父,神父笑而不答。一个儿童,三言两语怎能解释清楚。神父笑里藏意,长大就懂了。
教会过去所编撰的经文,之所以用半文言文。如“天主经”,是出于如下两种考虑。其一,清末交通不便,国人受地域所囿,语言交流少,多用方言。若经文太通俗,恐为一方之言,顾此失彼,难以流行;其二,念经是对悦天主,极为庄重、恭敬,人当虔诚跪拜,不可怠慢,言语自然力求高雅,以示崇敬,岂能用俚言俗语?西周时,祭礼上天,作“周颂”,诗句艰深晦涩,却精炼典雅,即可印证。
编撰经文,绝非易事,多少教内文人学士聚首切磋,斟酌再三,反复推敲,才落笔为文,并报主教审阅,恩准后方可公诵,经文绝不是一人兴之所致,一挥而就。
读完中学后,圣教经文皆能通晓,才闻到了迟来的花卉的馨香,尝到了迟到的果实的甜美,才体会到了编撰者译经人惜墨如金的良苦用心。圣教经文句句精美,字字珠玑,精炼而典雅,庄重而情深,韵味隽永,寓意深远;从文学的角度看,不愧为上乘之作。以众经之冠的“天主经”为例,那真是高雅简约,一字千钧,掷地有声。“尔国临格”语出惊人,“又不我许”,否定句宾语前置,符合古汉语语法规范。“圣母经”亦然。
念经是信友向上主倾诉衷肠,因而经文有浓重的情感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文是文学作品,而文学的原始意义即是抒情,如诗经、楚辞等。有的经文短小精悍,言有尽而意无穷。“玫瑰经”“苦路经”是经文中的“重头戏”,经文格式工整,寓情于叙述中,苦路经中屡屡将自己的灵魂推上审判席拷问,笔法奇巧,可谓匠心独运。
圣教经文中的祷文是经文的精彩华章,长篇的排比句,非但诵之不感到重复、冗长、拖沓,反而给人以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渐入佳境的美感。如“圣母德叙祷文”中之“义德之镜”“上智之座”“玄义玫瑰”“晓明之星”,“耶稣圣心祷文”中“耶稣圣心为永远山陵之仰望”,“耶稣圣心为义德慈爱之总汇”等语,实乃鬼斧神工,诵之令人感叹、难忘。
祷文是编撰者呕心沥血之作,非圣神默启不能为之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伏求圣神降临”,也许是由于赞美圣神,圣神格外“垂青”,使经文将语言表达的魅力推向极致,诵之泪如泉涌,情如飞瀑。
教会经文,笔力遒劲,文字简约。而思想容量大,表现力强,有时欲言而不言,所谓引而不发,欲如也。如“天主十诫”中第五诫,毋杀人,给你留下思考的余地和遐想的空间。若再加上不要骂人,不要恨人、打人等语,详尽而思考的余地却丧失殆尽,起不到启发的效果。
观今人所撰之经文,与昔日经文相比,从立意抒情、词采诸方面都逊色许多。何哉?撰者随意性强,文字功底有限,诵改写过的经文如“苦路经”,给人以弃珍珠拾泥丸的感觉。因此,若私诵,我则常念昔日之经文。
圣教会经文甚多,信友们耳熟能详的如“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颂”“信经”“苦路经”“玫瑰经”等等。
说起昔日所念经文,总给人一种文绉绉的感觉,虽琅琅上口,但让人似懂非懂,不知所云。经文中不时有“之乎者也”出现,人称代词多为吾、尔、汝、彼等。
早些年教会特别注重念经,早晚必念,进堂参加弥撒也以念经为主。神父台上作拉丁文弥撒,教友台下念半文言文经文,参与弥撒昏昏欲睡,虽口中呢喃有声,但心已梦见周公。我曾问修女:“怎么好多经不明白意思啊?”修女答:“懂与不懂,功劳一样,只管念好了。”我领个“安慰奖”,但心有不甘,又去问神父,神父笑而不答。一个儿童,三言两语怎能解释清楚。神父笑里藏意,长大就懂了。
教会过去所编撰的经文,之所以用半文言文。如“天主经”,是出于如下两种考虑。其一,清末交通不便,国人受地域所囿,语言交流少,多用方言。若经文太通俗,恐为一方之言,顾此失彼,难以流行;其二,念经是对悦天主,极为庄重、恭敬,人当虔诚跪拜,不可怠慢,言语自然力求高雅,以示崇敬,岂能用俚言俗语?西周时,祭礼上天,作“周颂”,诗句艰深晦涩,却精炼典雅,即可印证。
编撰经文,绝非易事,多少教内文人学士聚首切磋,斟酌再三,反复推敲,才落笔为文,并报主教审阅,恩准后方可公诵,经文绝不是一人兴之所致,一挥而就。
读完中学后,圣教经文皆能通晓,才闻到了迟来的花卉的馨香,尝到了迟到的果实的甜美,才体会到了编撰者译经人惜墨如金的良苦用心。圣教经文句句精美,字字珠玑,精炼而典雅,庄重而情深,韵味隽永,寓意深远;从文学的角度看,不愧为上乘之作。以众经之冠的“天主经”为例,那真是高雅简约,一字千钧,掷地有声。“尔国临格”语出惊人,“又不我许”,否定句宾语前置,符合古汉语语法规范。“圣母经”亦然。
念经是信友向上主倾诉衷肠,因而经文有浓重的情感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文是文学作品,而文学的原始意义即是抒情,如诗经、楚辞等。有的经文短小精悍,言有尽而意无穷。“玫瑰经”“苦路经”是经文中的“重头戏”,经文格式工整,寓情于叙述中,苦路经中屡屡将自己的灵魂推上审判席拷问,笔法奇巧,可谓匠心独运。
圣教经文中的祷文是经文的精彩华章,长篇的排比句,非但诵之不感到重复、冗长、拖沓,反而给人以步步深入,层层递进、渐入佳境的美感。如“圣母德叙祷文”中之“义德之镜”“上智之座”“玄义玫瑰”“晓明之星”,“耶稣圣心祷文”中“耶稣圣心为永远山陵之仰望”,“耶稣圣心为义德慈爱之总汇”等语,实乃鬼斧神工,诵之令人感叹、难忘。
祷文是编撰者呕心沥血之作,非圣神默启不能为之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伏求圣神降临”,也许是由于赞美圣神,圣神格外“垂青”,使经文将语言表达的魅力推向极致,诵之泪如泉涌,情如飞瀑。
教会经文,笔力遒劲,文字简约。而思想容量大,表现力强,有时欲言而不言,所谓引而不发,欲如也。如“天主十诫”中第五诫,毋杀人,给你留下思考的余地和遐想的空间。若再加上不要骂人,不要恨人、打人等语,详尽而思考的余地却丧失殆尽,起不到启发的效果。
观今人所撰之经文,与昔日经文相比,从立意抒情、词采诸方面都逊色许多。何哉?撰者随意性强,文字功底有限,诵改写过的经文如“苦路经”,给人以弃珍珠拾泥丸的感觉。因此,若私诵,我则常念昔日之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