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韩国:教友渴求温良谦逊的司铎


2013-01-19 09:07:45


  首尔一份天主教周报去年十二月报道一位堂区司铎谦逊地服务教友的故事,吸引了本地教友热烈的回响。
  撰文的记者说,自从故事刊登以来,他每天都收到好几位教友的来电,表示希望与那位神父会面。他感到「教友实在渴望有这些亲切待人的神父」。但这位记者爱莫能助,因为那位神父不愿公开姓名和堂区。
  这让我想起自己堂区一位教友的抱怨,他最近到附近的教堂参与弥撒。他之所以不开心,是因为堂区司铎视教友为需要管教的对象、在讲道时训斥教友、干预教友的活动,又在没有聆听教友意见的情况下作出专横的决定。
  事实上,我看到在自己堂区,参与主日弥撒的教友人数明显下降。
  在报道中,那位谦逊的神父即使在气温跌至零度以下的严寒冬天也是穿着凉鞋,不穿袜子。他以前曾在中国服务约十年,两年前返回韩国。
  神父常常在举行弥撒时感触落泪。在中国,他不获准为教友主持弥撒,祇可以独自面向墙壁举祭。
  在韩国,他定期探访堂区教友,并在家访时为他们洗脚。神父说:「堂区教友如果感到被尊重,即使是神父的一个笑容也会令他们鼓舞。」
  他说得完全正确。他服务别人的方法并不独特,但究竟他有甚么过人之处,吸引到这样热烈的回响?
  我和那位记者谈过后有所领悟。他说:「本地教友实在渴望有一些亲切待人的神父。」
  我认为,很多堂区教友觉得被神父忽略,或是对他们过分专制的态度反感。
  据多项教会调查显示,教友对圣事(信仰生活的核心)的参与程度已因这些态度而减弱;他们离开教会的主因,是「对专横跋扈的神父和修会会士感到失望」。
  水原教区在二零零七年进行的调查显示,教友离开教会的第二个主因,是「(强制)要办告解的心理压力」。
  教会统计亦显示,定期参与弥撒的教友人数在过往十年持续下降。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教友希望神父是谦逊地而非权威地照顾他们的牧者。
  「谦逊」一词代表卑微或顺从。根据《天主教百科全书》,谦逊的英语humility源自拉丁文humilitas,其字根humus的意思是我们脚下的泥土。
  泥土怀抱万物,甚至是灰尘污物。但讽刺的是,泥土含有越多废物,土壤就越肥沃。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我又不禁想起已故金寿焕枢机。他是一位爱护穷人而为人称颂的神职人员。
  金枢机曾说:「我用了七十年才能让那份爱从我的脑袋走到心中,因为我得到像贵族般的厚待,祇不过是我的铎职使然。」
  正是因为这种态度,金枢机即使死后仍被很多韩国人公认为国内最受敬仰的公众人物。
谦逊由自我反省开始,即我们能否从良知的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反影。我想,堂区教友渴望在神父身上看到的谦逊并非甚么大事情。
  水原教区的调查指出,近百分之九十二的受访者认为:「明白和关心教友处境的神父是最受欢迎的。」他们祇希望有一位会向他们问好、微笑、平易近人,以及愿意聆听他们诉苦的司铎。
  同样地,渴望与上述神父会面的读者,可能早已期望一位像泥土一样和善,又如水一样温良的神父。
  耶稣说:「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祂邀请我们学习这样的态度。

本文标题:韩国:教友渴求温良谦逊的司铎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