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


2012-07-09 10:00:27 作者:王茹 来源:《信德报》2012年7月5日,第24期(总第495期)

    2002年的6月18日,离今天已经有十年之遥了,十年前的我还是个懵懂的小女孩,母亲说刘文林神父出车祸去世了,让我到教堂去看望。一路上,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推开教堂的那扇门,走廊的中间摆放着一个水晶棺材,那一瞬间,我的眼泪流下来,就像坏掉的水龙头怎么也关不住。十年了,那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时而在我的脑海盘旋萦绕。


刘文林神父经常跋涉十几公里去遥远的村庄去看望教友们

    轻轻打开《为爱而殉职——刘文林神父十周年纪念册》,那种可以从眼睛里拧出水来的伤感又一次袭来。看那些文字,句句是亲友们对他肝肠寸断的怀念;看那些照片,他的音容笑貌宛在;看那些家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神父对信仰坚持不懈的追求。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信仰是比较坚定的,但是看完神父的家信后,方才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信仰。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我想,用特定的语言是描述不了的,它是一个永恒的信念,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种铭刻在骨子里斩钉截铁的东西,没有人能剥夺。
    小时候我害怕神父,觉得他像我父亲一样,很严肃,说话总是那么义正词严,但是自从我参加到毛团小天使合唱团之后,神父经常来和我们一起唱歌,时间久了,我又觉得他像我的母亲,非常的慈祥,所以后来,神父的这种慈母严父的形象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直到有一天开出了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一样充满朝气的生命之花!
    再后来,神父便成了我学习的楷模,他那坚强不屈的信念和忍辱负重的精神,使我始终觉得他是我信仰之路上的导师,是我人生路上的方向。
    在陕北的十年中,神父像孺子牛一样默默无闻地耕耘,在高山之巅,在丛林深处,都有他的足迹,每一个脚印都是他对信仰的浇灌,神父说过,“含泪播种的必会含笑收割”,是的,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验证了这句圣言。读了无数遍神父的家人对他的泣言,我的泪每次都像不听话的孩子一样,怎么都管不住。“兄弟,再见,终有一天我们要相见”,这是神父的二姐刘翠林的泣言,短短几个字,却道出了亲人们对神父无尽的思念……
    最让我震撼的是刘文林神父写给母亲的六封书信。
    每一封信的第一句正文都是“愿主的爱与您同在”,信中很少提及自己的私事,更多的是天主的圣言和教会中的一些琐事:“我于4月13日买好地方,六间平房,有14平米的院子,亦靠近公路,出入不错……祭台苦路像已制好,上个主日已开始聚会,延长县准备买一处地盘,目前正在办理手续,愿天主成全,满全信众的愿望。”
    最后一封信是神父出事后,姐姐替弟弟写给老母亲的一封安慰信,我看一次哭一次,我把它完整地摘抄下来,与主内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缅怀。
可敬的母亲:
    您好!电话这几天一直不通,前几天随便写了一封,未寄,不知为什么总想和你说几句话,今天因情况急,只好用电脑与您再说几句。
    我经西安有关主教和童主教的许可,决定去一个比较远的地方,母亲应知道去什么地方。
    请原谅儿的不辞而别,母亲既然把儿献给天主,儿的一切就应有天主安排,儿会牢记母亲教诲,坚定不移地把耶稣的苦路走下去,我把生与死早已交付天主,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有主在我的身边,母亲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母亲应为儿感到高兴、自豪!
    家中我很放心,蒙主给母亲儿女九个,又都很孝顺,仅我一个献给天主(亚巴郎将唯一的独生子继承者无条件地奉献),母亲,有什么舍不得呢?
    兄弟姐妹们,在这个非常年代,望你们祈祷、祈祷、再祈祷,深入祈祷!
    母亲,以后联系很少,也许不能联系,望母亲多保重。
主佑全家平安!

儿,匆匆
2002年6月26日


刘文林神父生前写给母亲的信

本文标题: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