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含笑感天恩


2012-04-09 10:41:02 作者:谢照清 来源:《信德报》2012年3月29日,第12期(总第483期)

    今年夏历二月花朝,是我80周岁生日。早在两年前,就有我的学生和朋友说要提前为我贺80岁生日,都被我婉言谢绝了。去年竟有一位把一副装裱精致的贺联送到我的小厅里挂起来了。别说烟酒,连茶也未奉敬一杯,这笔账我还欠着。
    我的孩子们也支持我不办寿庆的观点。在我这80初度的日子里,正逢我们教会的“四旬期”,我想趁此简略地回顾一下我这80年来,在天主的关爱下,走过的信仰之路,重温上主在我人生旅途的每个重要时刻,给我的深恩厚德。
    儿时,常听母亲说,我出生后身体特别不好,几个晚上丢在摇篮里不抱上床,是没打算养大的。就在我出生那年,母亲由一位亲戚带领领洗进了天主教。母亲信仰虔诚,我获得了新的生命,两岁时我即领洗。我家当时住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家里很穷,也就在我出生那年,父亲左腿患疾,因无钱医治而致残。我父亲和大哥都没有上过学,二哥上教会学校。为了生计,父亲请人在路旁搭一间草棚,摆个小摊,我常帮着到山外用篮子进进货,边读私塾边帮父亲记记账、收收账。主日和瞻礼,总是跟着母亲去十里外的小圣堂望弥撒。感谢天主,我的童年生活苦中有乐。
    我17岁那年家乡解放,山区贫困落后,我还算是一个“文化人”,第二年被推选为乡政府秘书。这期间,区政府领导经常来乡里指导工作,工作组长劝我从政,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劝我当教师。我征求家人的意见,都说由我自己作主。我看得出来,父母亲是倾向我当教师的,于是我选定了教师这个职业。不久,天主又赐我更大的恩典——终身伴侣。妻子阮德肋撒和我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信仰上从未有过丝毫动摇,从未产生过分歧,历经风雨,一路走来,无怨无悔。在那“信教有罪”的年月,我们时刻牢记老裴神父的教导:“把圣堂建在自己的心中。”1957年反右斗争,学校是重灾区,我算是有惊无险,划为“中右”。1966年“文革”,因二哥留学国外,我受牵连挨整遭批斗。最难忘的是1969年的春,又推行新政策:凡在外地工作的教师,一律回原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像我这样家庭背景的人,回原籍拿完了三个月工资就地当农民。这时,我已有6个孩子,最大的13岁多,这个八口之家靠两个“半劳力”怎么活下去呢?回原籍后,虽然挨批斗,但幸好没有停发工资,还安排了工作,带中学毕业班语文,但不能当班主任。后来,由于我工作努力,就先后任职高中重点班班主任、教研组长、教育组函授组长。有一句话说:苦难是天主化了装的祝福。我对此深有感受。于今,每当我在圣堂中唱到《荒漠甘泉》“主啊!你爱多深,主爱多深,你使险境化为夷,你名当赞美”时,我总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充满对天主的无限感激之情。
    在教育孩子成长方面,天主也给了我许多智慧和能力。在那“读书无用”盛行的年代,在那靠工分吃饭的岁月,我和妻子含辛茹苦,义无反顾地让每个孩子上学读书,当时不少好心人劝我们别让孩子上学,为生产队放牛、看鸡,哪怕每天一个孩子挣得一分、半分工,也可挣点口粮。但我们坚持让孩子们读书,我的一儿七女,除一两个外,都受过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我有远见,只有我和妻子、孩子们心里最清楚,是谁的力量和智慧使他们成人成才的。
    我于1983年51岁提前退休,原以为退休后生活散淡,其实不然,我先后被选为市台联理事会理事、海联理事会理事、区连续三届政协委员,感谢天主给了我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能为光荣天主、为教会做点事。为落实宗教政策,多次同城区几位老教友一起,找市宗教局领导要求落实城关天主堂、三江口教会学校房舍……在此期间,市政府要在全市高中退休的文史教师中,选聘一名教师参加编纂《鄂州市政府志》,经遴选考核,我有幸受聘,和档案局一位副局长共同编写这部专志。我对修志业务未曾参与过,最初总担心不能完成任务,可是从搜集资料到编印成书,经过两年时间,不但圆满完成了任务,我还被评为“编志先进工作者”,谢主隆恩!
    回顾我退休后这近30年时光,想来我真的没有虚度,除了为社会、为教会做了点有益的事外,我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让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名天主教忠实信仰者,对此我引以为荣。我是退休后迁来黄石定居的,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去教堂,我的儿孙30余人信仰也都很虔诚。1988年起,我和妻子、孩子三次到陕西朝圣。1993年,我们去上海佘山朝圣,受到了龚秋生神父和修士修女们的热情接待。这几次朝圣,大大坚定了全家人的信仰。我的外孙10岁学辅祭,有个曾外孙3岁多时,遇到身体不适就说:“请老公公老家家给我洒圣水!”教友们夸赞孩子,我感到很欣慰。在此,我借用圣保禄宗徒一句名言来表达我写这篇小文的感慨:“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保持了”(弟后4:7)。
    最后,用我日前填的一阕小词,作为本文的结尾:

临江仙·八十抒怀
春暖江城花烂漫,杖朝①贺我生辰。李桃内外果芬芳。收成虽菲薄,足可慰耕耘。  
回首几多风雨路,孑然惆怅消魂。静心倾诉了无限。预知其底细,含笑感天恩。


    ①杖朝:八十岁的代称

本文标题:含笑感天恩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