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中华传统庆节及教会礼仪本地化的反省与尝试


2011-11-18 16:06:39

吴若瑟司铎

导言
    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文件,发出“重视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的号召;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收入了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六大传统节日;随后,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元宵节也被收入。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的日益关注,为传统节日放假的呼声越来越高,2008年1月1日,国务院正式通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重阳纳入国家法定假日。
    因着政府方面的宣传,地方藉着文化带头,经济发展的潜机,中华传统庆节文化在中国很多地方得到恢复。虽然其中有伪文化的成分,但是结果是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热潮,人们开始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投入了关注的眼光,原来被文革时所放弃的,但是深深印入华人生命中的传统文化逐渐进入了现代人的生命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在现代中国崛起的注解和提升。
    教会本地化是历代所提倡和推广,也是福传的必要条件。礼仪作为教会生活的高峰和泉源更需要本地化,礼仪本地化的是教会本地化的一个明显表达,也是教会发展和福传的一个确切要求。教会礼仪年度中所庆祝的是天主救恩的历史,是耶稣基督进入人类历史中,救赎我们的重现。
    中华民族的庆节文化中蕴含的不仅仅是人文价值,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是天主救恩在中国文化中的表达。发掘和展示这个奥迹,不仅仅能更深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底蕴,而且能帮助天主教在中华民族中更深的扎根和发展,也能丰富天主教会礼仪的生命力,在基督逾越奥迹庆典的架构下,用中华民族的传统庆节文化装饰的更美,更富有活力。
    本文是在如此的背景中展开的,结构安排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中华传统庆节文化的反省;2,教会礼仪本地化的反省;3,礼仪本地化在中华传统庆节中的尝试反省。


    关于中华传统庆节文化的几个反省

    中华传统庆节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精神的表达。
    中华传统庆节是在中华这个特殊的文化中逐渐发展并传承下来的。
    中华传统庆节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态。
    中华传统庆节很多与信仰有关系。
    要赋予中华传统节庆以现代意义。
    中华传统庆节需要恢复和发展。

本文标题:中华传统庆节及教会礼仪本地化的反省与尝试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