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为什么磨盘山称为教友谷?


2011-11-18 11:04:22 作者:张多默 来源:《信德报》2011年11月3日(总第464期)

    1628年(明崇祯元年),湖北谷城名士方岳贡任江苏松江知府时,结识了几位传教士。1634年,方岳贡回乡探亲,顺道将在杭州传教的葡萄牙籍耶稣会神父何大化(Antoine de Gouvea)带回家乡,天主教开始传入湖北省。1636年何大化在大谷城县唐盘山北麓的老鸦山建一简陋的教堂,供奉耶稣苦像(十字架),取名“圣母堂”。至今已有375年历史,何大化神父又建一座此小教堂在武昌,两年授洗三百余人。
    1724年(清雍正二年),雍正皇帝禁教并驱逐传教士。1725年,襄阳的一些天主教友传入偏远的磨盘山(又名茶园沟,今属湖北省谷城县紫金镇),买下整片山谷开垦经营,住在北京的法国耶稣会会长巴多明,欲将该地建成教会的避难所,并在附近买下面积更大的土地。由于山谷险阻,一个方圆150平方公里且与世隔绝的纯天主教社区奇迹似地在中国出现。1731-1732年,法国耶稣会士胥孟德神父(Joseph Labbe)成为第一位进入山区的传教士,他将当地规划成8个教友村,并起名为“教友谷”。并在“教友谷”修建了“圣心堂”,地点位于磨盘山下的袁垭村。1740年抵达的若翰神父则将8个教友村扩展成14个,教友也从600人增加至6000人,这些社区的经济生活与宗教生活均融为一体,而经过神父培训的中国传道员,则成为传教士的得力助手。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磨盘山“教友谷”经历了一次大教难。1758年,又有耶稣会何弥德神父来磨盘山传教。1773年耶稣会解散,磨盘山社区转由中国籍的会士管理。法国遣使会士阿本和潘奈进入磨盘山传教。1790年,中国籍郭类思神父建茶园沟教堂,同年法国籍遣使会陈神父往磨盘山传教,当时教友为3000人。
    1793年同会的刘方济神父亦抵达当地传教,这二位神父均先后遭逮捕而殉教。刘神父在狮子崖上建圣母无原罪小堂一所。狮子崖位于玉皇顶(后改名十字山),海拔200米。小教堂成为了联络周边教友的中心点。
    遣使会管理磨盘山社区时期,阿本、潘奈、刘方济和董文学等法国遣使会士,曾在茶园沟传教,他们修建的教堂十分简陋,刘方济戏称为“稻草宫殿”(茅草屋顶)。
    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法国籍遣使会士董文学(John Gabriel Perboyre)进入中国。董文学神父在湖北谷城县磨盘山传教,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在磨盘山被捕,于武昌被绞死,葬于天主教的红山墓园,与圣刘方济神父的墓很近。
    1870年(清同治九年),当地教会转由意大利方济各会管理。1875年(清光绪元年),意大利籍范怀德神父开始在磨盘山对面的沈垭村建造方济各大堂,1884年建成,这是磨盘山社区最宏伟的教堂,又称沈垭大教堂。
    1890年,意大利籍南熙主教创建董圣堂。1899年,比利时籍神父杨睦多重修磨盘山下袁垭村“圣心堂”。解放以后,受极左路线影响,圣心堂又一次遭到破坏,但石垒的地基尚存,1985年在原地基的基础上再次修建圣心堂。1985年5月16日,圣心教堂重新开放,由聂一峰神父主持。
    磨盘山茶园沟修道院,曾培养了30名神父,曾作为老河口主教辖区的中心,谷城县磨盘山“教友谷”,现有教友3000人,隶属于天主教襄樊教区。堂区沈垭十字圣山是全国著名的朝圣地,每年5月9日来朝圣的教友络绎不绝。

本文标题:为什么磨盘山称为教友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