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种
2010-04-20 09:37:43 作者:怡然 来源:《信德报》2010年4月10日,11期(总第406期)
耶稣又在海边上开始施教,有大伙群众聚集在他跟前,他只得上了一只船,在海上坐着,所有的群众都在海边地上。他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事,在施教时,他向他们说:“你们听:有个撒种的出去撒种。他撒种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把它吃了;有的落在石头地里,那里没有多少土壤,即刻发了芽,因为所有的土壤不深,太阳一出来,被晒焦了;又因为没有根,就干枯了;有的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把它窒息了,就没有结实;有的落在好地里,就长大成熟,结了果实,有的结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
他又说:“有耳听的,听罢!”
当耶稣独自一人的时候,那些跟从他的人和十二门徒便问他这些比喻的意义。耶稣对他们说:“天主国的奥义只赏给了你们,但对那些外人,一切都用比喻,使他们看是看,却看不见;听是听,却听不明白,免得他们回头,而得赦免。”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个比喻,又怎能明白其他的一切比喻呢?那撒种的人撒的,是所讲的话。那撒在路旁的话,是指人听了后,撒殚立时来,把撒在他们心里的话夺了去。同样,那撒在石头地里的,是指人听了这话后,立刻欣然接受;但他们心里没有根,不能持久,及至为了这话发生艰难或迫害,立刻就跌倒了。还有那撒在荆棘中的,是指人听了这话后,世俗的焦虑,财富的迷惑,以及其他的贪欲进来,把话蒙住了,结不出果实。那撒在好地里的,是指人听了这话,就接受了,并结了果实,有的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谷4:1-20)
主耶稣撒种的比喻,在圣经中非常著名,每位基督徒都耳熟能详。耶稣讲这个比喻,整体上看是为了说明由于人们虔诚程度不同,故此在接受天国的福音时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整个故事构成一个大比喻,其中的四个小比喻又系统地阐释了大比喻所表达的道理。
耶稣由民间走来,他的这个比喻也来自当时人熟悉的现实生活,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为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接受。这个大比喻有三个要素:播种者、种子、土地,在这里撒种的人和种子是没有变化的,显然只有土地起了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一变化才引起四种不同的结果:落在路旁的种子,飞鸟来把它吃了;落在石头地里的种子,太阳一出来,被晒焦了;落在荆棘中的种子,荆棘长起来,把它窒息了。这三种情况的结果便是毫无收获。而只有落在好地里的种子,就长大成熟,结了果实。
耶稣讲的这个比喻也许由于种族文化习俗的不同,会引申出许多不同的道理。为了更加明确,耶稣向跟随的门徒讲了这个比喻的真正寓意:撒种者即福音的传播者,这里暗示耶稣本人,种子是天主的救恩天国的道理。土地的四种变化是指听到福音的人的不同反应。土壤的不同结果各异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所在。耶稣就此教导我们:如果天国的福音不能在我们的心灵和生活中发挥作用,原因应当从我们自己身上找。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责任在我们自己。是路旁,石头和荆棘般的听众,还是肥沃的土壤。即便是肥沃的土壤,播种后的收成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
心灵的田园需要辛勤的耕耘,土壤必须藉着深刻的悔改而得到开垦。本性的欲望所栽种的野草要时时清除。长满荆棘的土壤不下大力气无法开垦。同样,世俗的诱惑,如果不依赖耶稣圣恩的陪伴和个人的默想祈祷无法克服。天主藉着先知吩咐我们:“你们应该播种正义,才可收割仁爱的果实;你们应该开垦荒地,因为现在是寻求上主的时候;应寻求他,直到他来给他们降下正义。”(欧 10:12)。天主不仅希望我们藉着耶稣的福音而得救,而且要教导每一个人领悟必须承负责任,学会信靠天主的爱,交付一切,分享福音传播者的喜乐。他既爱护关怀失丧的人,就把自己忘记了。世俗的享乐就会在他身上失去吸引力,世上的重担也不再使他们灰心丧志了。真理的犁将会发挥作用,开垦荒地,不仅割去荆棘的枝条,而且把它们连根除掉。
总之,主耶稣用撒种的比喻来说明天国的事情,和那位伟大的“播种者”为他的子民所做的工作。他像一个田间撒种的人,出来播撒天国真理的种子。他比喻的教训本身就是种子。他恩典最宝贵的真理藉此撒了出去。他希望把我们的心从播入土壤的天然种子,引到福音的种子上。播撒福音种子的结果,就是恢复我们对理想的执著、对信仰的忠贞、对天主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