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与信仰
2009-12-11 09:46:03 作者:古歌 来源:《信德报》2009年12月10日,35期(总第394期)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国王对他的马夫说:“你骑着马跑多远,我就会把多少土地赐予你。”马夫二话没说,飞快地跳上马奔驰起来。当他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也不想停下来,因为他想跑得更远。但他不知道,他跑得更远,就越有可能被累死。于是,他问自己,“我为什么非要勉强自己跑这么远呢?现在我要是死了,也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埋自己。”虽然他料到了这样的结果,但为了那更多的土地,他还是跑了,最终死在了自己想要的土地上。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能都会为马夫叹息,他要是适可而止的话,是可以过上好日子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不自觉地都充当着马夫的角色,要了还想要,得寸进尺,不知节制。如果一个人一直被欲望所支配,岂不注定酿成人生悲剧,因为人永远无法得到他“想要”的。所以,还不如时时停下你匆匆的脚步,看看自己已经有了什么,好好珍惜已经拥有的。这个故事以隐喻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的思想。托尔斯泰在1886年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小说里,也充分说明了这个观点。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拿着全家积攒的1000卢布,为了从土地商那里拿到“一天可以走过的土地”。为了拿得更多,在一次次心里的矛盾和挣扎中,他终于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获得了很多土地,却终归吐血而亡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欲望属于人的本能,通过理性可以节制并协调混乱的本能冲动,使自己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来生活。柏拉图曾将人的一生比作一辆马车。他说人的各种欲望冲动就像一匹匹四处乱窜的野马,人生的马车如果任由这些野马拉着跑,就会摔下悬崖,迅速夭折。真正的人生一定是一辆由理性驾驭的马车,理性就像一位高明的驭手,它用缰绳控制欲望的野马,既让它沿着正道前进,又让它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野性。这样的人生是区别于动物的真正人生。对基督徒来讲,我想只有理性,离圆满的人生还远远不够,理性必须觉察心灵的需要和生命的终极,也就是人生的目标和终向。否则,这辆马车毫无目的和方向的一路走来,又能怎样?
面对岁月的流逝,现代人婚姻的不堪,相知的陌生难处,生活的虚幻,理想的破灭,物欲的无休无止,日日执著追求,远远赶不上妄念膨胀的速度。精神的荒芜,让理性分崩离析、万分迷惘,在身心俱疲之际,多数人因找不着出路而随波逐流。
故经上说:“原来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贪欲,眼目的贪欲,以及人生的骄奢,都不是出于父,而是出于世界。这世界和它的贪欲都要过去;但那履行天主旨意的,却永远存在。”(若一2:16-17)可见世界上的财物无法满足我们的心,世界的各种奇迹和美景也不能满足我们对永恒真理的渴望,因为我们从中找不到方向。人越迷恋世界越容易迷失,越容易心灵干枯、灵魂空虚。因此,人应由上而生,因为天主是人的根源和终结,所以,人唯有摆脱欲望的控制,皈依基督,生活于信仰,才能平淡地面对世间的种种欲望对心灵的困扰,从而体会内在生命的喜悦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