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碑志以两、三种文字同刻一碑之上,是其最具特色之处。传教士的墓碑上,中文和拉丁文碑志同存。中西碑志内容不尽相同,互为补充,特别是在国籍、地名的书写上,拉丁文为今天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近日,内蒙古的考古学家盖山林,在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敖伦苏木,发现了一块用古叙利亚文、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书写的景教残碑。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他们纷纷前往敖伦苏木考察研究。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我国数以万计的古代碑刻中国际知名度最高、被中外学者研究最多的一块碑,被誉为世界四大著名石刻之一,原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属国宝级文物。
【天亚社菲律宾奎松城讯】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北面的奎松城,教会于四月四日祝圣祈祷碑,为纪念已故辛海梅(JaimeSin)枢机晋铎周年。
2018年11月10日早上8点,昝益仁神父和华裔马来西亚女士林安娜一行四人租车,前往距汉中100公里以外的碑坝镇中心中、小学为18名初中生和2名小学生发放了助学金。
公元781年,大主教赫南·伊绍哈二世派省主教Korepiskopa(中文名景净)为中国总监督,建立景教碑。景教碑书写人为吕秀岩,作者为景净,景净为来自于波斯的叙利亚人。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1623年出土,1625年金尼阁神父第一次亲见,“官府运抵西安崇仁寺。”1910年安放于西安碑林。妥加保管,直至今天,中外游者,纷纷前往,观摩鉴赏。
6月10日“信德”“神州大地”载《景教残碑在包头出土》一文说,近日,内蒙古的考古学家盖山林,在内蒙包头市达茂旗敖伦苏木发现了一块用古叙利亚文、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书写的景教残碑。
景教传入中国的确凿证据,最具说服力的莫若唐朝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此碑是在陕西西安附近,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在坍塌的墙基下掘出。碑高2.3米,宽0.86米,厚0.25米。
郭永胜教友在他所捐建碑前留影另外,郭永胜教友多次前往户县中华圣母山,除捐款建圣母堂外,今年,他还为户县中华圣母山捐碑一座,可使前来朝圣的教友进一步了解圣母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