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元朝皇帝与教廷关系


2006-07-10 09:02:23 作者:梅乘骏 来源:信德报(第270期)

    6月10日“信德”“神州大地”载《景教残碑在包头出土》一文说,近日,内蒙古的考古学家盖山林,在内蒙包头市达茂旗敖伦苏木发现了一块用古叙利亚文、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书写的景教残碑。碑首刻有十字架,碑文如下:“这坟是阿兀剌编贴木郏思的,京兆府达鲁花赤……享年三十六岁,终。泰定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记。”据查:元泰定四年为公元1327年,死者是元代汪古部贵族。
    据我所知,元代的京兆府就是现在的西安,达鲁花赤是元代官名,元代汪古部人原生活在现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接壤处。这块出土的残碑是墓碑,与1625年在西安出土的唐代大秦景教碑不同,但碑首都刻有十字架,碑文都有叙利亚文和汉文则相同。
    唐代景教,自唐太宗九年(公元635年)起,流传210年,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下诏灭法毁寺(指佛教)。但此举也波及大秦景教。自此,景教在中国内地销声匿迹。然而,在元代和北宋的中国西北边陲,仍有景教流行,如蒙古的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以及新疆的回鹘人等,依然多奉景教。他们的后代在元皇朝时,向内地迁移而有所发展。
    在元代,蒙古政权扩及欧亚两洲,交通大为畅通,可以说蒙古人是最早与西方基督教文明有着密切并广泛的接触,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深明邦交礼仪的一朝统治者。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年),首次遣使勤见罗马教皇,请派教士东来宣教。有教士伟立尔莫、尼各老等同使臣来华,建堂传教。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复遣大臣再赴西国谒觐教宗,使臣面奏:“中华蒙古皇帝久已尊崇圣教,请多派传教士东来,广宣正道。”
    1285年,汪古部景教教士拉班·扫马,又称巴扫马,奉帝命致书教宗:“以基督之名,阿们!蒙大汗之恩,奉阿鲁浑王之命,谨致书神圣之父教皇。我国已故母后,(即昭慈太后)是一位基督徒。我们慈爱之父阿劳姆大汗及其子慈爱之阿八哈,在他们管辖之疆土内,一直保护所有基督徒(元时称“也里可温”)。现在又诚意为神圣之父奉上香和法服。”(此为摘译,原信存梵蒂冈档案)
    1287年,元世祖又派出以教士拉班·扫马为代表的一个使团。他们从里海一港口出发往君士坦丁堡,从这里启程,航行两个月,到达那不勒斯,再从陆路抵达罗马,希望觐见教宗。但在使团抵达之前,原教宗于1287年4月3日去世。在等待选举新教宗期间,拉班·扫马与使团人员遂去法国谒见法王腓力四世,又去英国谒见英王爱德华一世。次年1288年春,使团回到罗马觐见新教宗尼古拉四世。在圣周内,他们参与了新教宗主持的礼仪,从迎圣枝、濯足礼、耶稣受难到复活节。拉班·扫马记述说:“当我主教皇布道时,因聚会的信徒非常多,能听到的只是广大信徒的同声应答‘阿们’的声音,真是震天动地。”拉班·扫马回国时,曾带回教宗尼古拉四世致鞑靼国阿鲁浑王的回信(书信副本现存梵蒂冈教廷档案)。
    元世祖二十七年(1290年),教廷特派方济各会士孟高维诺来华。孟高维诺经陆路长途跋涉,于1294年抵达大都汗八里(今北京),帝厚礼待之。京内建有教堂三座,与宫殿毗连,堂中唱经奏乐,音达紫宸。帝亦率领大臣,频临圣堂,恭瞻典礼。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教宗敕授若望孟高维诺为北京大主教,士庶感化者三万余人。
    最后,我想提一个考古方面的问题:在西安出土的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碑首上刻有一个十字架,其四端刻有百合花形,与印度迈兰普尔多默宗徒坟墓上的十字架相同。这次内蒙古包头市出土的景教碑上也刻有十字架,若是它的四端也刻有百合花形,我认为元代蒙古汪古部(ONGUT)景教徒,有可能是唐代景教徒的后裔。

本文标题:元朝皇帝与教廷关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