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道路不仅不会成为限制我们的监狱,反而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去发现:如何在我们所面临的任何环境中为别人服务。
再说,当时黑云压城城欲催,众门徒纷纷离弃耶稣,连伯多禄都吓得三次不认主,个个凄凄惶惶东躲西藏,自顾不暇,又怎么可能为了一具毫无用处的尸体,去刀斧丛中走险呢!
在世界这片浩大的信仰荒地,急需要我们去开垦,并且现在是开垦这片荒地的黄金时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在探索精神深层追求——生命的终极归向和意义。
2020年重阳节,我代表教会去看望老人家,那时候,老人身体还行,只是少语,女儿说因为前一段疫情有所反复,母亲有些害怕,不敢出门,身体虚弱了很多……我给老人围上教会送的围巾,老人很高兴,只是一句话也不说。
因为她深深感到被理解和被爱,因此也能够去理解和去爱他人:这是开始。她感到被理解,她感到被爱,因此能够理解和爱别人。
究竟是什么在motivate(激励)我们,去走完这不容易的一生? 不妨再一次地倾听一下爱因斯坦式的答案——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
(编者:本文作者是一位新教友,她把自己宽恕仇人和爱人的经历分享出来,目的是要告诉我们基督徒如何更好地去学习爱人、并爱“仇人”。) 在上个世纪60~70那段充满浩劫的年代里。
它意味着明白救恩不是为光荣而攀升,却是为了去爱而俯首躬身。它意味着把自己变小。在这段旅途中,为了不迷路,我们要伫立在耶稣的十字架前:那是天主无声的讲台。
由于基督,这种爱驱使着我们去人性所不愿涉足的地方:就是对穷人的爱,对那些不可爱之人的爱,对那些不关心我们、不感恩之人的爱。这是对没人愿意爱的事物之爱,甚至是爱仇。甚至是对仇人的爱。
恭读宗徒大事录 3:1-10有一次,伯多禄和若望在祈祷的时辰,即第九时辰,上圣殿去。有一个人从母胎中就瘸了;每天有人抬他来,放在名叫丽门的殿门前,好向进圣殿的人求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