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信仰若不将我们置于危机,就是一种处在危机中的信仰;信仰若不使我们成长,就是一种必须成长的信仰;信仰若不鞭策我们扪心自问,就是一种我们必须对其加以质询的信仰。
他将耶稣带到一座巍峨的高山之巅,居高临下,环顾四海九州,将世上的一切国度城池,森林般的豪宅大厦,川流不息的香车宝马,人世间的种种荣华富贵指给耶稣看,并说:“你若俯伏朝拜我,我必把这一切交给你。”
乌梅斯枢机说,但若离职神父无意使自己的情况合乎规范,为了教会及该神父的益处,尤其是如他有孩子时,他应该要得到豁免。这位七十四岁枢机说:“相关神父的孩子有权有个在天主眼中及按照良心处于正确情况的父亲。”
(若17:21)“因为天主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2:4)本堂神父作为教友团体的领导有两个大的责任:一是帮助教友合而为一。这包括与天主和好,及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和睦相处与接纳。
拉青格引用了15名天主教神学家1989年在科隆的声明,称之演变成「对教会训导和若望保禄二世的抗议呼声」。就在那段时期,《真理的光辉》通谕于1993年问世;这份文件阐明,「有些行为绝不可能成为良善的」。
本笃引用了十五名天主教神学家一九八九年在德国科隆的声明,被称之演变成对教会训导和若望·保禄二世的抗议呼声。
例如,若我只为金钱、玩乐、功名利禄而生活,我就是活在灰烬中。“若我对生活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是我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我认为应得到的,则我看到的仍是灰烬”。
教宗继续表示,“若基督徒把牌压在防守上,只在遵守教规和诫命时才出击,这很悲哀”。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只是不犯错还不够,这种生活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宗勉励信友们,要在圣保禄的引领下迈出“新的一步”,扪心自问:“若我们在祈祷中与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相遇,会发生什么?”教宗回答说,耶稣在十字架上“交付了灵魂”(参阅:若十九30),奉献的是祂自己的生命。
就以今天加纳婚宴的福音(若2:1-11)为例,惨加婚宴的人用石缸中的水,来进行餐前取洁礼之用,很可能都是洗净双手或器皿。但这是一种宗教礼仪,还只是人们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