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什库堂的一次信仰生活分享会上,从宣武门堂前来朝圣的60多岁的王若望教友讲到自己继母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王从小就淘气得出了格,经常有人找上门来告状,哥哥、姐姐劝告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
我们教会里有教宗、主教、神父,还有修士修女,还有很多教友。有青年团契……甲:青年团契?你们还集体练气功?乙:谁说的?甲:不一块儿练怎么会有一团一团的气呢?乙:嗨!
在讲道中,教宗强调,基督徒懂得勇敢且自由地说出真理,这份勇气源自于圣神。(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4月18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当天,他在祈祷中挂念著感染新冠病毒的残疾人和照顾他们的医护人员。
我们基督信徒每主日去参与感恩祭(弥撒)时,都会领受圣体——生命神粮。究竟圣体圣事能带给我们什么神恩?为何如此的重要,竟称之为「生命之粮」?
除主办单位外,来自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河北正定天主教会、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抗战史学会及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
神父从各地来费用自理,各堂教友包租大巴、中巴他们自己付费。几天折腾下来,物质上的损失恐怕是有五、六万之多。庆典当时,场面宏大,无非是大吃大喝,无非是歌功颂德。可是晋牧以来,我有什么功德堪夸呢?
每逢主日,她和热心教友一起参加宗教活动,唱圣歌、读圣经、聆听神父讲道……我在读书时,心灵受到信仰的熏陶和感化,后来领洗了,也萌生了当修女的念头。
众所周知,教友福传源于基督的命令,为此传教节文告特别指出:每一名领受了圣洗圣事的个人以及教会团体不能只是偶尔关注福传,而应该坚持不懈地重视福传,视之为基督信徒的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
改为本地语言的目的就是为能更好地进行沟通,但同时这为主礼者也是一个挑战——要向教友们解释要庆祝的礼仪的意义。可是,如果没有在礼仪中与神相遇的经验,没有对基督奥迹的生活领悟,又怎能向教友们解释呢?
就坐之后对我说:这里是农村,农村有农村的礼节方式,你用握手的问候方式在你是自然的,在这里教友是不能接受的。他服务过锦衣华盖,也服务过布衣草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