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愿意借文字分享,指出一些教育中的错误方式。鲍思高神父和青年们在一起娇惯溺爱会毁了孩子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娇惯溺爱。
第一届就是在汤女士的家里开办的,由于没有办慕道班的经验,她到处请神父或资深的教友来授课,然而这里讲中文的神父少之又少,所以大部分都是华侨教友来担任,课程内容主要是分享信仰经验。
四旬期却邀请我们悔改,改变心态,好让我们发现生命的真与美不在于拥有,而在于给与;不在于囤积,而在于散播并分享良善。最先播种的,是天主自己。
当我们体谅他人的需要,关心他们,分享他们的喜乐与忧虑、祝福与痛苦时,当那些遭遗弃、被拒绝的社会边缘人士,因着我们的爱心而重获生命的尊严和权利时,我们就是他们的“护慰者”,藉着如此的“爱耶稣”,我们也获得天主的护慰
对不顺心者她就聆听他们给予鼓励,对好事她就分享对方的喜乐。尽管教会的道理她不太会讲,会念的经也不多,可她那高贵的人品,使得她绝不会人云亦云,背后闲谈他人长短。
通过“圣言”,我们聆听主耶稣的教导,在理智和心灵上与主融和;通过“圣餐”,我们“吃主耶稣”,使祂进入我们的整个生命,我们也分享祂的生命。
教友和牧者,领受的是同一的圣洗,同一的圣体,将来也要分享同一个天堂永福。所以,教友见了牧者不必害怕,更不必“下跪”;牧者能以圣事服务教友,本身就是自己的福气和荣耀。
杨道公和他的两位学生,王敏娟(左)俞晓芳(右)与信仰飘摇相伴的人生加入天主教会时,镇反运动已经呈现了扩大化,教友们参与弥撒都十分困难,杨道公已想到自己未来的道路不会太好走。
当时,除了照顾圣堂,暑假举办要理班,组织教友们重温学习要理,两地修女们在主日弥撒前曾轮流分享道理。
我准备了从下面的五个部分与你们做一次分享和共勉:一、慈悲的根源来自于天父 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福音中的这句话启示了我们,天父是一切慈悲心和慈悲行为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