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是可行且必要的」。这是圣座一贯的立场。教宗最后重提他今年的《世界和平日文告》,强调教育及工作是促进对话及友爱文化的必要条件。教育能促成人类整体发展,使人变得「自由又负责任」。
常年期丙年第廿六主日和「求免饥馑」弥撒中也选读这段福音。这个比喻故事是圣史路加独有记述。
呼吁今天是为中国天主教会的世界祈祷日。也恰逢童贞圣母的瞻礼,进教之佑,人们在上海佘山圣母的朝圣地敬礼她、呼求她。在这个场合,我谨向我们在中国的兄弟姐妹表示我的思念和亲近,分享他们的欢乐和希望。
遂于主日前往见神父,请他召开特别聚会。神父初颇迟疑,恐怕没有人来,后来终于赞成了。旋即定于那日晚间,在某私人大屋聚会。出乎意料,那晚聚会的人非常多,座无虚席。稍静片时,有一罪人起立,发出同样请求。
基督徒相信时期一满,圣父为了我们的得救派遣圣子来;相信耶稣基督以死亡和复活救赎了世界;相信圣神世世代代在期待着主光荣的来临中引导教会。
此外,互联网,作为社交媒体,瞬间就可以让世界公民彼此衔接起来。今天,我们的许多学生都是从互联网上得知牧灵研究院,而不是通过口口相传。
农忙时,召集大家主日天在她家聚会祈祷;冬闲时,通知三队、四队、邻近村教友在她家读圣经、学唱圣歌、通功念经。这大概就是教会提倡的基督徒基层小团体吧。
九十年代,沙石价位上涨,挖掘、运输沙石收益颇丰,在利益驱动下,修石渡的青壮年劳力主日无人进堂。兰神父劝说无效,捶胸顿足,流泪祈祷。不久,修石渡接连出了几起车祸,震惊四方。
在许多堂区,神父不喜欢讲道,平日不讲道,甚至在殡葬弥撒中也不讲道,而在主日也以圣经分享来取代讲道。还有一些神父让修士或修女在福音之后来分享一下圣经,还美其名曰:给他们机会好锻炼一下。
夫妻二人热心祈祷,寻求天主的旨意,一天晚上他念日课时,圣咏上的话引起了他的共鸣:子女全是上主的赐予,胎儿也全是他的报酬。(咏127:3)子女是上主的赐予,这句又熟悉又陌生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