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福音讲述了奢华宴乐的富有人和贫穷的拉匝禄生前及死后的遭遇(参阅:路十六19-31)。教宗在讲道中表示,耶稣渴望藉著这个故事提醒世人,「我们人人可能都是如此生活」。
(路十二49)。”今日世界仍然需要这样的火焰,需要让神性的力量治愈所处的悲惨状况,这是只有天主才能赐予的力量。
亡羊的比喻也传达出同样的讯息(参阅:路十五4-7)。羊之所以丢失,是因为牧者缺乏「警觉心和牧灵关怀」。
教宗表明,在将临期的尾声,当天礼仪的两篇读经引领我们注视「两片沙漠」,也就是两位不孕的妇女:依撒伯尔和三松的母亲(参阅:路一5-25;民十三2-7、24-25)。
教宗谈到当天主日的福音(路十五1-32),他提醒我们注意在每一台弥撒和每一间教堂中,“耶稣都乐于欢迎我们到祂的餐桌前,祂在这里把自己献给我们。”这句话肯定了天主的慈悲,即“天主的爱战胜了罪恶”。
我们不可像那个司祭和那个肋未人那样,看到被丢在路旁半死不活的人便从旁边走过去(参阅:路十31-32)。他们心中可能说:“这不关我的事。”教宗由此省思道,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首先成了天主怜悯的对象?”
宣读福音后,裴主教以“常和主同在”(谷3:13-14),“保守你的心”(箴4:23),“走下山”(路6:17)向参礼信众讲解福音圣道。裴主教提醒神父们,“常和主同在是每一位神职每天必修的功课”。
(路2:11)24日随着天空夜色渐渐垂暮,繁星开始闪烁,慢慢进入到寒冷的、宁静的、圣善的夜晚。
教宗解释,大圣若瑟乃是为父亲的好榜样,玛窦和路加两位福音的作者都描述他不是耶稣的生父,而是耶稣的养父(参阅:玛一16;路三23)。
就连耶稣也受过谴责,因为祂进入了税吏的家,与民众眼中的罪人同桌用餐(参阅:玛九11;谷二16);因为耶稣吃饭前没有洗手(参阅:路十一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