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愿香江 共创未来】香港各主要宗教代表人士畅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感想
2022-09-07 11:16:28 作者:汤汉 来源:信德网
【编者按】2022年7月1日,我们迎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连日来,香港宗教界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7月5日,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举行“祈愿香江、共创未来”宗教领袖座谈会,香港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六个主要宗教近百位宗教领袖出席。六宗教领袖一致认同,回归25年来,香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宗教界期望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把握新机遇,努力创造更美好的香港。他们就回归以来的香港宗教自由、宗教界的角色,以及宗教界对政府及社会的期望交流意见。《中国宗教》2022年07期专题刊登部分香港宗教界代表人士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的感想感悟,以飨读者。
本刊特别说明,香港的宗教制度是在“一国两制”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保障,只适用于香港。香港宗教与内地宗教的交流交往遵照基本法规定的“互不隶属、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的原则开展。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的所思所想
汤汉
回归以来,香港的宗教信仰自由与以前一样,虽然仍需要推进互爱与修和精神,但我衷心表达感恩,除了多谢天主外,也多谢国家和社会。每个人都有精神和物质上的需要,因此自由选择宗教信仰也非常重要,我也在此表达感恩。希望我们今后在香港仍可继续享有高度的宗教自由。
天主教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其他宗教,特别与儒、释、道、伊斯兰教及基督新教有相似之处。早在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天主教会已鼓励宗教交谈,1972年成立“宗教联络委员会”,与其他宗教展开交谈。因此,1978年10月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成立之初,天主教会已是基本成员之一。每年新春六宗教领袖座谈会向全港市民发布文告,给予社会积极建议,鼓励大家多作“生活交谈”,也放眼祖国及世界,“以建设一个更公平友爱的社会”。
人有精神、物质和人际关系的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不单只追求经济成就,还应重视社会、政治、文化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因此,香港在计划发展时,应照顾到以上各方面。在处世待人方面,我们宜学习三点美德,就是:谦卑简朴、集思广益、包容异己。
青少年有无限的创意和潜能,不怕冒险,即使面对挫败,也能再站起来。所以,面对当前无限的可能性,应多作尝试,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为建设社会和服务他人而努力;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上所强调的,各界人士应该提供更大空间,让青年发挥所长。的确,按照丹麦哲学家齐克果的描写,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感性、伦理和宗教阶段。有人把这三个阶段演绎为三类人生:第一类像“逗点”的人生,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第二类像“平面”的人生,有长有阔,不但顾及自己,也顾及他人,谋求他人的幸福;第三类则是“立体”的人生,兼具长阔高,不断扩展升华,既体现宗教情操,也热爱世人。深盼青少年致力成为属于第三类型的人。《路加福音》第九章57至62节启发我们:(1)要订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奉为自己的人生使命;(2)以牺牲精神,践行这使命;(3)且终生践行,促使仁爱、正义与和平的天国临现人间。
香港天主教会与内地教会历来关系密切,一直以来积极开展交流交往活动,香港回归祖国后尤其如此。无论是香港天主教会还是内地天主教会,当前都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时机,都要深入思考寻求适合中国当今社会文化的健康传承之路。作为教会信仰生活的理性思考,神学在这一使命中不可或缺,并应当成为香港教会与内地教会交流的重要领域和沟通平台。
今天,我们正处于祖国日渐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时期,两地教会也都在积极融入时代,内地天主教深入推进天主教中国化进程,香港天主教会尝试在新的社会处境下继续自身的使命。
为加强内地天主教会与香港天主教会在神学思想方面的学习交流,提升双方教会在神学研究上的合作水平,分享天主教中国化的成果和经验,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神学研究委员会发起举办神学交流会,并邀请香港圣神研究中心共同合作,搭建起一个神学交流的平台。期望这个平台能聚集内地与香港天主教会的神学人才,加上专家学者的努力,为双方教会开拓一条不断适应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路径。
我想借这机会,向内地的天主教团体和信众致以衷心问候,祝愿您们善度基督信仰生活,在灵修、教育、慈善服务等成己立人方面,为中国教会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见证与贡献。
(作者为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枢机主教)
本文刊《中国宗教》2022年07期
责任编辑 卢晓容
摘自:微言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