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世青节”闭幕礼感恩祭讲道时的祈祷,指出青年们向外宣讲复活的基督时,是体验到宗徒们聚集在耶路撒冷的楼房上,期待圣神降临时的情境。
这是新的基要主义分子的诱惑,他们害怕前行,倒退则让他们觉得更安全:他们寻找的是来自天主的安全,而非赐予安全的天主。教宗方济各在10月27日的公开接见活动中,指出了上述不正确的信仰态度。
「谁若因你们属于基督,而给你们一杯水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失掉他的赏报。」(谷9:41)在整部福音中,耶稣都在邀请我们去施予:「施舍给穷人。」
《我渴望而又渴望》宗座牧函重申在礼仪中教会共融的重要性,而这礼仪则是源自梵二大公会议的礼仪改革。牧函指出,这不是新的指令或是有特定规范的训示,而是为明白礼仪庆典的美好及在福传中的作用所作的省思。
恰恰是在耶稣受难中,基督的坚忍显现出来,就如祂柔和适度地接受被逮捕、被殴打和被不公正的定罪,祂没有在比拉多面前回嘴;祂忍受被士兵侮辱、吐唾沫和鞭笞;祂背负起十架的沉重;祂原谅那些把祂钉在木架上的人;在十字架上
来自省城各大中医院的22位教友大夫和协助参加服务的4位教友,并肩会战。共设中西医内科及眼科仪器,力争做到“有问有答,百问不厌”,咨询台引人关注……这次参诊即无私为患者就诊,又广泛宣传了基督福音。
1900年与1965年愚昧演出的悲剧我们似乎都忘了。不懂亚松达的灵修,就不懂得我们的差距;不会学习服从,就不懂得我们追求穷人基督的意义。
因基督执行天父的旨意,赏罚严明。至此,我们已对耶稣说的比喻作了适度的分析,但经中还有一句话很值得思考,那就是伯多禄说的:主呀,你讲的这个比喻,是为我们说的,还是为大家说的呢?
(宗8:14-17)此外,圣保禄在《致格林多人后书》中写道:那坚固我们同你们在基督内的,并给我们傅油的,就是天主;他在我们身上盖了印,并在我们心里赐下圣神作为抵押(格后1:21-22)。圣神的保证。
因着这一次相遇,他们成了耶稣的门徒,与耶稣天天生活在一起。这个经验为若望一定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邀请,却奇迹般地改变了他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