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并没有给我们任何得以“对受造界蛮横霸道恣意妄为”的理由(《愿祢受赞颂》通谕,200)。
答:它提醒我们,读经员不仅是读圣经的人,也在需要时代表团体,把大家的祈祷意向清楚地宣告出来,带领全体信友一同祈祷,回应天主的召叫。
我们还发放免费书籍,如“要理问答”、“圣教歌选”等;课前学习圣经、圣歌;讲课前祈祷。陪同员负责督促、帮助学员学习,主日还组织学员到教堂内观礼。由于组织严密、授课水平高、气氛活跃,深受学员欢迎。
为了更进一步让自己更新,我愿意提出三段圣经章节,做为反省的题材。 1.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受苦(格前十二26)──教会 冷漠就是只关心自己这致命态度,但天主的爱能贯穿这冷漠。
不过,大多数的被访者认为,对贫穷者的关爱是教会的本质,非常欣赏教宗方济各的作风和关爱贫穷的行动表现,认为他的呼吁和提醒,对教会领袖和成员都很重要,会对教会起到积极回应。
夏天在门前乘凉的时候,母亲身边总是围坐着许多妇女和孩子,母亲就给她们讲圣经故事。什么天主造世啦,洪水灭世呀,梅瑟颁天主十诫,以色列人过红海呀等等。新经故事讲的就更多了。
她弹掉上面的灰尘,亲吻了扉页主耶稣的苦难圣像,琼哭了,将圣经捧在心口哭了好久好久,仿佛要把一生所有的泪水全部掏干似的……终于,她停止了哭声,开始恭读圣经。
听到教友说圣经读了几百次,让我非常惭愧,也点燃了我的福传心火,我暗自与天主立了个约:为了复兴福传,我要与主携手,真的要去做了。
因此,我们要设法以新的方式来聆听教会根据圣经并默观上主,而叙述的主耶稣所建立的事。首先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所叙述的有关建立的事并不是一句独立的话,而是以关系代名词开始:祂,在前一天。
但教宗方济各的回应却至少给她带来了安慰和尊严,也给今天的教会指明了方向:先和他们一起哭泣,然后采取有效行动去改变必须改变的,建立应该建立的——也许首先要改变的正是教会本身和其中每个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