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没有排除宗徒们对现世物质的直接需求的意义,对此我们已对经文原文的直接意义讲过了。
例如以下这几段经文:“清酒令人轻狂,醉酒使人发疯,凡沉溺于酒的必不是明智人。”(箴21:1)“醉酒与美女,迷惑明智人”。(德19:2)“是谁将哀鸣?是谁将悲叹?是谁将争吵?是谁将抱怨?是谁将无故受伤?
走到院子,往西北角瞅,太阳暖洋洋地照在母亲读经文、晒太阳的地方。依稀看到小园里那棵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红石榴,母亲站在那里喜乐地合不上嘴……过去的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处处都留下母亲的印记。
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天日课、礼仪中的经文?如果你每日诵念时是在用心思想后才说出口的——你一定是圣人!否则你一定在说谎!你读过《圣咏集》吗?
还有许多类似的经典例子,比如广受基督新教徒欢迎的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和巴克莱的《花香满径》,都是用以全年每日反省某节特定经文(比如天主教的甲乙丙年系统读经)和主题。
(若3:18)可是,这段经文也谈到天主的良善。天主让我们自由地去接受或不接受祂,也让我们自由地去回应或不回应祂。看到人们拒绝祂给予的爱,天主应该感到痛苦的。尽管如此,祂永不会剥夺我们的自由。
他把这些经文放在圣母大殿的祭台上,并同他们一起用这些礼书歌颂赞美天主。济利禄几天后去世,他的圣髑仍然敬奉在罗马的圣克莱孟大殿。而美多弟则被祝圣为主教并被派回斯拉夫地区。
他的祈祷并不光是诵念经文。见到他祈祷的人,都看到他完全沉浸在天主内。他与天主的这种接触令所有的人印象深刻。
其实他俩都这样,他们始终不明白自己念的经文的含义是什么,但他们还是要念,似乎他们不去这样做,生活就缺了点什么。
在忙碌的牧灵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着各种事情而忽略自己的身份,或者因其他原因会忘记自己是做什么的,借着这样的复愿礼仪的经文再次激起并唤醒我们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