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团体和人之间的互相依赖性,这一点之前经验缺乏,将来我要努力将教友团体建设成为生活的中心。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人的祭祖,可否允许教徒祭祖,成为他们争执不休的中心问题之一。一、明末清初的祭祖分歧明朝末年利玛窦(1582-1610在华)等耶稣会士来华不久,便对盛行的敬孔祭祖活动采取宽容立场。
(谷1:15)天国是耶稣福传的主要内容,是耶稣训导的中心图像,是天主对人类的计划和梦想,耶稣的工作就是把天国带到人间。
等条件成熟后,修会在当时教区中心成立自己独立的初学院及修会总会,并且有刘文林神父做她们的专职神师。后来这个团体快速发展,越来越成熟,成为榆林教区发展的有生力量。
查浦漫以神为生活的中心,他捐资兴教的义举备受瞩目,人神共喜。这是天主早已预见到的。“天主原把智慧、学问和欢乐,赐给祂所喜爱的人。
这也道出了大家对司铎的期望。
天主子的道成肉身,以及在世上的生活、死亡、升天,使得天主与人类之间、天与地之间的门,一次为所有的人敞开了。
改革开放后,帮她背砖的人已年近古稀,她履行承诺,三次登门给他宣讲真道,终于解开他不信神的死结,在去世前接受了洗礼,领了傅油圣事。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早已湿润了。我同情她受的苦更感叹她忠于天主的坚强信德。
三、神父的灵修从以上对神父的品级上,道出了神父品级的三个基本特点。
这节经文充分显示,玛尔大对自己的妹妹非常之不满,附带着对主耶稣也开始有怨气,一句你不介意吗道出了玛尔大此刻真实的心态:我为你忙碌了半天,你居然还一直坐在那里讲道,家里就我妹妹跟我两个女人,难道她不该像我一样的伺候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