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教会所宣扬的天主与我们斤斤计较,即使我们犯一点小错误,他也会罚我们在炼狱里呆很久。如果我们不小心犯了大罪,又很不幸没有办告解就去世了,就彻底完了!天主会罚我们下地狱,永无出头之日。
所以,难怪这种泛滥而有害的暴力,也会戕害他们年幼的心灵,使他们天生的热情转为失望或愤世嫉俗,善良的本性变为冷漠与自私。
密码要告诉我们的,可能是‘什么事可能发生’,而不是‘什么事会发生’。
导演很聪明,既利用了题材的敏感性,同时又绕开了可能带来的争议,它将关注的重心放到了修道士在大难来临时的内心抉择。那些年老修士的选择,让影片蒙上了一层神性与人性的光辉。
同样,如今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如果没给机会,没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年纪大了就不会再有所作为,或者说,给予他们的空间太少了,会压制他们文艺福传方面的长处。
褪去色彩的世界 在《旧约·撒迦利亚书》中,说橄榄山将是末日耶和华降临的地点,圣殿山那扇紧闭的金门只有当弥赛亚来临时才会打开。
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哲学家的无聊问题,但是也许是人会在某个时候会想到的。从日常语言上看,可能很无聊,但从哲学上看,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的判断或命题,有些是分析性的,例如“整体大于部分”。
记得有这样一句格言:会犯错误的是人,会原谅的是神。不禁使人联想到原谅他人错误的难度和高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谁也不可能凡事都做到十全十美。
有一天放学,我和妹妹习惯性地走进姑奶奶的房间,却不见了人影,我和妹妹还以为她会走路了到其他房间了,就满屋子找。奶奶问我和妹妹:你们俩找什么?我和妹妹异口同声地问:我姑奶奶呢?
她认为,爱德修女会的目标是“解除耶稣的无限干渴,他是为了爱心而被钉在十字架上”。这是一个普通的目标,但其中所体现的意义却非同寻常。该团体的每个小教堂都书写着“我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