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11:1)耶稣向我们预许的天堂和永生就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参格前2:9),然而我们却能在信德中热切地期待,全心地向往。
边神父深深记得:包头单列为独立教区后,有从修院毕业立志献身于主的,刘主教和他一样无比喜爱这些承前启后的教会新生力量,亲自来包头祝圣他们,这些神父现已成为包头教区的顶梁柱。
边神父深深记得:包头列为独立教区后,有从修院毕业立志献身于主的,刘主教和他一样无比喜爱这些承前启后的教会新生力量,亲自来包头祝圣他们,这些神父现已成为包头教区的顶梁柱。
最早在创世纪第4章21节,讲到有一个人,名字叫犹巴耳,他是所有弹琴吹箫者的始祖。这是圣经里,最早有关音乐实例的记载。
因此,有关我们这里无家可归的人、难民和移民状况重大道德问题的意义便有了更深层的幅度:当天主寻求进入我们心内时,我们真的有地方给祂吗?被我们拒绝的不正是天主吗?
人们将称他的名字为厄玛努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玛一23)谁相信耶稣的话而愿意奉献自己呢?
1951年,在1017高地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一颗美军的炸弹在距他四、五米的地方爆炸,随着剧烈的声响,飞起的沙石将他埋了个严严实实,当班里的战士挖开覆盖身上的尘土,将他救出时,只见他的口、鼻、耳等多处流淌着鲜血
乐鼓之声铿锵有力,响彻云宵,感心动耳,余音袅袅,各种乐器的精彩演奏汇成了一片音乐的海洋,传达了向天主的赞美,呈上了对主教的祝贺。晚上由堂区圣心会修女主持带领“泰泽烛光祈祷会”。
有人也认为是为满足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美国人马斯洛研究称人生是为了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尊敬等需求。
读经一厄则克耳先知书34:11-16这段经文既是旧约的预言,又在新约中借着耶稣圣心得以成全。一、经文背景简介厄则克耳先知是主前6世纪的先知,活跃于以色列被掳到巴比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