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嘲弄主。另一个则自认犯了错,转向主说:「耶稣,当祢来为王时,请祢纪念我。」耶稣无限仁慈地注视他,并回答他说:「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参见路23:32、39-43)。我们自认是他们中的哪一个?
引导语历史不可忘记:在一九三六年,主耶稣告诉傅天娜修女,「神圣慈悲」瞻礼当在复活节后的第二主日隆重庆祝。那天是祂复活后的第八天,祂赐给了宗徒们赦罪的权柄,建立了告解圣事。
引导语历史不可忘记:在一九三六年,主耶稣告诉傅天娜修女,「神圣慈悲」瞻礼当在复活节后的第二主日隆重庆祝。那天是祂复活后的第八天,祂赐给了宗徒们赦罪的权柄,建立了告解圣事。
记得曾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会犯错误的是人,会原谅的是神。不禁使人联想到原谅他人错误的难度和高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谁也不会十全十美。
若望福音记载了一件很出名的耶稣宽恕罪妇的故事,一些经师和法利塞人把一个在犯奸淫时被抓住的妇女带到耶稣面前,要耶稣决断该不该用石头打死她,因为按梅瑟的法律该处死这样的女人。
他一无所有,也不会主有什么;他是绝对的放弃——在永恒的给予中,无限性地放弃……在‘拥有’里,他什么也没有,所以在‘
说起昔日所念经文,总给人一种文绉绉的感觉,虽琅琅上口,但让人似懂非懂,不知所云。经文中不时有之乎者也出现,人称代词多为吾、尔、汝、彼等。早些年教会特别注重念经,早晚必念,进堂参加弥撒也以念经为主。
人都有一死,谁也逃避不了,问题是临近死亡的这一关该怎样度过。要知道,一个人纵然是叱咤风云、力大无比,一旦临近死亡,他也会显得多么的可怜,又是多么的无能为力。
虽然如此,上主依然愿意让所有人跟随祂,因为祂知道我们都是罪人。最大的问题不在於那些跟随祂的人,而在於那些停滞不前的人。教宗解释说:停滞不前的人待在路边,持观望态度。他们根本就是坐在那里。
这令人想起圣经中天主要求诺厄建造方舟,好能在洪水来临时保护人类。教宗强调,「我们今天也要以天主的名义守护和平」,携手进入「友爱的方舟」,在世界的狂风暴雨中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