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任江峰平时根本不进堂不祈祷,主日天也是王俊琴硬拉着他去,他才有可能去。如果有人请他去吃饭,马上就会放弃主日弥撒。现在他们俩经常在教会里服务,主日弥撒从不缺席,每天全家人一起祈祷。
教宗方济各12月22日在宗座大楼书房窗口主持了将临期第四主日的三钟经祈祷活动,教宗特别强调说:穷人不能等,要让每个家庭都能有个家。至尊天主居我人间,更彰显出祂无可比拟的全然爱情。
,对国家民族,有相当贡献(注:香港日报载,转引自《海潮音》第27卷第5期。)。另一方面则在理论上通过对抗战主张的阐发与积聚,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较成体系的抗战思想。
在狱期间他时时记着天主,并牢牢地记着每年春风月圆后的第一个主日便是复活瞻礼。
每天的日课颂祷和午餐前念玫瑰经让修士们能够圣化一天的生活,而且也象征着与普世教会同心合意地祈祷,借此也把修士们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兄弟的爱及在天主内爱的共融。
不过,具有这样经验的人都知道他仍应参加教会内的礼仪,参加主日弥撒,除了这些外,他们还需要团体中间的支持,就是祈祷会在祈祷中多次支持他,使他长久地体会天主圣神的洗礼的经验。(连载三)
在佘山附近地区的张朴桥教友也纷纷来到这所小堂里来参与弥撒;继而在山顶造六角亭一座,供圣母像并建有祭台,所供圣母像为中国修士刘必振(字德斋)摹仿巴黎“胜利母后像”绘制的,改称“进教之佑圣母”奉为佘山主保,以每年5月24日为佘山进教之佑瞻礼日。
他在本堂区,规定每年农历年末的最后一个主日,为本堂区的感恩节,做大礼弥撒,感谢天主一年来的照顾和赐予的恩惠,提醒教友要时刻不忘感谢天主。传教节组织演讲每年的传教节,除做弥撒外还组织其他活动。
有关中国和中国历史主题的著作尤为引人注目,有131种,如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卫匡国神父的《中国新舆图》,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的《中国新事萃编》,DUNNY-SZPOT的《中国传教史》,张诚和徐日升神父关于尼布楚条约的汇报和日记
每年的九月十四日为七号瞻礼日。1935年比利时老荷神父赴七号接了甘神父的位。以后有杨神父做七号本堂。1943年于道明(中国人)任本堂,1947年宋连德(中国人)神父任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