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代中国天主教会福传方向和方法
2013-01-24 13:40:18 作者:王晓兰 来源:《信德报》2013年1月10日,2期(总第519期)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出现了各种文化碰撞、交融、多元发展的态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和相应的体制正在发生急剧变化。 面对这样多元的时代,我们教会传统的福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信仰需求了,客观上要求教会必须改革,重新调整当代中国天主教会福传的方向和方法。
福传员正接受培训
一、 由重视圣经
基督新教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圣经,基督新教差不多是随着圣经的传播而传播,而天主教会则是靠说教,很少让圣经本身发挥它强大的功能,所以各地教会必须推动学习圣经。
二、 由信徒到门徒
要推动福传,光靠神父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教友。神父是一个牧人,是天主子民的领袖,是统管全局运筹帷幄的设计师,即使神父亲自向教外人士宣讲,穷其一生的力量,他接触的人仍是非常有限的。要知道,一个成功的将军,并不在于他上前线亲自打死多少敌人,而是在于他能统领多少军队,利用巧妙的战略战术,歼灭多少敌人。所以,福传不能只靠神父们,要大力发展教友福传,因为耶稣需要的不是信徒,而是门徒。信徒是只知道接受别人的造就、喂养,而不知道造就、喂养别人,更不能给主耶稣帮忙。为此,为耶稣来说,从来没有信徒字眼,只有门徒。
三、 由单一转向多元
传统的天主教基督徒大部分认为,教会的活动就是望弥撒,念早晚课。要望弥撒就要有神父,若没有神父,就没有其他办法了。为此,进堂就是为了望弥撒、看神父来的,这样由“天主教”衰变成“神父教”了。一旦没有神父,时间长了,教友的信仰也就死了。岂不知天主并不只在神父身上,天主无所不在,处处都在,更临在于他的话语《圣经》内。主耶稣说:“我给你们说的话,就是神,就是生命”。为此,教会的活动除了弥撒,还有学习圣经,走访家庭,开办医院、养老院、孤儿院,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等等,虽然弥撒是教会的主要活动,并且是必不可少的,但也要有其他的活动相配合。信仰生活是多方面的,为什么要把活生生的信仰弄成那么单调呢?信仰生活岂不也应该丰富多彩吗?
四、 由“建堂热”向“福传热”过渡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教会穷于应付的是神职人员的青黄不接、教堂建筑不足的局面,那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神职人员和建设教堂。而在二十一世纪,一座座宏伟的教堂在中华大地上拔地而起,很多其他附属设施也都完善。随着老一代神职人员逐渐地离去,中青年神职人员正在担任历史的重任,福传及培训教友也就成为当前中国教会的当务之急了,如果教会只有空荡荡的建筑,而没有天主子民,再大的建筑也不能代表教会的全部,何况初期教会也不是在大教堂里发展的,而是从家庭中开始的。天主将来也不会问你盖了多少教堂,而是问你传了多少教友。为此,教会的当务之急是培养教友们的福传意识,开展家庭教会,以点带面,让福音像酵母般地在社会中传播开来。
五、 培育“家庭型教会”
堂区里一般都是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人们都常常聚集在教堂里参与礼仪,人与人之间也不易沟通,因为圣堂毕竟不是说话沟通的地方。如果堂区里再没有其他活动的地方,更是没有沟通的余地了,这也是天主教传播慢的另一原因。如果能把教友化整为零,分片儿到家聚会,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与人的交往,同时也可让不信主的家人及邻居有接触福音的机会,教友也可发挥更多的活力,这样可以每周轮流,挨家挨户地聚会,只到主日天及大节日到教堂聚会。如此一来,基信团与堂区之间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六、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完善的堂区事务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治堂”,无论什么事都有章可循,这是堂区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立健全的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在消除不良信任的基础上,更能增强教友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是彼此信任的保障和堂区发展的基石。
七、 福传方法多元化
1、娱乐福传 特别是在农村,为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周末晚上可以在教堂放电影,把教外人也请进来,让他们对教堂有个感性认识。走出去,再进来,福传的种子就这样播撒出去了。
2、爱心福传 走访慰问确有困难的老、弱、病、残家庭,向他们播撒天国的爱心。
3、教堂文化福传 打造一流的硬件和软件以光荣天主。礼仪组、读经班、圣咏团,必须按专业人员培训。这样福传进来的人第一印象就觉得天主教信仰是一个文明高雅的信仰。
4、婚庆福传 承揽教内外朋友的婚庆仪式。神父主持,很多亲友参加,这也是福传的好时机。
5、外事福传 适当地打造一流的教堂让外面人慕名而来朝圣。这无疑会起到一定的福传作用。
6、经济和媒体福传 召开大型布道会向来者直接福传。
总之,面对新时代,教友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外福传,如此,福音才能快速地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