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主临在于受限制的环境中,「向昨日和今天的门徒宣讲新的一天」,敦促人们「质疑裹足不前和认命心态,促使所有为团体服务的恩典行动起来」。「因著上主的临在,受限制的环境结出硕果,为新的使徒团体带来生命」。
就此而言,募集捐助的经济方面“是传教爱德的真正标志和努力,心向远方的人们的需要”。最后,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部长勉励宗座传教善会与地方教会主教和各国主教团积极、密切合作致力于传教事业。
另一个障碍则是日益增长的个人主义,它给人们带来孤独。教会的训导告诉我们,安乐死是“一种对抗人类生命的罪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本质上邪恶”的行为。
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叙述的这位特洛伊祭司拉奥孔,极力呼吁人们不要相信木马,并因此而惨遭杀害。这个故事后来于公元前40至20年间在罗德岛被雕刻成艺术品,它实际上是罗马城建立的前提。
例如:在描述他自己的挣扎时,他写道:“我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但我同时也想要经验所有罪人们经验过的一切。毫无疑问,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挣扎的旅程。”当然,最后一位是圣奥斯定和他著名的《忏悔录》。
11月8日礼拜一开幕的这场展览极具战略意义,因为人们希望通过它纪念两个重要的日子:促成现代希腊诞生的人民起义(1821年)200周年、希腊共和国与圣座互派大使(1980年)40周年。
这里的水,都是人们经过若瀚的施洗,洗净他们的罪过。但没有罪的耶稣选择这样做,首先面对着人性上的黑暗(罪恶),好能从中救赎人灵;这个选择,也最终让祂牺牲自己的性命。
因为耶稣也提到史逻亚塔的倒塌,造成许多人伤亡,我想人们一样问了耶稣对那悲剧的看法。他们想知道,该怪责谁呢?比拉多(压迫者)?或加里肋亚人(制造事端者)?还是悲剧中的亡者(罪人)?
这些「贴地」的人们,都是被复活的基督带领着,正如油画中的多默般,自己先具体经验被要求相信的真理。
它的过去讲述的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土地,几千年前人们便涌向这里,被它的美丽所吸引,尤其是丰富的淡水泉,使它享有天堂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