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点燃的蜡烛象征基督是世界的光。通常至少要两支,但在主日和重大节日,可以点四支或六支,以显示更大的隆重。若是主教主持弥撒,就点七支蜡烛,象征圆满和圣神的光辉。
问2:城市和城郊是怎样分配给肋未人的?答:是由以色列子民按照上主的命令,以抽签的方式,从自己所得的产业中分给肋未人城市与城郊。这样的安排强调公义与神圣命令的执行。
初八那天正好是主日,按照南白堂区的计划,春节期间每周日都要外出传教,白吉太就跟随3位福传人员一起出去了。回来后,本堂白武华神父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愿意留下来担任会长一职。
答:安息年是每第七年,以色列人不耕种土地,让土地休息的一年,这是为上主守的安息,是对天主创造秩序的尊重和顺从。问2:在安息年中,以色列人可以吃什么?
欧乐天神父在与学员们分享司铎的使命据柳学文神父介绍:今年的培训是在总结2012和2013年夏季,信德文化研究所与遣使会中华省及芝加哥德宝大学合作,在美国举办的司铎的领导力培训的经验基础上而设计,其主题着重强调司铎在今天的使命
《民长纪》第三章问答上主保留的民族(3:1-6)问1:上主为什么留下客纳罕地的一些民族?
在以色列礼仪法中,任何非自然的体液流出都象征与“生命”秩序的脱节,因此使人处于“不洁”的状态(参见:肋15:2-3)。问2:一个患淋病的人不洁到什么程度?
罗神父颇感惊讶,答道:“研究教义,探求人生真谛,非一夜之功即能达成的,必得反复思考,细心研究。”为试光启奉教之心是否真诚,要他在八天之内,每天来堂听道一次。
正如著名的历史学家威尔斯曾说,信仰是人类历史的大纲。构建信仰的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对真理的坚信;二是对价值的认同;三是感情的融入。所以说,信仰就是贯穿在人们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
早期一些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生教友,在60、70、80年代里自发性地成立了许多信仰小团体,藉着读经祈祷,信仰分享成了一个小型的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