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宗教领袖昨天在高雄县的联合祈福法会同台,南台湾天气很热,星云大师(左)、单枢机主教(右),连帽子、手巾都拿来遮阳。
因为在这样的庆典中,教会的面貌才能彰明较著。
看着新教友左右为难,我心隐隐作痛,儿时的记忆再次浮现。我出生在不同信仰的家庭,母亲是老教友,父亲外教。父母由于信仰的差异,不时会发生矛盾。
事实上,尽管这是个纯宗教的仪式,却不仅仅是天主教会的喜事,因为德肋撒修女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1979年)、二十世纪最受尊敬的人物,她的形象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信徒的范围。
世界正是因着每一个人的无疆大爱才美丽,因着每一个人的付出奉献而精彩。宁晋边村黎明之家的王清芬修女以自己服务孤残弃婴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爱的魅力。
今年6月8日是敬爱的苏百勤神父荣归主怀两周年纪念日,虽伊远去,犹斯尚存,谨以此文敬献身在天乡的敬爱的苏神父。
我似乎是为了避开这种热闹,从来没有在文章中正面议论过他,也很少接触他的诗作。九十年代之初,我在一位朋友那里拜读过海子的长诗,那种浓烈的意象和哽哽吧吧地翻滚着的激情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昆明的团体跟外地教会的团体是融合在一起的,经常共同做一些慈善事业。 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丽江的团体,是由我们最近筹办起来的。
与人们的正当关系,就在于怀着感恩的心承认他们的价值。在富人门前的穷人并非是令人厌烦的人,而是一个召唤,召唤我们悔改和转变。
在这些民间的虔敬习俗中融汇着普通信徒内心深处的信德,这些热心习惯是他们感受经验的一部分,是他们生活习惯的组成部分,是大众普遍的感受及生活的固有因素。因此,民间的热心习俗无疑是教会丰富而又珍奇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