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一个叫张白的村庄,那天正好是个主日,我就到了教堂,时间还有点早,就和几个教友聊天,无意间发现本堂神父忙里忙外,就连堂里的钟都亲自敲,我很是不解,就问身边的一位教友:你们这里一直都是这样吗?
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救恩的日子。”(格后6:1-2)按照教会的礼仪,从三月一日开始进入四旬斋期,无独有偶,三月一日是圣若瑟月的开始。四旬期和若瑟月巧遇同一天开始,这在教会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编者按:张俊胜老师是河北省吴桥县的一位教友,他1995年领洗加入教会。下面这篇文章是他以及他的家人的信主经过,从他的讲述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信仰在我们生活当中所起的作用。
我和房东汉娜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汉娜患有十分严重的失眠症,每夜必服一种副作用很强烈的安眠药才能入睡。一天,我在一堆从国内带来的药中找到两瓶治失眠的中成药,于是我把它送给了汉娜。
2011年5月2日天刚破晓,甘肃天水教区赵建章神父照惯例于教堂附近的马路上晨练。正漫步时,突然发现一位失去双腿的中年男子,艰难地爬行在人行道上。神父近前细问,他说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当尽力帮助圣教会的经费”这是圣教四规的明文规定,也是每位教友的责任与本分,但教外人坚持交纳会规粮,无疑是一件新鲜事。
我有意避开那人的话茬,解释故事的涵义:七个面包表示七天,表示一个星期,六个面包表示六天。老人表示天主,天主在六天中造成天地神人万物,最后一个面包表示第七天,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
据父亲秦西满讲,这是他于1940年在西安鬼市(晚上经销来路不明物品的集市,天亮即散,故称鬼市)用一个银元购得的。
近读“信德”副刊登载“扬州的两块拉丁文墓碑”一文,获悉1951年扬州拆城筑路时,文管会专家耿鉴庭先生在南门城根里发现了两块元代的拉丁文墓碑,以及一块刻有汉文的残存圣井栏,上镌“圣井,至元二十六年(1289
这不起眼的几个教友,倒也在每个主日自觉地集合起来,像模像样地念经,读要理问答,学圣经,证道分享,读“信德”。特别“信德”的丰富内容,给山旮旯里闭塞的教友带来教会浓浓春意,激发了大家爱主爱人的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