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可赞!
因此,我们要站在信仰的角度,以感谢和赞美的心态去面对痛苦,甘心忍受痛苦,不要抱怨天主。
举几个例子:1617年初(万历四十五年),他晋升为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仍兼翰林院检讨。这一年夏,他代表朝廷到宁夏册封庆世子朱倬崔为庆王。
朝圣的旅途虔诚的祷声、赞美的歌声、欢快的笑声声声入耳,大家诵念着慈悲串经、玫瑰经,唱着一首首赞美圣母妈妈的圣歌,内心无比喜乐。短暂的相处彼此的关心、相互的帮助、互相的谦让幕幕暖心。
读后感触颇深而对这位历史人物点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的往事之所以能够流传久远,正因其富有极深邃的教育意义。眼下离婚率越来越高,不禁使人联想到一些学者在时评中提到的经济飞跃,道德滑坡的感叹!
桑志华十分赞同德日进的观点,他说,我们人类对自己的历史了解得太少太少了,恐怕连百分之一也不及。人为什么存在不同的人种?人类是智慧的,这智慧从何而来?
当然,在教堂中能出现三代人的身影已可点赞,因为我看到了更多的人孑然一身来到教堂,他(她)们的后代都成了信主的局外人,实在令人焦急和痛心。
念经也叫口祷,借以与天主对话、交谈,互通有无,就像过去的《公私诵》引言所说:诵经乃向天主言,或以赞其美,或以赖其能,或以谢其恩,或以求其恩,凡有身神所需,皆可告之,求其大能助佑满全所望。
最后,教宗将圣母玛利亚以全人类名义咏唱的《赞主颂》交付于所有愿意致力于和平政治的人士:祂的仁慈世世代代于无穷世,赐于敬畏祂的人。祂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驱散那些心高气傲的人。
经上说:“你们该思念天上的事,不该思念地上的事,”(哥3:2)又说:“人生短促应及时修德赞主。”(德17:24)这话是属神的智慧,是基督的召叫,是天主的劝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