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伦理道德逻辑和共同的基本原理铭刻在人类的良知中,是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尊重这个自然法律乃是人类彼此对话的伟大基础,也是建立真正和平的基本前提。
教宗尤其强调:“消除暴力必须从培养良知、改变观念和日常的生活态度下手。而那波利的教会也必须巩固自己的信仰,不遗余力地宣讲福音,对社会黑暗的现象不时予以揭发、谴责和纠正。
由玛利亚向未来世代所宣布的新讯息,惊醒了人类的良知,这是以色列人从前所不认识的。一位谦逊和微不足道的以色列年轻女子,在救主还未来到世界之前,已道出了天主的救恩计划。
当我们学会用中国智慧的“外圆”化解冲突,用基督精神的“内方”守住良知,便能在纷繁世界中,走出一条通向光明的人生之路。
依旧是一个人一条龙,三个人三条虫;寻找矫情、放纵性欲、热衷色情刺激;人心惟危,人际上相互冷漠与凄惶,彼此防范,相互利用;国民耽于世俗功利上的成功,在成功面前自我感觉日愈良好,纷纷接受其他民众的簇拥和朝拜;庸人盛行,良知型的精英被扼杀
孟子告诉说:“致知者,致良知也。”那么“格物”就不言自明了,那就是把一个人身上的怨气、怒气、脾气,以及贪心、欲望等等心灵的垃圾通通去掉,心就清洁了。心一旦清纯洁净,马上就回到“良知”的状态。
他列举了当今世界面临的迫切和重大挑战:使用地球资源和尊重生态,公平分配财富和控制金融机制,关怀贫穷国家,对抗世界上的饥饿现象,推动人的工作尊严,为生命的文化服务,在各民族间建设和平,宗教间的对话,善用社会传播工具
这个特性在人世的表现,在佛家就叫做佛性、儒家叫仁、西方叫做神性,人们常说的良知,其实也就是这种来自生命本源特性的表现。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
显然地,他们必须尊重别人的良知,才可这样做,要常藉助于爱德的方法,如同圣保禄宗徒对早期的基督徒所吩咐的一样(参阅弗四:15)。
总之,信仰本身也要有不可或缺的要素,必是天理良知所在,也是真、善、美所在。这样才能引起国民共鸣,而乐意信仰之,践行之。这样的信仰体系才是有效的、可行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