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圣地之恋 (六)
2002-07-17

我们在圣山拜路,一路回想当年耶稣为洗去我们的罪所受的痛苦,凌辱,头带茨冠,身受鞭打,遍体鳞伤,并在路上遇到圣母时的情景,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的罪恶,而被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惨景,我泪涕交流。

天主赋予奇恩异宠的圣鲍斯高
2004-01-01

你可知道我找得你多!你终于来了!是天主派你来的,多谢你唤醒了我!”鲍斯高神父说:“现在我就在这里,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尽管说吧!”嘉禄继续说道:“鲍斯高神父!

一次见证救主慈悲的心灵之旅
2016-12-10

路的终点就是圣墓大教堂,历经战乱和历史变迁,目前圣墓大教堂由东正教、天主教等几方共同管理,前面朝觐的主诞大殿以及耶稣升天堂等都是同样的境况,虽然对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并没有设卡麻烦,畅通无阻,不是修女的解说甚至难以发现这个境况

一位德国面孔的“中国老人”
2019-11-07

他很赞赏中国的教友们,他表示:“直到今天,他们依旧保持著每周五拜路的习惯,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应该坚持。”默默付出的牧者在罗马读书的中国学生都习惯称呼他“老爷子”。

成都教区银富勋神父安息主怀+ 生前分享:老骥伏枥自奋蹄——四川成都银富勋神父的牧职分享
2022-12-20

如果是星期五,弥撒后我会亲自带领教友拜路。如果是主日,弥撒前先讲道一小时,然后再举行弥撒。1991年中国教会开始推行中文弥撒,我为了尽快熟悉掌握,马上回教区学习了整个中文弥撒流程。

读经灵修的态度
2007-05-10

有人执笔以“从圣经看基督徒移民”提出强烈的反对;而另一面,以类似题目,引经据典,从亚伯拉罕到罗特,最后说到耶稣也移民来声援选择移民的信众,为他们击退一些毒的讥讽。

祈祷找到天主
2025-07-24

有这种观念的人,常常以鼓励人做各种克,甚至自残,期望“换得”天主的“怜悯”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更多的恩宠”。天主给人的“日用粮”已经很充分了,为什么还需要“更多的”呢?

圣周三日庆典:圣经地名中的救恩叙事与灵性转化
2025-04-15

2.移供圣体:穿越黑夜的陪伴弥撒结束后,圣体被恭移至特别准备的“圣所”,象征耶稣在园中被捕后走向路。信徒彻夜朝拜圣体,效法耶稣在孤独中的祈祷,学习在生命的黑暗中持守信德。

利玛窦文化适应与学术传教
2012-02-21

(二)耶稣会的文化适应耶稣会自创始人罗耀˙依纳爵(St.IgnatiusofLoyola,1491-1556)起,就确立了两大传教原则:一是走上层路线,即与主流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二是本地化方针,即一种倾向于以学习传教地区的语言和风俗为必要条件的灵活传教方法

特稿:透过基督信仰整合“高考后的心境”
2015-06-24

人生如一杯茶,不苦一辈子,但总苦一阵子。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则是巨大的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困难是我们的恩人,只有困难才能帮助我们打败自己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