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英国首相,现被奉为政治家主保的殉道者圣多玛斯·摩尔曾说:人通常把别人对自己的冒犯之罪刻在岩石上,却把别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记于沙土。诚然,人记仇恨比记恩德牢得多。
然而,人却有异于草木的独特之处,就是能够通过善行美德而流芳百世,烛照千秋。
也许,人正是知道了死,才掂出了生的分量。正是死亡把生命逼进了恐惧、不安、悲痛的境地,让人在突然降临的不幸中,想到了人究竟由何处来?往何处去?为何活着?善恶是否有报?
(四)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所谓“人类学”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切哲学的基础问题。因为,不管是“知识论”、“伦理学”、“宗教哲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没有“人”也就没有所谓的“道德问题”。
猴子是动物中最聪明的动物,并且猴子有些举动很让人喜爱。猴变人是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里的理论,有些人听信了达尔文的学说,便信以为真。
旧约记载上帝要灭毁灭所多马和鹅摩拉两城,亚伯拉罕求问上帝有50个义、40个义、35个义人、30个义、20个义人、10个义人你还要灭掉这城吗,上帝上帝说纵然有5个义人我也不灭掉这城。
除了天灾带来的痛苦,比方说地震、台风等等,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而人祸方面带来的痛苦,则往往是人自己制造的。制造这些灾祸的起源,是人的骄傲、疏忽、自私、贪求无厌,大至国与国的战争,小至人跟人的争夺。
做基督信徒曾经是件喜悦的事,对纳匝肋人耶稣的最初宣讲也令人耳目一新,热血沸腾,祂是天主子,为爱人类、使人得救来到世上。两千年过去了,许多基督信徒已不再记得这就是最初宣讲的核心。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了天主的国舍弃了房屋、或妻子、或兄弟、或父母、或子女,没有不在今世获得多倍,而在来世获得永生的。”(路18:29)痛苦也不在乎病、残与灾祸。
这个故事以隐喻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的思想。托尔斯泰在1886年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小说里,也充分说明了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