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提供一长久的回忆,纪录从圣经到教父、从数世纪来的神学家到圣贤所流传下来的多种方式──教会以这些方式默想了信仰和使教义展,使信徒们在信仰生活上有所保证。
我国古代的圣贤们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类似的宝贵金训:亚圣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宋朝著名文人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代文人鲁迅先生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他之前不久,一位犹太圣贤也这样写道:“这必朽坏的肉身,重压着灵魂”(智9:15)。
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大加倡导。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pí,无能的意思),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除了在祈祷和圣体圣事中,通过交流,不断增进自己与天主的关系之外,我们还需借助阅读圣书,以圣贤们为楷模,来提升自己的心灵。
我们开头所举的中国儒家圣贤所说的那两句话,从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是人性的理性考量;而虽千万人我往矣,就有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光启上疏,力辩其诬:“臣累年以来,因与讲解学术,知此诸陪臣最真最确,不止踪迹心事,一无可疑,实皆圣贤之徒也。若果系叛常拂经,臣甘受扶同欺罔之罪。”
他从圣经圣咏及古今中外的圣贤豪杰等对大自然的赞扬歌颂中,汲取了资源,汇集了大量的妙语珠玑,令人慨叹。
根据天主教传统,每年11月1日的“诸圣节”纪念已故圣贤,次日(11月2日)的“追思已亡瞻礼”纪念包括自家先人亲朋在内的所有亡者。
当然了,从耶稣基督建立教会至今,慈母圣教会圣贤辈出、艺术珍品不可胜数、护教文献汗牛充栋,选几个“名片”并不是难事。可什么样的事物和人最能代表圣教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