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近现代教会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自教宗良十三世于1891年发布了为劳工权益而高声呐喊、呼吁的《新事》通谕后,天主教会关心人类社会,并以福音精神来引导世人致力于和平、正义、爱德工作,而非仅仅追求“死后得升天堂
聆听每台弥撒中,不同内容不同声调的神父讲道,很容易使人联想圣母一生的福宠、仁爱、慈悯、宽厚诸德以及她参与救赎工程、连续所受的剧苦剧难和利刃刺心的忧悲伤痛。
宣讲福音的人不能僵化在似是而非的笼子里,“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想法中,而是准备好追随一种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智慧,正如保禄谈到自己说:“我的言论和我的宣讲,并不在于智慧动听的言辞,而是在于圣神和祂德能的表现
他三次求主使他脱离痛苦,但主耶稣最后回答他说,“有我的恩宠为你足够了;因为我的德能在软弱中全显出来。”从那天起保禄得以自由。
圣伯多禄工程处负责梵蒂冈墓穴艺术文物保护与修复的负责人桑德尔(PietroZander)解释说:“它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早在古老的君士坦丁和中世纪的大殿中就已经有了圣门。
2.我在《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中曾强调: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人因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产生的义务有密切的关系。
文策尔彼得(亦译:文策尔伯多禄)WenzelPeter(卡尔斯巴德Karlsbad1745年—罗马1928年)在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保存在梵蒂冈博物馆的大型油画代表了Wenzel职业生涯的最高点。
1921年4月10日在他的堂兄弟方济·葛德手中领受了牧职。升为主教的他,忙碌成了生活的标志,旅行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一连三个星期不停地行走,看望神父、照顾教友。
苏神父怀着坚固的信德、坚定望德和热切的爱德,终于在1978年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自由之光,结束了30年的痛苦煎熬,重燃青春热火,进而实现做基督第二、光荣天主、广传福音、服务人灵的毕生夙愿。
德肋撒修女於1979年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就明确地传达了她自己的积极非暴力的讯息:「我认为家庭里不需要枪弹,以摧毁或带来和平──只须聚在一起,彼此相爱,……就能克服世上的一切罪恶